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发表于《十月》2013年2期,同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也出了单行本。感觉像中篇小说,其实全书十万字,到了长篇的最低篇幅,而且有单行本。该书写贫困大学生的悲剧。贫困生的故事,过去谈过几篇,《表弟》《婉的大学》《学子》和《贵人》都是梁晓声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我个人觉得,这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写得最好。因此谈得也相对更详细。
故事从主人公涂自强收到省城武汉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然后主要场景是上学路上,大学生活,毕业困境。有些寓言的性质,完全架空了时代。甚至有时间的错乱,开始写大学生的稀缺,似乎在大学扩招之前,而后面写大学生就业艰难,又像是大学扩招之后。因此该书主人公入学时间,似乎是在大学扩招早期,甚至是第一年,那就是1999年。结束于主人公大学毕业第二年即2005年。其中有些背景,如中小学时一直吃不饱、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全村只有村长家里有电话等,年代或许更早。
主人公涂自强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被武昌的大学录取学物理。学校名称小说中没有说,但说了不是武大华科这两所985。在高兴的同时,落榜的女同学也是女朋友采药,用他送的淡蓝色信笺写了首小诗:
“不同的路
是给不同的脚走的
不同的脚
走的是不同的人生
从此我们就是
各自路上的行者
不必责怪命运
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 (p. 2)”
以此与他告别分手。这让他很悲伤,不过在小说快结束的临终前,“他觉得那个时候他的悲伤是何其渺小(p. 168)”。他曾不由自主地去找采药,但还是决定以后走新的路。这是他的第一段恋情,也是持续最长的一段,虽然发生在中学。后来在大学里,他不止一次地想到采药,为她惋惜。“外面的世界这么丰富这么美好,采药没有机会出来领会,的确是件悲伤的事。(p. 44)”后来回乡时,知道采药过得很苦,嫁给城里有钱人,怀着孩子时,丈夫因为贩毒被抓了,还可能判死刑,财产包括房子也要充公。他当夜噩梦见到采药在悬崖边,清晨起来还流着泪。另一方面,族人和村长都对他这个村子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寄予厚望。村长说,“学好了得去县衙当官!村里只要有一个人当官,就吃不到亏。朝里有人,一村人都好过。你爹妈我会照。你呢,将来就照应我们村。(p. 10)”
涂自强本来准备走到镇上,乘班车去襄樊县,再乘火车。阴差阳错,也为省路费,他背着行李步行去武昌上学,沿途也顺便打工。“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的脚超前走了。(p. 16)”一路上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对他都很友好。听说他是去读大学,都告诉他“当个大官回来 (p. 14, p. 26)”。他自己感慨,“我咋这么好的运气?尽遇上好人。(p. 31)”“很多年很多年,他都是饿着肚子读书的。他几乎不记得自己吃饱过。他人生中吃的最好的时刻,就是他背着行李出门之后。这一路打工过来,每一个人都对他说,多吃点多吃点。他在那时候才知道,一个人吃饱了心情会有多么愉快。(p. 40)”“他觉得人生太美好了,而自己的力量很强大,更觉得这世道的人心十分善良。(p. 35)”
到学校后,他拒绝了助学贷款,以免以后还更多的钱。在老师帮助下,找了份食堂帮厨的活,不仅有收入,而且还能以便宜的开销吃饱。“我最需要的就是能吃饱饭。我先前一直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这四年怎么过去,现在我心里踏实了。(p. 41)”为此他放弃了去图书馆打工这种相对更体面的差事,室友们不太理解。他很坦然地面对这种不理解。“不理解也没关系。我想以后我儿子也会像你一样,不理解他的来自乡下的同学。……他觉得同学真的都很好,就算不理解,又有什么关系?(p. 41)”与室友相处很融洽,完整的听课笔记对缺课的室友很有帮助。打工中认识位来自更偏远山区在好心人捐助下读完高中的女生,两人有非常相似的经历,让他想起采药。女生帮他介绍了家教的工作。两人春节没有回家,一起游玩时女生很体贴地为他省钱。不过,女生后来另交了男友,辞去了食堂的工作。临别时悄悄对他说,“我知道你的心,但有些事没有办法。我们俩在一起,谁也改变不了命运。我们都太穷。而我们俩分开来,各自寻找自己的天下,或许,我们的一生都会改变。(p. 56)”这段可能的恋情,刚刚开始,就戛然而止。来自城里的室友赵同学电脑换代,把旧电脑送给涂自强,他不肯收,后来赵同学让他帮忙洗衣服,他才收下,在室友中最后有了电脑。李同学换手机,把旧手机送给他。家乡只有村长家里有电话,他打电话约了父母过去听电话,让父母放心。“他觉得同学们对他真是太好了。他穷他没钱这是他的命运,也是他没办法的事。但他走出那个穷苦的山村,遇到了这么多好人,却真的是他的运气。(p. 59)”不过,来自农村但经济条件更好长得也更帅的室友马同学,跟他说交女友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好容易从乡下走了出来,得走得远一点才是。……要有所作为,改变命运呀。什么叫有所作为?什么叫改变命运?说白了就是将来必须是非贵即富之人。你以为靠我们自己单打独斗能行?没机会的。……如果找个家里有背景的女人当老婆,莫名其妙就能省下至少20年时间。有靠山和没靠山,结果是完全不同的。(p. 65)”
还有一年毕业时,准备去美国留学见多识广的室友赵同学建议他考研。“你天生是个做学问的料子哩。做事专注,又肯吃苦。读完研读博,读完博就争取留校,你将来说不定就是教授了。……攻学位就是你最好的出路。你既没背景,又没财力,你有的只是个人奋斗的动力。但是,现在的社会,没有人际关系,个人奋斗到死,也没什么用。比较起来,还只有考学位相对公平点。你仔细想想看我的话有没道理。 (p. 69)”权衡之后,他采纳了这个建议。“原先他只想一毕业就找工作,好挣点钱,以让父母过得轻松。但是,眼前的事实是,工作如此难找,他哪有把握赚到钱呢?或许只能自己糊糊口。这样的话,找工作就没有意义。而如果他留在学校,继续打工求学,反而要容易许多。一则在食堂打工管了饭还可拿点零碎钱,二则导师也会支付少许费用,三则他可继续接几个家教。吃饭解决了,住宿解决了,其它的开销就不剩多少。或许还能给爹妈寄点回去。哪怕一百块,他们也能过几个月。待他苦读出来,当上教授,虽没什么赚大钱升高官的机会,但却可有很好的社会地位,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届时把爹妈接到城里一起住,自己的工资也足可给他们一份安稳的日子。这样的未来,纵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富贵,却也有更要紧的平顺和安静。恐怕这正是适合自己的。(p. 71)”他抓紧每一分钟复习。“他明白,以他的背景,只有最好,才有机会。各种关系户能挤走的是排名靠后者,挤掉第一名却是要困难很多。(p. 71)”专业老师被他的苦读感动,当众承诺只要上线就要他。顺便一提,这种承诺过去或许可以,近几年已经不行了。悲剧的是,他父亲在老家受人欺负,一气之下,病发身故。这也印证了赵同学劝他留在武汉所说,“千万别回老家。下面的事,全无章法,哪天你死了都不晓得是怎么死的。(p. 70)”他回到老家,安慰和陪伴母亲,错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涂自强仓促地找了份在学长开的广告公司电话营销的工作,底薪微薄,年终奖取决于绩效。不幸的是,在春节发奖金之前,学长老板跑路了。春节期间在饭店打工,受到欢迎,但大家都认为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与他从山里出来时的评价截然相反。都是在作辛苦低薪的工作。老家的房子还被雪压榻了,母亲腿受了些伤,就接到武汉一起生活。他母亲与他一样,开始连过马路都不敢,后来深深爱上了城市生活。涂自强曾被位女同事吸引,但对方直言“你要房没房,要钱没钱,不是我的菜。(p. 126)”第三次恋爱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他又要工作,又要照顾母亲,疲于奔命。后来罹患肺癌。把母亲送进她喜欢的尼姑庵,谎称自己要去美国。写信托赵同学方便也帮忙关照母亲。然后独自走向老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个叫涂自强的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出这个世界的视线。此后,再也没有人见到涂自强。他的消失甚至也没被人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人该有多么的孤单。他生活的这个世道,根本不知他的在与不在。或者说,他渺小到人们根本不可能去记得他。(p. 170)”
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性格几乎没有瑕疵。他意志坚强,埋头苦干。“他知道世上很多事无法用语言沟通,只有自己去做。所以他一概以微笑作答。涂自强心道,我不能跟你们一样。我什么能量都没有,什么背景都没有,甚至连我的外形也帮不上我。我有的只是一颗坚强的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它们可让自己变成最强的那一个。如此,我的一切才都有可能性。(p. 72)”从不抱怨,充满感恩。“他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人生,而爹妈他们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仿佛不是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这一切是多么美好。以前居然什么都不知道。(p. 51)”性格也随和,与同学相处很好。同学说他,“性格宽厚,不会真自卑假自尊(p. 100)”同时,愿意学习,愿意改变自己的习惯。例如,读大学后就开始刷牙。对自己的缺点也有客观的认识,如缺乏幽默感,虽然这也是很无奈,“幽默感需要心闲的,心闲了,幽默才能从时间的缝隙里生长出来。而他的心绷如紧弦,他不得闲,也不可松,他的算计和紧迫一直从心里漫到脸上。所有从他的身边滑过的东西,他都要赶紧抓住。只有这样,他或许才能跟上别人的步子。而其实,就算他这样了,跟上别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p. 48)”这一切,符合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完美受害人”预期。因此,主人公最终的悲惨结局,尤其让人伤感。
这部小说是所谓命运悲剧,而不是性格悲剧。小说中基本上没有坏人,除了欠员工年终奖而跑路的学长老板。所谓命运,主要就是主人公极其贫困的出身。杜诗云“家贫无供给”,主人公甚至是“家贫负供给”。赵同学感慨,“上天对人其实很不公平,以前我没这认识,自从与你同学后,就有了。(p. 68)”主人公反而认为,“大家对我这么好,我反而觉得上天待我不薄(p. 69)”两人各持己见。“你越这么说,我就越觉得你的运气不好。(p. 69)”“我自从上了大学后,一直觉得自己运气相当好。(p. 69)”在主人公因为父亲亡故而无缘考研时,他重下决心,“这就是命运。我的命运!但我一定要与它斗争。(p. 89)”小说的结局表明,主人公无法战胜命运。
战胜命运,就是超越自己的现状,实现逆袭,其实是每个对现状不满的人都要面对的挑战。小说中也有一定程度上战胜命运的例子。例如,与主人公一起在食堂打工的山区女生,与经济条件好的男友交往,至少暂时改善了自己的境况。又例如,主人公的室友,同样来自农村的马同学,坚持“我这样的形象和智商,我得对得起他们才是。(p. 65)”,后来成了洋人巨富女儿的男友,移民美国。还有赵同学的父母,他们读大学时像主人公一样,后来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能为后代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要战胜命运,除了争取外援,就是要把自己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以小说主人公为例,他的个人资源主要是智力应该不错,又肯吃苦,因此赵同学建议他留在大城市考研走学术之路确实是稳妥的选择,虽然未必是捷径。他先考取本校研究生,然后再争取到武大华理这类985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可能的话到海外名校在名师的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然后谋取教职,或者当有编制的中学教师。这样,经过十五年左右的奋斗,应该有体面小康的生活。当然,职业化的研究是劳动密集和时间密集的工作,身体也很重要。许多人觉得,资质平庸的人从事学术工作对学术进展作用有限。纵然如此,学术工作也是条实现社会流动的开放途径。这就可以理解,学术职业在全球范围内性价比都不太高,这样才能吸引真正有兴趣的人,或者容留除此之外走投无路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最初也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其父亲的病故中断了这条路。事后复盘,他错过了能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窗口,令人扼腕叹息。就算他不能等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再回家,也可以先打工糊口再战考研。错过了这个选项,他可能就失去了有把握地逆袭机会,也就是说,要逆袭只能碰运气了。
主人公名字“涂自强”谐音“徒自强”,自强也是徒劳。“个人悲伤”在小说开头就出现在落榜后与他分手的高中女友采药的小诗中,如前所引。在小说结束时,涂自强临终前写信托同学关照母亲,最后一句,“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p. 170)”他的同学对此有疑问,“想起他这个一直在闷头努力的同学。他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他想,果然就只是你的个人悲伤么?(p. 170)”显然,作者并不认为是“个人悲伤”。这当然也有道理。只是我考虑问题的着重点,都是从个人出发。在任何境况下,都要探索使得自强不徒劳的努力方向。
作者方方本名汪芳。195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74年中学毕业待业半年后在民办企业“运输合作社”当装卸工。1978年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电视台。1989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94年创刊《今日名流》任社长兼主编。2007年任湖北作家协会主席。2012年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任。过去说过她包含学界生活的小说集《白梦》和《暗示》,另有以学界为背景的长篇《惟妙惟肖的爱情》和中篇《树树皆秋色》以后或许会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