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斯特思的故事比较简单,如果还算有故事的话。他在第二章中出现又永久消失(31-45页)。他有些像西方正宗的知识分子,是语言的巨人。他议论,故他存在。除了《关于大学本质》摘录的议论外,他还分析过斯通纳和费奇的个性特点,并用独特的方式劝斯通纳参军。
关于马斯特思的特点,按小说中的叙述,“在教师和研究生中,马斯特思以狂妄自大和莽撞著称,大家普遍认为,他最终拿到学位会有些困难。斯通纳想,他可能是自己见过的最优秀的人,而且对他俯首听命,毫无嫉妒和怨言。”而按马斯特思自己的分析,“对这个世界而言,我太聪明了,我总是无法闭上嘴不去评论这个世界。这是一种疾病,无药可治。所以我只好被封存起来,在那里我可以不负责任又很安全。我可以不伤害任何东西。”“那里”自然就是大学。
马斯特思这样陈述自己参军的理由,“我才不在乎德国人呢,这事儿临头时,我其实也不在乎美国人。我想,自己参军的原因是我参不参都无关紧要。也许等我回来,走向等待我们大家的与世隔绝的慢性灭绝之前,到这个世界上再走一遭可能会很有趣。”他也劝斯通纳投军参战。“干吗不去呢?跟我们一起去吧。也许看看这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你有好处。”“不过,你要去的话,看在基督的份上,别是为了上帝、国家和老美人民而且,要为自己而去。”
马斯特思不想用他的犀利言辞伤害世界,他仅想看看世界。但世界伤害了他,事实上毁灭了他。入伍一年后,在法国阵亡。马斯特思的悲剧似乎暗示着,适合在大学中避难休养的人,不要轻易出来,会有灭顶之灾。
小说所记载他对斯通纳最后说的话是,“你长着副憔悴、饥饿的表情,真的。你注定要遭受灭顶之灾。”如果说斯通纳的婚姻的话,倒是一语成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