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这是上海大学力学系教授、博导陈立群的座右铭。长期从事基础学科的研究,治学严谨,可谓科研“不厌”;但在教学中却又十分强调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浅出地把理论知识讲通、讲透,这是陈立群在学生中总是广受欢迎的奥秘。
为新生讲课丝毫不显“高端”
陈立群主要从事动力学与振动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这一领域在外行看来极其艰深晦涩,但每逢走进本科低年级学生的课堂,给初识这门学问的大学新生讲课,这位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的学者,却总能放下“高端”的架子,举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讲解专业知识,激发学生们对于科学领域的探索精神。什么是振动?陈立群老师会作这样简洁明了的入门指导:“大海的波涛起伏、花的日开夜闭、钟摆的摆动、心脏的跳动乃至经济发展的高涨和萧条等现象,都具有明显的振荡特性。而振动就是一种特殊的振荡,即平衡位置附近微小或有限的振荡。”
讲课时深入浅出,待攀爬科学山峰时,陈立群却有不畏艰难的精神。近年来,他在运动结构横向振动非线性建模、近似解析方法、数值仿真算法、混沌行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科研结果,解决了若干专业难点问题,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多种国际力学界著名期刊,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他因此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担任教育部 特聘教授。
特殊的“最后一课”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陈立群是一个极善于“带领大家一起做学问”的老师。由他培养、带教的14名博士生中,如今已在各高校任博士生导师的3人,8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的5人次。
“桃李”取得的斐然成绩,与陈立群平日对教学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从7年前,他就开始尝试在本科生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实践,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如今已经被各所高校普遍重视的双语教学,在早些年也遭受过一些质疑。理科生引入双语教学是否有必要?是否会起到事倍功半的负面效果?但陈立群却前瞻地看到,双语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而且还能真正把英语变为学生的一种工具,而不仅是一门考试科目。同时,他也意识到,开展双语教学受到诸多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
为此,陈立群在给学生开设“振动力学”这门双语课时,采取了“有步骤推进”的教学法:先从高年级小班选修课、专业课着手,等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向低年级大班基础课发展;先从英语教材、英语板书起步,然后逐渐过渡到课堂上完全用英语讲授。针对双语教学可能产生的薄弱环节,他也进行了教学“补位”:考虑到学生听力不如阅读理解力的现实情况,凡有重点和难点,不仅口头解释,而且还通过板书说明。此外,陈立群想出了“课堂英语讲授,课后汉语辅导”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大学里,到了学期末,很多老师留给学生的最后一课就是考试,然后给个成绩。但陈立群却不忘让学生们填一份不记名的调查问卷单,从而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涉及课程、双语教学、教师、教材、学习态度等。每个班级的问卷被全部收回后还会作调研分析,给陈立群老师的课评价为“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总是占据多数。
本报记者 樊丽萍
《文汇报》2009-09-09
“非线性振动与控制团队”入选上海大学首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