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日暖泥融雪半销—学界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已有 2222 次阅读 2023-2-25 22:56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蓝眼睛·黑眼睛》是新儒林长篇系列的第一部。199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我是先从交大图书馆借阅了该系列第二部《天眼》,觉得不错,正好在书店遇到第一部,也买来看看。故事开始并主要发生在80年代初,具体是81年。77年入学的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还没有毕业。除了大的氛围,还有些过来人才了解的生活细节,如东邻的系列惊险电影《无名英雄》的播放。另有个12年后的最后一章,算是尾声。我对81年前后的高校教师生活不了解,我是80年入学的学生,本科生通常不太了解教师。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认知的空白,因此比较感兴趣。2017年时又重新大概翻翻。出版20多年后,仍然可读的小说,应该算很不错了。当时的博文有处用词不妥,现在看不到了。贴出的是修改版,除了订正顺便也有些小的修改,主要是标题体例与现有的该系列博文保持一致。

 

该书是写“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八十年代初,而且是在九十年代初所写,因此与六十年代的《大学春秋》和《大学时代》之类不可同日而语。校园小说的主人公其实是学生,蓝眼睛应该指代外国人,尤其是男主人公,来自瑞典的留学生,后来成了传媒大亨。黑眼睛当然是中国人,主要是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尤其是男主人公求之不得的情人,或许还有他后来的妻子。因此,小说的主线其实是校园罗曼司,中文系学生还有几位外国留学生的大学生活,包括上课、讨论、外出观光等。不限于爱情,但爱情的分量越来越重。众所周知,罗曼司的结束要么主人公去世,要么结婚。小说用的是前一种,或也可以说兼而有之。聪明单纯的女主人公英年早逝,永远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男主人公则迎娶了当年共同的同学,梦中情人的好朋友,一位天性善良但人情练达的“驭夫高手”,如童话结束时常说,“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蓝眼睛·黑眼睛》的主线在校园情场,是所谓罗曼司;副线是校园职场,也是所谓学界小说。小说再现了中文系几位老师的职业生涯的一个片段,包括研究和教学等,而主要的矛盾冲突是职称晋升。年轻时可能对主线更感兴趣,但后来再看,恍若隔世,不堪卒读。变化的不仅是读者,也是时代。反而是副线,虽然也是时过境迁,但仍有某种启示。至少在我年轻的时候,对自己有所启示。这里主要说学界小说而不是罗曼司。

 

总体上,与学生朝气蓬勃聪明机智不同,老师的形象总体上比较暗淡。读过后感觉,善良的人不能干,能干的人不善良。谢天谢地,我自己当教师的经历表明,情况不是那么糟糕。从长远看,多数出人头地的学者要么埋头苦干,要么与人为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教师中的女一号无疑是作者塑造的正面形象。文革前的研究生,研究李清照的专家,有专著、有论文,有国际声誉,被前辈看好,上课也受学生欢迎。但得势不得分。81年申报副教授没有成功。到93年仍然是副教授。她的学生已经当教授了。这位老师借他人的诗明志:

如果不能做船长,那就做水手。

如果不能做大道,那就做小路。

如果不能做太阳,那就做小星。

大小并非决定成败的理由,

做什么就要出类拔萃,精益求精。(p. 263)

这确实是非常职业的态度。只是在汉语中“小星”有如夫人的意思,主攻古典文学的女子朗读“那就做小星”,画面有些违和。副教授落选后,前辈学者勉励她,“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在学业上一心前行,只要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就什么都不怕。这次你还能给人弄下来,说明到底还是学术地位不够稳固,还需要继续修炼。世界上的事永远不可能尽如人意。凡事得想开一点,退化一步天地宽哪。这种竞争还早呢,可是最严格的竞争是人格的竞争,最严酷的竞争是身体的竞争。不能为了蜗角微利就丧失人格,不能为了一时的蹉跌就伤了身体。(p.439)”这话说起来、听起来都很励志,很正能量。但与己、与世有多大用处很难说。或者积极些说,最有用处的提示其实是,“最严酷的竞争是身体的竞争。”她哥哥就毫不含糊地告诫,“你就留着你那个良心当职称,当房子,当工资,当出国名额吧。你就还我行我素地干吧。反正这个社会总是得有人埋头苦干,有人打花唿哨,放心,共产党的政策,也早晚有你一碗大锅饭吃。(p. 444)”当然,如果个人涵养功夫到家,这种洁身自好未必不能是种选择。只是,对个人涵养功夫的要求,远比想象的要高。多数人达不到。更何况,后来非升即走,大锅饭也未必有了。为而不争,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是个选项,但从来都不是容易的选项,需要精神力量,也需要业务能力。

 

与这位正面教师形成对照的是她本科时的同学,一位漫画化甚至丑角化的女教师。总是说“我是做学问的”“做学问得甘于寂寞”“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其实整天与人聊天,达到八段水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就任何话题神聊”。后来更是不择手段,甚至委身过去的老师、现在的系副主任。她顺利晋升副教授、教授,还是所谓“优秀教师”。而那位副主任自然是教师中的大反派,自己往上爬,而且还踩着别人。不过,他当了教授、博导,研究生院院长,差点儿就是副校长。

 

小说中的教师有各种类型,但总体上都是所谓“偏平人物”。学贯中西、儒雅睿智的校长,是老一代海归的代表。克己奉公、勤勉敬业但小心谨慎的另一位系副主任,是中年骨干的代表。还有几位老先生,共同特点是学问好、正直但不通世故、容易上当。官迷心窍、欺下瞒上、不学无术的系总支副书记,是非学术人的中层干部的代表。总体上,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发掘似嫌不足。

 

尽管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但写作应该在九十年代初。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大学教师最黯淡的日子。政治压力、经济压力接踵而至,对大学职业还有浪漫想象的教师永失乐园。作者前面的笔触还有些欢快俏皮,尤其是写学生。写老师一直比较沉重,到快结束时突然变得凄厉。这种突变似乎只是历史的惯性,而非由于“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大环境,时代风云不是作者主旨所在。那些优秀人物死亡的节奏简直比谋杀小说还快。第十七章女主人公当省政协副主席的父亲病逝。第十九章,文学系主任、正直的老一代学术权威病逝;一天后,那位中年骨干副主任逝世;三天后系主任夫人去世。第二十章,几个龙套级的中年教师病故,有一个车祸,还有几个自杀;校长的儿子为抢救国家财产牺牲;校长也逝世。最后女主人公病逝,标志着罗曼司的结束。虽然还有最后一章多少算是个光明的尾巴。

 

我刚当教师的时候,觉得学校基本上是与世无争的地方,可以作个“卧龙岗散淡的人。能暂时“躺平”,其实只是当时自己地位太低,或者也是学校太差。从小说中看,当年在大学里也为了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勾心斗角。校“重点教师”名号,带着留学生与参观旅游,公费出国等等。只是这没有经费也不增加工资的“重点教师”这个名号,就让系副主任有机会玩弄当年的女学生和准情人也是现在的女同事。后来的争夺主要集中到职称。现在有些人以为压力来自争夺“帽子”,其实过去没有“帽子”可争的时候也不太平。

 

职称晋升是该书学界小说侧面的重点。按照小说里的说法,系一级评审就是几位主任、几位书记,还有几位老先生,开会讨论决定。职称申报者需要一个个做工作,投其所好。结果自然是乌烟瘴气,怨声载道。在我的记忆中,这种情况应该没有在80年代初出现。当时老先生们影响比较大,评审还算公平。

 

小说中说,晋升职称抱怨最少的做法,是数学系。基本上就是后来所谓量化的方法。高级职称科研和教学六四开,中级职称四六开。所有申报者材料公示。评高级职称,教学满工作量得教学20分,超过30%的再加5分。另外1520分为所谓“水平分”;国家()级出版社专著30(25)分,国家()级论文525(20)分,国外发表再加5分,国家()级奖励加10(5)50分封顶,剩下的10分是“水平分”。所谓“水平分”其实就是印象分或者人情分。值得注意的是,专著、论文和获奖的换算关系,反映了当时的行情。现在许多人对量化的标准颇多诟病,当然不无道理。但历史地看,最初出台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以此突破按资排辈传统,突破人情困境,也是青年才俊及时出头的不二法门。许多青椒包括我自己因此受益。

 

小说也反映了当时大学老师生活的困境。当然,任何时候都有教授认为自己工资低。不同的是,现在如果当了教授了最坏也是“相对贫困化”,而那个时候即使是教授,也是“绝对贫困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术语。小说中写教师生活困窘的例子。夫人在附中工作的文学系副主任一家, 一子两女,还有个老太太,在发薪前三天,只剩下6元钱。八十年代中期,我刚当教师时月薪46元,因此6元的购买力与现在不同。当时也有用物质待遇吸引教师的做法。某师专缺教师,引入条件,“三间住房,外加一个储藏室。家属可以农转非。”按照小说的写法,到93年,教师的待遇已经大大改善了。这个好像也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大学中有许多问题,但同时,教师的绝对生活水平,伴随着社会进步,有所提高。

 

我个人感觉,小说中说的种种乱象,其实出现要稍微晚晚几年。另外对小说一些细节还是有所怀疑。文革前的研究生在81年不能晋升副教授很正常。我的硕士导师就是那代人,当时也没有晋升。我的博士导师更早些,而且是留苏的,也只是在81年晋升了副教授。当时更资深的老先生太多,总体上是论资排辈。但说同时毕业的本科生,还一度离开过高校,又没有过硬的学术成果,能评上副教授,我觉得很不可信。到93年时,77届入学的学生当了教授,这倒是完全可能。前面说到晋升职称看国家级奖励,这个事情也不可能在81年。因为在81年前,只有在56年评奖,当时能获奖的早就是教授了。再评奖就是82年了。因此,我怀疑作者在写作时把后来发生的时期,都算到了81年。

 

教授写小说,有其博学一面。《黑眼睛·蓝眼睛》中有些语言和文学的知识和趣味展示,我个人很喜欢,虽然可能被不欣赏的视为炫耀。小说中也有些对先贤的致敬,尤其是对《围城》。不仅引用了,而且也有借鉴。例如把《围城》中不同专业的歧视链用于不同学生,“‘文革’前的毕业生瞧不起‘老五届’,老五届瞧不起工农兵学员,工农兵学员既然谁都可以瞧不起,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走仕途,倒过来领导这一切瞧不起自己的人,把他们一概瞧不起。(P. 78)”。又例如,那位丑角化的女教师这样抬高自己,在上大学时,就当堂纠正名家的错误,让名家心服口服,其实只是说明自己是女生而不是名家从名字推断的男生;还把自己在著名期刊上的几句话的读者来信称为论著。这些都与《围城》有类似之处。开篇不久的孪生姐妹误会,让我联想到同是学界小说的《小世界》中的双胞胎,女学霸和她的脱衣舞女妹妹。故事发生的学校子午大学,就是子虚乌有的意思,结束时接二连三的死人,也都循着《红楼梦》的先例。

 

再说句题外的话。小说中也提到初值敏感性。所谓“同班同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十几年过去,那饱食终日的给博闻强记的当学生都不够格。(p. 53)”当然,也许也不全是个人努力的问题。小说中还写到,“一步上不去,步步上不去(p. 440)”。这真是种很残酷的机制。

 

作者马瑞芳1942年出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始以研究《聊斋志异》成名,后来转向研究《红楼梦》。古典文学教学、研究和普及之余,也创作散文和小说。我收藏了纸质本有三部新儒林长篇系列的《黑眼睛·蓝眼睛》《天眼》和《感受四季》,还有散文随笔集《假如我很有钱》和《野狐禅》。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大师巨笔学界小说丛谈之《呐喊》

 

开山之作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抒情自叙学界小说丛谈之《沉沦》

 

花开花谢学界小说丛谈之《海滨故人》

 

灼灼其华学界小说丛谈之《女生·妇人》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骑牛觅牛学界小说丛谈之《纺纸记》

 

春蚕到死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云中锦书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学店学渣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大学生日记》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山只是山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之后》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惊世骇俗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心事浩茫连广宇学界小说丛谈之《朝霞》

 

于无声处听惊雷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我的罗陀斯》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界小说丛谈之《公开的情书》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假作真时真亦假学界小说丛谈之《真真假假》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区区岂尽高贤意学界小说丛谈之《红拂夜奔》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末世风流意转新学界小说丛谈之《二马路上的天使》

 

癫狂柳絮随风舞学界小说丛谈之《导师死了》

 

花开花落自有时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似米兰》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潜龙勿用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与时偕行—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蔡小容)

 

人怕入错行学界小说丛谈之《婉的大学》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好怀渐向中年减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功名富贵岂偶然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竞走墙前希得俊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读《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备忘》学界小说丛谈外话

 

安得广厦千万间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先生》

 

当时年少春衫薄学界小说丛谈之《中文系》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囚徒》

 

末俗纷纭更乱真学界小说丛谈之《遗忘》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谈笑有鸿儒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教授》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轻薄桃花逐水流学界小说丛谈之《桃李》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满纸荒唐言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家贫无供给学界小说丛谈之《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蜂围蝶阵乱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师母》

 

流年冉冉功名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大学》

 

校园外的奇遇—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的黄昏》

 

不识庐山真面目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潜规则》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甚爱必大费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之死》

 

十有九人堪白眼学界小说丛谈之《文人》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红粉暗随流水去学界小说丛谈之《春尽江南》

 

博士之难学界小说丛谈之《缺氧》

 

传言送语当风流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是座城》

 

当时黮黯犹承误学界小说丛谈之《变革》

 

事如春梦了无痕—学界小说丛谈之《月落荒寺》

 

万人如海一身藏学界小说丛谈之《隐身衣》

 

师生关系的极端案例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王刚)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可能俱是不如人学界小说丛谈之《纵我不往》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日本教授的漫画学界小说丛谈之《文学部唯野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377942.html

上一篇: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梅花
下一篇:北海海滨公园外的海滨
收藏 IP: 114.93.120.*|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