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已有 4392 次阅读 2019-4-30 10:54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界小说, 随感, 札记

《承担:六〇后大学生》2013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故事发生在中西部的省城A大学。主要部分(超过60%篇幅)时间是1983年秋到1987年秋,即83届从入学到毕业的校园生活。其余部分写到95年前后,并有个2011年的尾声。30年后重新写当年,许多问题的看法可能与当时不同。该书主要部分属于我所谓拨乱反正的年代。作为校园小说,聚焦于一个女生宿舍中四位女生及其她们的追求者。这与已经谈过的《大学恋》类似,但《承担:六〇后大学生》有更长的时间跨度。总体上展现了当年大学校园的丰富多彩,“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虽然有随后的肃杀。

 

小说聚焦的女生宿舍306,住着物理系的8位在校女生。重点写的是83届的4位女生,刘倩倩,付慧,冯欢和原牧野。女一号应该是刘倩倩,乡村教师的女儿,入学时已经有曾经同学后来提前两年高考的男友丰裕清异地恋。学长柳岸追求她时,不看好丰并很为刘担忧。丰放弃留校到刘学校所在的城市,他的领导照顾给刘找个系统内学校教师的工作。虽然他们后来结婚,但因为刘生了女儿,两人关系恶化。丰出轨被套,两人离婚,刘带着女儿生活。丰一度成为领导的笔杆子,“……游刃有余地把玩着资料、需要、政治风向和领导的个人爱好。写文章不是说理,而是艺术,干这个的没有是非也不要是非(P. 224)”这倒真是非常职业的态度。丰仕途畅通,后来当了市建委主任。

 

付慧来自农村,因家里生活无着,被母亲许配给同村李家财,并由李家特别是李家财照料生活。付慧对这场包办婚姻非常勉强,尤其是后来与同市D大学数学系的袁雨霖交往后。李家财的妹妹李家梅发奋考取A大学中文系,以监督未来的嫂子。李家梅遭人强奸并且怀孕,流产后不能再生育让她性情大变。积极帮助付慧解除了婚约并继续读研究生,她自己在毕业后创办了照顾残疾人的机构。付慧研究生毕业后,也到那个机构工作。袁雨霖意外身亡,付慧收入的三分之一匿名给袁雨霖的父母,两成给李家。李家梅被丰裕清为拆迁而授意他人栽赃陷害,判了刑。

 

冯欢是A大学教授的女儿,毕业后留校工作。在读期间与刘倩倩的同乡一位法律系的班长杨涛恋爱。杨是帅哥但单纯到不知道女生卫生纸的用途。杨研究生毕业后当了律师,两人结婚。儿子周岁时,杨发生车祸高位截瘫。冯不顾母亲反对仍与杨在一起,后来杨到李家梅办的照料残疾人机构当法务。

 

原牧野来自边远的农村,一开始就设法留在城市;开始被在学校进修的同乡文化站长献给广州来的S大学中文系黄奕中教授,假期里黄带她到东南沿海转一圈,两人同住。原牧野的人文知识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但同学无意发现她的日记,并宣扬出去。读书期间还被导演系的帅哥利用,假装她是女友,抗拒艺术系同学的追求,让其(父亲有权势的)妻子放心。毕业时与档案管理人员性交易,改成绩单。为留省城嫁给食堂工人,交往中遇到许多苦恼。在一系列挫折之后,她成熟起来;“错了就不要再继续错下去。(P. 218)”在是给她工人丈夫的留言,也是自己的亲身体会。在为黄教授介绍的荷兰人导游中,塑造自己守身如玉敬业奉献的东方淑女形象,后来得以嫁给那个洋人,移民海外,生了两个孩子后来都读了大学。

 

小说的男主人公物理系的学长柳岸。他的年级有些矛盾。83级入学时说他是“大四的班长(P. 4)”,那就是比女主人公高三届的80级。但后来又说他是“高两届的学长(P. 92)”。开始协助班主任管理新生班级,有些看好306的几位女生,特别是刘倩倩。“他喜欢的女孩子是白净的,皮肤如冯欢;丰满的,如刘倩倩;气质内敛略带忧郁,如付慧;腿修长,如原牧野。(P. 90)”毕业后留校团委工作,马上参加讲师团去新疆。元旦回学校办入党材料时,撞到李家梅逼迫付慧,一时起意,尾随李并强奸了她,逃回了新疆。随后一直在罪恶感在折磨中。一度去深圳,认识了到深圳淘金的毕业新生金丽丽,后来金变得复杂,还骗了柳岸和朋友的钱。在后来的大事件中,他积极参与,受到通缉。在逃亡途中,照料只是因为恐惧而逃亡的女生李婷,没有乘人之危,为让李回家,还主动投案自首。被判劳教一年半。释放后去了深圳打拼,进了家私企,当了副总。参与资助李家梅照料残疾人机构的活动。李家梅已经知道当初他强奸自己,但原谅了他。“去吧,忘掉吧,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已经都忘了,你也别记着。(P. 248)”因拒绝拆迁,李家梅被栽赃陷害入狱。他的公司老板被国企商业对手构陷以行贿罪入狱,他决定移民加拿大。“出去了,就不至于跟我老板那样忽然有一日一贫如洗进了局子,但并不影响我关心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一个生计没有着落的人,是没能力为公众说话的。(P. 256) 按小说所写,80年代大学生,到了2010年后,在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要么是体制内的官员,要么是定居海外的移民。私企大佬也受启发要移民。这未免有些细思恐极。

 

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角色或许是原牧野。她一穷二白,最初只能用身体这种原始资本付出代价,在试错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如柳岸对丰裕清和杨涛所说,“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错,在这一点上,原牧野始终看得比另几个女孩远,也比我们远。(P. 208)”后来他又对杨涛说,“原牧野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她终于奋斗到了自己理想的个人生活,现在也在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她的言行如果在国内,足以判成政治犯了。原牧野的现状也是让我下了移民决心的一个影响因素。(P. 256) 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生活愿景或者称为理想,至于具体的目标及其实现方式,都可以在追求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60后大学生就是八十年代大学生,“或许是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当年高考录取率极低,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后,以书生意气和初生牛犊的生楞投身到改革开放和苏东解体后社会思潮的巨变中。(P. 258) 这可能是该书的主旨所在。当年那些大学生都觉得有无穷的可能性。“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却失败了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大于前者一百倍。(P. 107)”书中的大学生,仍坚持当年理想的,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在网络上开了博客,“六〇后大学生” ,“搞公共事务的批评和为管理者建言,通过这个简洁明了的名称向读者传递我们这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志向。(P. 256)

 

同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我虽然有受恭维的感觉,但对上述说法仍有些怀疑。这或许多少有些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任何年代,能长期坚持的理想主义者都是少数,我们这代人也是如此。顺便一提,八十年代大学生特殊性的说法,由来已久,例如《第四代人(1988)》和《新大学人(1993)》。人生经验告诉我,要对自己所处群体的任何恭维保持清醒头脑。

 

八十年代的时尚,所谓理想主义,主要是指点江山的家国情怀。因此许多理工科的学生读些人文的书。甚至认同所谓,“理工科是工具,文科是为人处世的支撑力量,还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文科知识不足是不行的。(P. 93)”说实话,我觉得这种说法至少有些片面。我当年班上有位官二代同学,居然正式退学了,准备再考文科。小说也写道,原牧野毕业时,成绩不好,又没有关系,就难找好地方了。“这时候没有人说她的文科知识面有多广,看问题视野多么宽阔,除了后门就是成绩。(P. 131)

 

最有共鸣的还有当年的阅读。小说中写道当时的书,多数我都有些印象。书中浓墨渲染的《情爱论》是84年出的汉译本,我仔细看过,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人啊人》(P. 46)”本系列博文前面谈过,我本科时看过。风行的小说,“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P. 47)”中,只有《芙蓉镇》我不记得看过小说,但记得看过改编的电影。另外三种不仅看过,而且书也收藏了。“《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P. 47)”我也看过,而且都收藏了。前者出版要晚些,境内版87年才出。“李泽厚的《美的历程》(P. 93)”读过后来收藏,但“《中国美学史》(P. 93)”没有看过,我甚至不知道有这么本书。当年《走向未来》丛书也有黄钟大吕的感觉。“《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在历史的表象背后》、《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摇篮与墓地》、《第三次数学危机》、《富饶的贫困》、《儒家文化的困境》、《弗洛伊德著作选》、《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上帝怎样掷骰子》、《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P. 182)”大部分读过,甚至仍有些印象,书也都收藏了。

 

我个人的阅读与其中意外身故的数学系学生袁雨霖读书尤其类似。“他读的文科书籍基本都是哲学,他记住先哲们的共同的结论,即数学和哲学是相通的,从康德到费尔巴哈,从黑格尔到斯宾诺莎,旧的新的版本,他都钻研,尽管有不少他看不懂,但他相信,逐渐熏陶会慢慢入道,所有的学问都是如此。(P. 105)”,其中费尔巴哈没有读过,最相同的体验是读而不懂。他读的“《悲鸿的一生》(P. 105)”我也看过,当时挺感动,似乎书也收藏了;后来发现那只是徐--廖三角关系中的一面之词,兼听则明,至少也要看看《蒋碧薇回忆录》。“《茶花女》、《少年维特之烦恼》、《复活》(P. 156)”大学时我都没有读过,因为故事太熟悉觉得不需要读了,书也没有。谈女朋友时才在她书架上看到前两种。

 

阅读之外,小说描写的校园生活,有些也有共鸣。例如写毕业分配,可能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完全不了解。“进入大四,所有的大学生都会进入宿命的套路,那就是毕业分配。先是争寥寥无几的大城市名额,完了是争底下的厅局级单位。总之,瓜里挑瓜,没能力挑的,就去吃剩下的那些个坏瓜。(P. 131)”我有些像小说中的冯欢,已经知道自己留校了,因此能比较超脱地看同学们争取实现各自目标的努力。也许是我就读的学校并非省城,感觉留校并非是优秀同学的首选。现在有些人似乎挺惋惜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其实那恰是大学毕业生的解放。

 

另一方面,小说描述的生活远比我自己的大学经历丰富多彩。这或许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就学生对宏观形势的关注而论,我自己那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深圳特区的重要性。当年对经济完全无感。专业之外关心的是“文化热”之类,总之与书本有关的内容。就日常生活而论,小说所写的年代1983-1987年,正是我自己在大学里身份频繁转换的4年。第一年是大四的学生,第二年是“高四届的学长”给新生当班主任(班上有几位女生忘记了,但比一个寝室能住的多一位,派到高年级女生宿舍了),第三年卸任班主任为任课教师,第四年考取硕士生继续读书。但那四年,我对周围生活中的恋爱故事完全不了解。总体上说,我了解的校园生活要简单得多。也许是生活本身简单,也许生活本身并不简单但我不知道。因此对书中的情感故事没有什么感性认识。不仅没有吃过猪肉,甚至也没有见过猪跑。简言之,小说反映当年的大学生活,除了阅读之外,与我自己的体验记忆完全无关。

 

小说中有个很小的常识疏忽。“中国这边休息了。原牧野那边太阳刚刚升起(P. 256)”北京是东八时区,欧洲是东一时区。荷兰早上六点是中国中午一点或十二点(夏季)。中国这边的夜里,荷兰那边不会是早上。

 

作者卫金桂,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祝。她不仅是六〇后,而且也是83届大学生。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随后在甘肃省定西中学任教。199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出站。到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工作,现为教授。出版多本小说,其中学界小说除《承担:六〇后大学生》外,还有《中国女博士》,以后应该也会谈到。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76325.html

上一篇:家住江南
下一篇:看3D电影《复仇者联盟4》(无剧透)
收藏 IP: 218.18.16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