||
小说《三生石》作为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1980年3期。后来出过单行本,较早的如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版,较晚的如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还收入多种宗璞的小说集,有些标题就是《三生石》但还有其它小说。因为有单行本,所以单独说说。我读的是《宗璞代表作》(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只是因为有电子版。故事发生在1967年的北京,主要写38岁的Y大学中文系教师梅菩提与32岁的Z医院方知医生的爱情,以及与她的邻居48岁西语系西班牙语教师陶慧韵的友谊。
小说的名称来自小说中女主人公创作的爱情小说《三生石》,但小说具体内容没有说。所谓三生想必就是前生、今生和来生。三生石典出袁郊的唐传奇《甘泽谣》中圆观条。圆观与李源今生“忘言交”,来生再见面,其中有“三生石上旧精魂”句。来生相见地点在“杭州天竺寺外”,其实并没有说有块具体的石头为三生石,就像说黄泉路上未必真有条路。张岱《西湖梦寻》卷二援引苏轼《僧圆泽传》称“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原来的故事是关于信义也可说友谊,无关男女之情,所谓缘定三生是因缘而非姻缘。据我很有限的阅读所见,是《牡丹亭》把三生石与姻缘相关联,“三生”在剧本中反复出现。例如,第一出《标目》开宗明义,“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第二十四出《拾画》有“那片石峰前,多则是飞来石三生因果。”第五十五出《圆驾》有“三生石上看来去,万岁台前辨假真。”小说《三生石》各章均为两字(后面列出),似乎也在向《牡丹亭》致意。此外,三生石也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北京云蒙山》将3块石头称为三生石。爬山时明知没有道理,但未能免俗,还是拍张照片。
故事开篇“判决”,女主人公梅菩确诊罹患乳腺癌,预约了手术。而她的父亲同校的历史系教授梅理庵一个多月前因为前列腺肥大因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及时切除而在被批斗后亡故。第2节“幽草”写梅菩提住在原来的茶水房又改为垃圾房中的邻居陶慧韵爱一切人缺被定罪,两人成了好朋友,都对现实非常不理解。垃圾房院子里有块一人多高的大石头,她们认作三生石。第3节“焚稿”写造反派正式夺权,运动加剧。梅菩提为安全,住院治疗前焚毁了手稿。“小说、传记、论文,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爱所恨,所悲所喜,都要付之一炬,化作灰烟了。(p. 223)”她原先只是条件相合的男友来信中断关系。第4节“病房”写住院时遇到的护士、患者和医生特别是她的主管医师方知,患者中有直肠癌的生物系教师,非常革命,在她丈夫被揪出后马上离婚,丈夫自杀。第5节“刀下”写手术,因为与方知合作的造反派头子要开会和停电,没有彻底完成。手术同时,学校造反派来病房开批斗会,声称有个学生读小说《三生石》中毒自杀了,那个学生正是同病房患者的儿子。第6节“方知”写方医生回忆自己苦出身,因同情“右派”受影响,运动中偶然遇到被人丢弃的小说《三生石》,读后很感动,见到作者有爱慕之心,对她悉心照料。陶慧韵也来护理。第7节“夜遇”中梅菩提夜里继续放疗,遇到因另一个同病房患者不治身亡而沮丧的方知。患者怀疑儿子不是自杀,医院造反派让他证明,他拒绝。第8节“芍园”写梅菩提出院,方知来拜访和复诊,把住处的一块石头夜称为三生石,后来常来并留下吃饭。还回忆了当年抄家的场面。陶慧韵有些精神崩溃。第9节“惊盟”,方知给陶慧韵看病后,与梅菩提散步,原来在20年前(“前生”?),他就给她从水里捡过块漂亮的石头,让18岁的她心动,算是有“前缘”。方知委婉地表白,但梅菩提因为年龄和身体情况要一周后再答复。陶慧韵鼓励她同意。梅菩提回忆她交往的男性,心中已经同意。第10节“东窗”,学校和医院造反派议论如何对策,包括隐瞒所谓自杀学生是他杀的事实,死者母亲找上门,已经病重的她当场自杀。第11节“复发”中他们把尸体移到梅菩提住的垃圾房门前,要开现场批斗会,但死者的父亲出面制止。梅菩提手术刀口出现结节,怀疑复发,因此推迟了接受方知的求婚。方知准备门诊手术检查。第12节“坠楼”,方知在预约的手术之前被隔离审查,他急于出去手术便跳窗出去,摔成腰椎骨折,要卧床两月。别人为梅菩提手术。第13节“囹圄”,方知卧床期间,两人传纸条交流。面对可能下乡到农村行医的前景,方知也犹豫是否会拖累梅菩提。第14节“明月”两人在病床旁见面并牵手。第15节“远别”陶慧韵的儿子与她划清界线离家后又回来,然后离京下乡。第16节“石烛”,在一段时间通信后,方知来访,两人决定结婚。经过争取,学校同意,但医院坚决不同意,但登记处办事的正是那位被害学生的父亲,给他们开了结婚证。他们回到住处时,陶慧韵被带着集中隔离,但三生石上燃烧着自制的“蜡烛”。
小说写那个特殊时期的爱情与友谊,在险恶环境中人性的美好。“在那疯狂的日子里,绝大部分的熟人互相咬噬,互相提防,互相害怕;倒是在陌生人中,还可以感受到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温暖。(p. 199)”原来并不熟悉的梅菩提和陶慧韵因被迫比邻而居,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而只是在20年前有一面之缘的梅菩提和方知在治疗过程中萌生了爱情。他们的爱情,基础至少比《牡丹亭》中的佳人才子的相思更可信些。例如,对时局有共同的看法。“许多人这样想,但绝少人敢说出口来,哪怕是自言自语。…….方知和菩提说的话,简直是把性命交到对方手里。(p. 279)”这可以说是思想共鸣,也可以说是互纳投名状。不过知识分子聪明“说完了会半开玩笑地说,‘你要是揭发我,我就说是你说的!(p. 279)”插入一句,即使从作者的正面描写,也可以看到当时正直的人,思想也过于简单幼稚。最终牵手之时,“他们觉得自己是这样丰满,这样坚强。在这一瞬时,他们都成了不坏的金身,足以超凌色空,跨越生死。而这样四手相握,四目相对,便是无限,便是永恒了。(p. 333)”
小说是大学教师和医生的故事,确实有文化气息。女主人公梅菩提如作者一样,书香门第出身。她烧掉的手稿,中西合璧,创作评论并具,史论兼有。具体是,长篇小说《三生石》和未发表中篇小说手稿,18万字的苏轼传,评论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论文。方知卧床时,梅菩提的信摘自《庄子·大宗师》和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还画的水墨竹石图。至于大学本身的事情,涉及到不多。只是解释梅菩提结怨于造反派头目,是后者在62年教师提级时学术著作有抄袭,被前者发现。珠心而论,想必也有学术无产者对书香世家的仇视,虽然小说中没有写。书中还提到一位老医生的判断,“知识分子确实有自私、好名(美其名曰事业心吧)、软弱的一面。(p. 331)”
我印象中,作者的小说比较散文化,但《三生石》还是有些传奇性。我是在飞机下降时开始阅读,着陆后没有看完,在出租车上终卷。掩卷后遐想,那个过去的时代还会重来吗?过去觉得不可能,现在似乎又觉得很难说。问题是许多人不明白,“算计别人的永远不会快乐的。其实他们也被一种冥冥中的力量算计了。(p. 308)”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何况现在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从“搬石头”到“砸脚”的间隔时间也变短。
作者宗璞,本名冯钟璞。1928年在北京出生,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被分配至政务院宗教事务处工作。1954年到1957年,先后就职于全国文联研究部和《文艺报》报社,随后下放河北农村。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任评论组组长。1981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直至1988年退休。除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外,作者有写知识分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1987)》《东藏记(2001)》《西征记(2009)》《北归记(2017)》。我看过前两部,不太喜欢,过于正能量,缺乏幽默感。后两部还没有看。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红尘染尽春衫色—学界小说丛谈之《女招商局长》(学界故事部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