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分上下两册于2018年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近90万字分101节,上下册分别有62节和39节,每节用最前面的词或词组为标题。前48节和后53节分别发表在《收获·长篇小说专号》秋卷和冬卷。在冬卷正式发表前,该书就获2018年《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全书出版后又列第十五届《当代》长篇小说论坛暨第二十届《当代》文学拉力赛2018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作品榜首,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十五大好书第一名。估计以后会获茅盾文学奖。
小说当然是虚构,但虚构的素材也直接或间接来自现实。因此,索隐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有意思。《应物兄》的省份似乎是河南也不能排除山东(都有近亿人口),主要省领导相继落马是在相邻的山西或河北。济州大学在大学排名榜上80名上下,差不多是河南大学的位置,但感觉济州应该是省城。至于故事的时间,根据书中有限的线索,应该在2011年到2015年之间。几个主要人物中,应物兄虚构的成分最大,甚至可以说现实中并无此人;但他在学界外的“成名作”《孔子是条“丧家狗”》,灵感无疑来自北京大学李零教授解读《论语》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那是本很不错的《论语》讲解,尤其在历史和社会方面。程济世的原型比较明显,儒学家杜维明,都是由大陆逃台湾再去美国;80年代起,他与程济世一样,在哈佛大学当教授,曾任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又任哈佛-燕京社社长;世交之际他娶年轻15岁的艾蓓(引发争议的《叫父亲太沉重》作者);小说中的程济世在四十多岁时(1984年)与20多岁的潭淳一夜性有了儿子;2010年杜维明受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我个人不欣赏杜维明的观点,觉得远比例如余英时逊色,没有存他的书。小说中另一位高山仰止的双林院士,似乎有仍健在的何祚庥院士的影子;“物理学界现在通常把他看成是搞哲学的,哲学界的人又认为他是搞物理的。由于他经常对经济问题发表看法,所以他现在又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学家。(p. 111)”。其他学界人物一时想不出,政界商界想不出也不便说。
应物兄是小说的主人公。本名应物,出版商阴差阳错把作者写成应物兄,以此在社会上成名。应物兄是81届本科生,后来成为学校顶级教授乔木的博士生和女婿,也曾在哈佛程济世门下访学。在国内因为出版机构炒作在社会上声名鹊起。应物兄通情达理内敛平和,总体上还算是现代意义上的职业学者儒学专家,既不是风流倜傥恃才傲物的传统才子,也不是学无所长大言欺世的所谓知识分子。可惜他面对的是需要职业政客处理的棘手问题。一筹莫展之际,驾鹤西去了。
小说的主线是济州大学要引进哈佛退休教授程济世,创建太和儒学研究院并任院长。济州大学校长葛道宏任命应物兄筹备研究院,并担任常务院长。为迎接程济世荣归故里,学校在省府和企业家支持下,准备恢复其故居程家大院并让他听到魂萦梦绕的童年蟋蟀叫声。这一切在省府层面上实际上是吸引以程先生学生为号召的美国企业家黄兴的投资。当年的故居已经找不到了,真正进行的是极其庞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大企业家参与其中,顺便建新如旧地重造程家大院。昔日的蟋蟀济哥被认为已经绝种,在企业资助下以传统杂交和现代生物工程方法进行培养。为商业利益,要先证明济哥绝种再推出复原物种。学界商界都想往太和研究院安插人员,应物兄几乎只是傀儡。上面有常务副校长董松龄任执行院长,下面还有些卑劣小人任副院长。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画风突变。常务副省长和主管文教副省长相继落马,校长调任省教委副主任,董副校长继任校长仍兼研究院执行院长。应物兄也发现真正的颓败中程家大院并不在改造区域,而济哥实际上也没有绝种。事情走向不明时,应物兄车祸身亡,小说结束,留下了开放性的结局。
小说主旨其实不限于学界小说,而是以学界为视角或者以学者的想象力所写的黑幕小说或者谴责小说。从小说的谱系而论,与其说是《儒林外史》《围城》一系,倒不如说是《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一系。其中学者或知识人自我膨胀的官商学同盟想象,总让我联想起《废都》,虽然并没有此处删除若干字那种少儿不宜内容。我叹服作者的旁征博引,各种真的古籍,以及虚构的现代文献,还有草木虫兽的详尽说明。甚至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些许悲悯。只是我觉得还是少了些谦卑,仿佛学者仍是传统的社会精英。作者想必是理解学者这个行业,其特色如书中对子(p. 57)所谓学者行文风格
兴许似乎大概是
然而未必不见得
只是作者不想往这个方向开掘,而宁可展现更广泛是社会现象。
就写作的特色而言,最有新意的是应物兄具有的 “特异功能”,他内心中能进行旁人听不见的对话或发言。这样就不要写心理活动,也不用旁白解释。整个小说视角在变化。应物兄的视角或许最多,然后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也够其他人的视角。
具体说到大学中微观情形很少。小说告诉读者,校长在乎学校排名,要通过延清名师提升排名。理工科配备实验室太烧钱,不妨从人文学科入手。校长还要搞全英文授课。“教师的授课大纲都必须翻译成英文,提交给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聘请国际上的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评估,看是否融进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这还只是一个过渡,以后的教案都必须用英文书写,再过几年,就必须用英文授课。(p. 479)”这曾是北大改革的愿景,但对济州大学只是夸张甚至讽刺。学界描写不仅不多,而且也未必可以尽信。例如,说到给本科生讲课,“大部分学生都有智力主义的倾向,必须让他们感觉到那玩意很复杂、很难,他们才会服你,你才能把他们镇住。(p. 73)”这或许适合于文科课程。理工科基础性课程,往往是太难把学生吓住。又例如,说到研究生答辩,“你要么第一个上场,要么最后一个上场。前者的好处是,评审委员们人到了心还没有到呢,你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清楚,糊里糊涂就让你通过了;后者呢,几个小时下来,他们急着出恭,急着吃饭,你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在意。(p. 476)”这是种可能情形,但也有相反情形,前后最严,中间随便。
乔木关于聪明是说法很有意思。“笨人哪能办笨事?笨事都是聪明人干的。(p. 6)”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些聪明人搞坏的。人啊,要么太聪明,不够笨;要么小聪明,大笨蛋。……这样的人在高校里触目可见,在历史上比比皆是。(p. 133)”
小说人物繁多,如果卷首有张人物表,或许有些帮助。人物关系网中,应物兄自然是中心。说来话长,以后有兴致再专门写博文吧。
小说似乎有多种象征。太和研究院多少象征了儒学的命运。而儒学的命运其实也象征于程济世的血缘后嗣和学问传人,以及程家大院的恢复,甚至济哥的存亡。总体上,读来并不乐观。本文标题,“一场春梦日西斜”不仅是应物兄的人生,也是太和研究院的命运,甚至是儒学的前景。以后有兴致也另外专述吧。
作者李洱,原名李荣飞。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任教多年,后为专业作家,是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曾担任过河南的文学期刊《莽原》的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副主任。过去说他的中篇小说《导师死了》和短篇小说《饶舌的哑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