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好怀渐向中年减》所述,《三人行》中的男主人公梅子川中年之前放荡不羁、及时行乐,中年时便有枯竭的颓态。特别是在晋升职称方面很坎坷。
与男主人公形成对照,有几位成名人物,堪称学问达人。“这里‘学问’的原意,并非你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著作,而是指你为人处世和了解社会的能力。这些才决定一个人学问的高低。所以,学问的真正含义是指做人的学问。同样,学术地位并不是说你写的书多,你有影响就能够得到的,这还涉及到许许多多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说你依靠一个有影响的导师,在生活中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等。所有这些,才构成一个人的学术地位乃至社会地位。(p.197)”也就是《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主人公梅子川的导师,现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梁道化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学问大家。“像梁道化教授这样的学术界老前辈,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做人的功夫修炼已经到家,成了人精。……梁道化教授受教育于解放前,成长于建国后,又在‘文革’中遭受过迫害,一生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生命力不可谓不强盛。所以,他世事洞明了,人情练达了,学问就高了。(p.196)”给旁人的观感,“像仙人掌一样精神,像得道神人一样早已经不食人间烟火。(p.260)”梁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梅子川虽然有才气,但是他不懂得妥协,做人也不够圆滑,所以他的学术前途不如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江微安。(p.196)”“江微安是个有身份的年轻教授,他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很稳重,很注意各种场合下说话的分寸。(p.49)”看来老先生已经有了传人。
文学院院长、历史系高自谦教授也是一位学问高人。“他精通古籍,很显然也精通古代的各种关系术、交际术、纵横术、俾阖术。……外表相当谦和,平易近人,在系里也算得上是八面玲珑的人物。……像他这样的名门正派的掌门人,总是身怀绝技,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深内力。(p.83)”“算不上圣人,但是他可以算得上是摆弄人际关系的至人。至人无己,他忙于在各种纷繁复杂、比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最快的超级电脑‘深蓝’还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纵横俾阖,所以都忘掉自己的存在,甚至达到忘记自己原本是搞什么专业的了。……是太极高手,表面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花招,内力却特别深厚。(p.84)”当然,现在“深蓝”已经out了,要比阿尔法狗了。以史为鉴,或许比较容易达到这种境界吧。
还有位着墨不多的学问大家,古典文学权威、博士生导师龚维汉教授,他是系职称初评委主席,也是校高评委委员。“龚维汉教授在中文系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陈寅恪在中山大学的地位。虽然大家谁都不知道龚维汉教授写过什么杰作,但他门下弟子众多,而且个个能言善辩。他们天天写文章吹嘘自己的导师,说龚先生这好那好,文章了得,道德高尚。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日日讲月月讲,说得多了,死鸡也会给你说成鸭,更何况一名教授呢?龚维汉教授就这样,变得德高望重。既然龚维汉教授教授那么有名望,你就不必知道他究竟写过什么书了,只要对他的话洗耳恭听就行了。(p.24)”由此也可见,弟子的重要性。
小说写的时代没有“四唯”,因此位高权重的大家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小说还写了一位学界地位还不高,但更耐人寻味的人物,资料室的副研究馆员沈高明。详细的描写,即使有带着偏见,仍揭示了职业学者的成长史,可能也是“四唯”之前的学问达人发生学。沈高明由工农兵大学生当资料员入行,读在职硕士。“在大学里,跟一名好的导师混文凭相当重要。好导师意味着硬邦邦的关系网,意味着有人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出来为你说话。总之,好处说也说不尽。(p.24)”然后相继晋升中级和高级职称。相应地,先分一间单门独户的房子,再分一套大三室一厅的房子。“职称高,钱又多,老婆新,身体棒,感觉好,有种飘飘然的体会。(p.31)”
“在年轻气盛的梅子川眼里,沈高明是个笨得敲敲脑袋都会发出梆梆响声的老土。……放牛娃出身,认识的大字估计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两千个。(p.22)”但他生活得相当惬意。“腰包鼓囊囊的沈高明,怎么看都让人觉得顺眼。有一个年轻美貌的下岗纺织女工,一直盯着沈高明,要做他的情人。先由情人开始,接着原配妻子离婚,购买新房子,加以精美的装修,沈高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五十多岁的人,不仅不显老,反而越来越嫩……日子过得好了,吃穿都高档了,身体相应地也就好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常常在家里弯弓搭箭射天狼。(p.29)”特别是上了副高后,“不再乘公共汽车,而是改成打的。……有钱,打的的感觉很爽。(p.31)”职业成功与职业努力之间形成了相互激励。“评上副研究官员之后的几年,一直生活在一种轻轻飘飘的美好感觉当中,他相当的心满意足,相当的情绪愉快,平时走路就好像是在水面上漂着。……工作的积极性也空前的高涨,简直要以资料室为家了。……无论谁看见沈高明,他都是满面笑容。(p.33)”
这位至少在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赢家确实有过人处。早年当兵时,“整天手脚勤快,给这个领导端茶杯,那个领导擦擦鞋,颇得领导的好感。(p.22)” 在农场时,“跟老右一直都是客客气气,老同志有什么需要,也跑得飞快去帮忙。这样,他就很有人缘。(p.23)” 当资料员时,“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知足长乐,年年都得到领导的肯定。(p.23)。”受人欢迎也是种能力。硕士毕业后赶上下海潮,他“没有走,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资料室里,干着很辛苦的基层工作。(p.24)”“自甘寂寞变成了一个典型,多次受到系级校级领导的肯定、嘉奖和表扬。(p.27)”“所谓的古籍整理,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沈高明在资料室干了十多年,就算他是一条笨乎乎的虫子,也耳濡目染变成一个学者了,更何况是整理书籍这种体力活呢?(p.26)”有自知之明是种智慧。“沈高明给龚维汉教授打下手,一起给出版社编中学生教辅材料。不料名利双收。这些教辅材料是出版社的拳头产品,在中学生中极其畅销。于是,他们编了一本又一本,不仅赚到了大钱,还捞到了名声。……这些都是沈高明自己编的。龚维汉教授虽然是主编,但是他以挂名居多,分钱居多,审稿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没有做。(p.28)” 龚教授不仅是古典文学权威,而且是中学语文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充分理解声望这种无形资产,对他人的声望支持给予充分回报,是学界中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作者的描写是以梅子川的视角观察。剔除其偏见,这些学问赢家其实构成了职业学者的多数。这其实是现代学术职业的特点之一,从业者并不需要聪明、热情、忘我等异常禀赋,也能有舒适体面安稳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小说作者叶开,本名廖增湖。1969年出生于广东。1987年考入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本科毕业在上海郊区一个职业中学教语文基础。后回华东师大读研究生,2004年在华东师大获得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王铁仙教授,华师大的终身教授,曾经当过出版社主编和副校长。廖增湖到《收获》编辑部任职,后晋升副编审,现担任编辑部主任,同时从事评论和创作。他的学界小说只见过《三人行》一部,但其他长篇小说也与高校有些关系。《青春期》(《大家》2009年第二、三期)是校园小说。长篇小说《口干舌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戏说徐霞客借古讽今。小说集《秘密的蝴蝶》(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中也有学界故事。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