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抒情自叙—学界小说丛谈之《沉沦》

已有 14335 次阅读 2021-3-1 22:57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虽然第一篇白话小说到底是《狂人日记》还是《一日》有争论,第一部白话小说集则毫无争议的是郁达夫所著《沉沦》,1921年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该书收入2000年作家出版社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百种图书中有小说52种,或多或少与学界有关的包括,《呐喊》《彷徨》《速写三篇》《倪焕之》《围城》《北方的河》《活动变人形》《南渡记》。除作者的自序外,《沉沦》包括三篇短篇小说,《沉沦》《南迁》和《银灰色的死》,反映留日学生的生活和欲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界故事,但开了留学生文学的先河。《一日》的故事虽然也发生在国外,但非常本土化,没有留学生的特点。

 

《沉沦》定稿于19215月,或许是小说集中最有名的一篇,争论最多,影响也最大。作者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但是我的描写是失败了。”这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也概括了主要的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渲染的就是孤独、忧郁、苦闷、性,偶尔点缀着实为自卑情结的所谓爱国心。主人公“他”是留日学生,21岁。出生在离杭州不远的富春江边的小市,17岁时进杭州的大学预科,与校方矛盾而离校回家。后来由在京官场不得意的长兄带到日本。19岁时,长兄回国,他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为中国学生专门开设的预备班。本来读文科,听兄长的话改成医科。一年后毕业去了N(名古屋Nagoya),因为那里是日本产美人的地方。在N市,“在生活竞争不十分猛烈,逍遥自在,同中古时代一样的时候”。他博览经典作家华兹华斯、爱默生、梭罗、尼采、海涅、吉辛等,但“没有完完全全从头至尾的读完一篇过”。而“法国自然派的小说,和中国那几本有名的诲淫小说,他念了又念,几乎记熟了。”同时写旧体诗。他无法融入同学的生活,“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他所渴望的,“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得不到,就用当时不道德的方式解决性的饥渴,如自渎和偷窥房东女儿洗澡。害怕房东追究,自己搬到山上梅园里的房子住。与国内的长兄因为琐事争执,断了交。把专业从医科改回文科。在山上读诗时,碰到男女野合,又受刺激,仍以自渎释放。后来去家有妓女出没的卖酒食店。感觉受到了怠慢,其实只是他盯视侍女“肥白的腿肉”而不说话时,人家问一句“你府上是什么地方?”。激动后多喝了些酒,睡在店里那侍女的被子里。翌日早上结账,另外给侍女小费。钱不够多,开始侍女不要,在他激动哀求下,人家就收下了。于是他走到海边。“我怎么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也无及,悔也无及。我就在这里死了罢。我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的了。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唉,这干燥的生涯,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弟兄,自家的手足,都在那里排挤我到这世界外去。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呢!”但这只是他的实际考虑,而最终喊出的口号是,“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我实在看出实际考虑与临终口号之间的联系,但无疑摆出个“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完美pose

 

《南迁》写于19217月。1920年春天,二十四五岁的留日学生伊人,接受西洋人的建议,到太平洋上的半岛房州疗养身体。伊人一年前在东京时,踌躇满志。“名誉我也有了,从九月起我便是帝国大学的学生了。金钱我也可以支持一年,现在还有二百八十余元的积贮在那里。第三个条件就是女人了。”曾与日本女人M交往同居,但M其实有丈夫。伊人发现后,只身逃出来,连行李都没有带。这就是他所认定的“被一个日本妇人欺骗了一场,所以精神身体,都变得同落水鸡一样。”刚在房州半岛,住在西洋人C夫人家里。同住的还有两位日本男学生KB和三位日本女学生,其中有O。有些神经质的K似乎在追求O。伊人与O交往较多,引起K的嫉恨,在教会讲坛上攻击他。伊人则在讲坛上把耶稣基督的“登山宝训”的主旨归结为“精神上受苦的人是有福气”。B也站出来发对伊人。伊人回到住处,着凉感冒,被送进医院。故事结束时,其生死未卜。作者在《自序》中说,该篇“描写一个无为的理想主义者的没落”。

 

《银灰色的死》写得最早,在1920年,也是唯一结集前发表过,连载于上海《时事新报·学灯》192177-911-13日。故事发生在1920年底,“自从十月底到如今,两个月的中间,他总每是昼夜颠倒的要到各处酒馆里去喝酒。东京的酒馆,当炉的大约都是十六八岁的少妇。他虽然知道她们是想骗他的金钱,所以肯同他闹,同他玩的,然而一到了太阳西下的时候,他总不能在家里好好的住着。”十月底,他得知了在国内的妻子亡故的消息。他的经济来源是典卖自己的财产。“半月前头,他看看身边的物件,都已卖完了,所以不得不把他亡妻的一个金刚石的戒指,当入当铺。他的亡妻的最后的这纪念物,只值了一百六十元钱,用不上半个月,如今也只有五元钱存在了。”这时他想起过去总去的小酒店的老板娘女儿也是侍者静儿要出嫁了,就又过去。得知静儿要在正月出嫁,他变卖了图书,得了九元钱。买了礼物,给静儿送去。在那里喝醉了酒,躺在静儿床上。后半夜两点醒来离开。路过女子医学专门学校,想到几天前曾在这里帮穿着学生制服的女学生存和取帽子外套。恍惚间见到那个女子,要追过去。突发脑溢血,死在银灰色的月光中。

 

这三篇小说,以略为夸张的笔法,写了在日本留学生的颓废生活。他们有生理和心理的压抑,结局都是男主人公的亡故或濒于死亡。从写作风格看,都是所谓三者都是所谓自叙体抒情小说。特点是以主人公的视角看世界发议论,不论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读者知道主人公所见所感,但通常难以判断所见是否真实,所感是否合理。因此,没有经验的读者,很容易被作者带着走,与主人公有共情,于是故事变得很感人。自叙体小说也称自传体小说,并非是自传,虽然《沉沦》中的故事无疑以作者的留日生活体验为基础。据说这种自叙体抒情小说,是作者所开创。这类小说中,作者追求的是主观情绪方面的真实。有些读者包括我在内,往往更在意客观的真实。

 

从客观的真实角度看,几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用现代的词语说,都是“巨婴”,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没有行动能力,又过于敏感,极度夸大外界对自己的轻慢。但与普通“巨婴”不同,“他”是有文化有才华的“巨婴”,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生动的表达力,能把“形而下”的颓唐猥琐,转换为“形而上”的唯美甚至高尚。这种将个人的挫折归因于族群的弱势,将自己的碰壁视为天道的不公,是失败者的思维定式,因为天道不公族群弱势,自己必然是无所作为。这其实完全是种误判。以追求日本女子为例,这根本与中国是否积弱无关。同样是中国留学生,郭沫若、周作人、周建人都娶了日本夫人。鲁迅为这类人开过药方,“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脸孔,其实并不恨恨而死。(《热风·随感录二十六》)”这种心态就是苦闷抑郁,文人用华美感人的语言说出来,就是抒情。在白话小说中,《沉沦》堪称郁闷的始祖,也是抒情的始祖。

 

值得一提的是,短篇《沉沦》中有两首旧体诗很不错。都是作者的原创。第一首是“八月初三夜发东京,车窗口占别张、杨二子”。1915106日发表于《神州日报·神皋杂俎·文苑》。

峨眉月上柳梢初,

又向天涯别故居,

四壁旗亭争赌酒,

六街灯火远随车,

乱离年少无多泪,

行李家贫只旧书,

后夜芦根秋水长,

凭君南浦觅双鱼。

另一首题为《席间口占》,又作《冬残一首题酒家壁》,写于1916年冬。

醉拍阑干酒意寒,

江湖寥落又冬残,

剧怜鹦鹉中州骨,

未拜长沙太傅宫,

一饭千金图报易,

几人五噫出关难,

茫茫烟水回头望,

也为神州泪暗弹。

 

郁达夫的小说和散文我都不太喜欢,散文基本上都读过,小说有些难以卒读所以读得少些。他的旧体诗在新文化人中应该算是好的。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写入散文名篇《钓台的春昼》中的一首

钓台题壁

不是樽前爱惜身,

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

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

义士纷纷说帝秦。

诗很好,只是作者三场婚姻情人无数,真看不出“生怕情多累美人”。或许是为押韵而倒装,应该是“生怕情多美人累”,怕多情美人不肯离开,妨碍了新的韵事。那就对不住了,借“酒醉”以“鞭名马”。

 

作者郁达夫1896年出生于浙江富阳。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后因参与学潮被开除。1913年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14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预科,一年后预科毕业。同年入学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名古屋大学的前身)医学部,翌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课,1919年毕业。同年,入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经济学部学习,1921年与郭沫若、张资平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安庆法政学院教授英语一年。1923年,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一年。1924年到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一年。1926年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到上海主持创造社出版工作。1930年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四个月。1934年任浙江省政府参议,1936年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并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1937年被推举为“福州文化届救亡协会”理事长,担任《救亡文艺》主编。1938年任军委政治部设计委员,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常务理事。同年赴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主笔,兼任“星洲华侨文化届战时工作团”团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1940年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1941年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1942年被选为新加坡文化届抗日联合会主席。同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流亡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度担任日本宪兵的翻译。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大师巨笔学界小说丛谈之《呐喊》

 

开山之作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春蚕到死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云中锦书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学店学渣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大学生日记》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蔡小容)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好怀渐向中年减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囚徒》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谈笑有鸿儒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教授》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满纸荒唐言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校园外的奇遇—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的黄昏》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博士之难学界小说丛谈之《缺氧》

 

师生关系的极端案例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王刚)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74489.html

上一篇:南京总统府之民国遗迹
下一篇:青岛小珠山菩提寺
收藏 IP: 113.88.14.*| 热度|

2 张晓良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