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丁珏:祝贺力学学科陈立群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教学名师(2019)

已有 847 次阅读 2024-11-14 22:5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日前,……下发《关于印发第四批国家“……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力学学科陈立群教授入选教学名师。

 

……计划”……是国家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主要是加快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在陈老师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知识不仅仅是学解题,而是掌握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学生:陈柯阳)“能看出他讲课时候在思考,和我们学生同步思考,但他思路都很连贯。……他讲课内容丰富,生动,也很有幽默感。”(学生:胡天云)

 

在教书育人战线上,陈立群教授工作了35个春秋。35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恭敬礼让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同事以及同行们的好评。

 

在科研工作中,陈立群教授埋头苦干、刻苦钻研、尽心尽力,具备很高的学术造诣。从上世纪末至今,带领团队在非线性动力学方向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的特色研究成果。他于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入选xx学者计划,2013年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201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迄今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SCI正面他引2900余次,从2014年到2017年连续4年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在钱伟长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在力学学科文化的影响下,陈立群教授坚守“用责任和爱心谱写师德,热情和用心对待教学,激情和恒心对待科研”的理念,努力地工作着。

 

为力学学科的陈立群教授点赞,为陈教授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喝彩!

 

图文版全文见: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公众号 官网 (有删减)

 

 

助课生涯

 

九十年代初的论文奖励

 

九十年代初的论文奖励()

 

讲过的课程1

 

讲过的课程2

 

30年前的一则简讯

 

九十年代初学校的“承包”和“聘任”

 

意外礼物

 

钢院往事:同学的记忆

 

第一次分手

 

博士后证书

 

参加课程建设项目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期刊论文清单

 

科研“不厌” 教学“不倦”(2009)

 

动力学领域的不倦探索

 

在上海大学庆祝第二十六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的发言

 

在上海大学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与主持人对话

 

平淡而充实的职业生涯

 

在“从教三十年教师颁证仪式”上的发言

 

关于年轻人在力学所的成长----所庆三十周年视频访谈

 

力学教学小品

 

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学生成才教师成功(2014)

 

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奖感言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2014)

 

当一名教学科学都优秀的好教师

 

乐观为研 致力前行

 

“振动型能量采集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简要介绍

 

泮池之师2019

 

美言不信

 

教学的思考与追求

 

上海教育电视台访谈摘要

 

平淡而充实的职业生涯(2020)

 

在“钱伟长教育思想与上海大学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纪念钱伟长先生系列活动直播!科研“不厌,教学“不倦”

 

在首届“吴兴华数学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吴兴华数学奖”纪念册留言

 

“超越自己,未来可期”

 

孙明敏:以职业精神示范学生,用求知热情感染学生

 

“非线性振动与控制团队”入选上海大学首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访谈

 

致敬新时代领跑者

 

关于“振动控制团队”的“上观”报道

 

校级教学成果奖:30年的回顾

 

中国高被引学者:10

 

我与上大共成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460048.html

上一篇:大连森林动物园之鹦鹉
下一篇:秦皇岛海滨
收藏 IP: 114.93.180.*| 热度|

4 王安良 郑永军 王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