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已有 4625 次阅读 2019-11-23 22:54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界小说, 随感, 札记

如前《春江水暖鸭先知》所述,小说中的九州大学在上海。这里说说上海被认为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对外地人的看法。总体上,在大学中,对外地人接纳得比社会上好。我在交大读博士期间,许多老师是上海人,但并没有地域差别的感觉。到上海大学工作后,同事中上海本地人反而很少。《大学之林》与我自己的经验不同。这或许正是读小说的必要性所在。

 

小说中,院长俞道丕的话为“小地方人”定了性。“小地方人就是目光短浅,哪里晓得有了学问才有安身立命的资本(p.11)”他虽然是特指,而且还是误会,但确实为全书的描写定下了基调。薛人杰在收到留校博士送的大礼盒包装的雀巢咖啡后,也觉得“小地方来的人办事习惯与大城市人不同(p.179)”。在小说中,所有的非上海中国人,只有叶纷飞还算不错,但她是“外地人”。在上海人的词汇用法中,“外地人”基本等于“小地方人”,但毕竟还有所差别。

 

来自安徽大别山的韩松,先在专科学校当几年教师,然后考入九州大学的研究生。“因年纪稍大,待人处世比学弟学妹成熟,有时也能为导师干点杂务,尽管学业不十分出色,还算能得到导师的器重。(p.55)”读研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感到实在挡不住大都市真实生活方式对自己心灵的冲击。他发誓这辈子不再回老家工作,他要在上海留下来,下半辈子做个名副其实的上海人。(p.56)”事实上,他做到的更多,他成了在团中央工作的北京人。他参加团市委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还是校“邓研会”会长,被团中央的副部长看中,举荐到团中央所属部门工作。于是,他面对着下跪的妻子和幼儿不为所动,坚决地离了婚。上网买论文事发后,“这个对跪地求他的发妻毫不动情的男人,此时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导师跟前(p.58)”,“像女人一样撕心裂肺地痛哭(p.59)。”导师让他向参加答辩的每位教授检讨要求重新答辩,“韩松不但向每位教授作了深刻的检讨,而且无一例外都下了跪。韩松跪在俞道丕院长面前的时间最长,拉他都不肯起来。(p.59)”于是,他涉险过关了。耐人寻味地是,分管学位的研究生院副院长居然说,“这个学生要真能在团中央机关工作,对九州大学也不是件坏事,至少他得念着母校对他的宽大之恩吧。(p.60)”我想,这样的厚黑之人想必大有发迹希望,n年后,他在大会上高谈阔论时,不知是否会记得这段往事。

 

还有在小地方折腾到30岁才因为考上博士生到上海的洪俊花。内心一直很满足,满足到想给导师和九州大学磕头的地步。是他们让她有机会来上海这样一个地方读博士,而且只要咬紧牙关苦读3年,她完全有可能让自己变成名副其实的上海人,再也不回老家那个小县城去。(p.120)”可惜,她的满足感不能持久。“这一天洪俊花无意中窥视到一个上海年轻女人的生活侧面,水清清随意买零嘴吃的花销就超过了洪俊花全月生活费,两个女人的生活质量,由此可以推断出高低落差究竟有多大。(p.122)”物质欲望让她贪污薛人杰的科研费,被抓住把柄。后来按导师的意思在学术会议上对薛人杰的报告发难,事后又向薛人杰告密供出导师。然后她留校当了辅导员,“从此走入上海的大街小巷,不再有客居他乡的感觉。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人,而且她的子子孙孙也有权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p.179)”最后她居然被薛人杰选为副手,成了副院长。

 

还有些着墨不多的更次要角色。学费无着的贫困生小蔡,贩卖黄盘和盗版书事发;其母亲来学校对院长“朝地下磕了几个响头,肉体撞击地板的声音听起来让人心颤”,而且保证,“哪怕拆房毁灶也得变出钱来供娃念完书(p.148)”;回家休学一年的小蔡临别时说,“我攒够了学费马上回来,我生生死死都要做上海人,真正的上海人。(p.148)”与有妇之夫同居的外地女生,上海女生劝辅导员,“人家辛辛苦苦想当上海人,又没有别的途径,连最原始的本钱都拿出来投资了,你就高抬贵手吧,君子成人之美嘛。(p.183)”这段话确实很“上海”。

 

我这种所谓“新上海人”对这些描写感觉有些复杂。未必是作者说的不对,但作为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不应该这样说,政治不正确。当然,我本人并不主张“政治正确性”。作者无疑应该是精明的上海女人,她多处写道“名副其实的上海人”,表现出的地域优越感是否太强了?当然,或许作者只是将心比心,用当年上海人在西洋东洋洋插队的苦楚,来想像外地人在上海的处境。诛心而论,或许作者或许像许多上海人一样,对“外地人”特别是“小地方人”加入他们生活竞争有种潜意识里的恐惧。这些“外地人”更能吃苦,而且可能坏得失去分寸。如张爱玲所说,“上海人坏,但坏得有分寸。”

 

本博文的目的其实是反躬于己,作为上海人,虽然是新上海人,更顾及外来者后来者的感受,给他们充分甚至过分的尊重。海纳百川,彰显海派文明的力量,接纳和同化和平的闯入者,而不是排斥和蔑视。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07310.html

上一篇:杭州小瀛洲之建筑
下一篇: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瞥
收藏 IP: 203.93.19.*| 热度|

1 吕建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