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长篇小说《师母》。主要是发生在学界的婚恋故事,当然多少也有学界小说的成分。没有阅读是因为看过中篇《师母庄瑾瑜》(发表于《十月》2015年第2期 ,转载于《作品与争鸣》2015年第6期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5年第4期)和《师母鄢红》(发表于《星火》 2016年2期,转载于《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6年5期)。《师母》最初发表于《小说月报·原创版》2015年7期,201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不清楚这两个长篇版本异同,也不清楚播讲的是哪个版本。长篇的28章中大致有18章与两个中篇重合,但即使重合的部分也增加了内容。
故事发生在省城师范大学。省城是江西省会南昌,小说中说到虹桥机场起飞的东航MU5559,终点是昌北机场。在期刊版的中篇《师母庄瑾瑜》更是明确了地理信息“东经115°,北纬28°”,就是南昌。小说中还说到学校已经有固体力学博士点,南昌甚至江西省有固体力学博士点的高校其实只有南昌大学,由扶名福教授创建。当然这与虚构的小说背景无关。小说发生的时间似乎在2010年后,提到“2010-2011年第一学期中文系日常工作报告”。另一方面,师范大学申报博士点还是以二级学科申报,这意味着不会晚于2008年。《关于做好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学位〔2008〕30号)》明确,2008年以后,博士点按一级学科申报。师母鄢红在昔日同居男友陈良生大二结束后分手,在书店打工七年后嫁给孟一桴教授,过了六年。也就是陈良生在11年前本科毕业。从小说上下文看,陈良生大学毕业时还有统一分配,最迟在1997年。因此故事也不会晚于2008年。不妨假设为2007年。此外,小说似乎在智能手机之前的时代,大家都不用微博微信,这也是2007年的情形。年代在该小说中其实也不重要,但“学界小说丛谈”是按故事时间排列的,总要大致确定年代。从该小说的氛围看,故事发生的年代应该更早。
故事中的三位“师母”都是省城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家眷。女一号似乎是鄢红,因为开头和结尾都写她,她是古典文学教授孟一桴的夫人,高中毕业的职业主妇。小城辛夷裁缝的女儿鄢雉两度高考落榜后,应同学陈良生的邀请,带着从家里拿的五千元钱到省城师范大学旁听。很快在陈良生的文学攻势下无法自持,与他同居。顺便一提,这种挟文学以令文学女青年的文人传统在华夏源远流长,该小说多少有些漫画化的叙述是种解构。不到半年,对鄢雉习以为常的陈良生,又在讨好省宣传部官员的女儿。半年后鄢雉快用完家里的钱时,与陈良生分手,到老树书屋打工。七年后,偶然送醉酒的书店老板朋友孟一桴教授回家,看到他的家后,她马上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马上爱上了离异单身的孟一桴。“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有时需要郑重其事一辈子,有时呢,只需要仓促的几秒钟。”随后不动声色地接近孟一桴,并在一次孟一桴醉酒后主动与他上床。“如果不是和陈良生在那间半地下室过了几个月的同居生活,那么,鄢雉就没有那么厚颜无耻,就还是辛夷的那个鄢雉,骄傲、保守、清白,不可能那样随随便便地和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而且还是主动的。”孟一桴以为是自己主动,一个月后求婚。两人结婚后孟一桴为她改名鄢红。小说开始时,他们已经结婚六年,孟一桴愈发喜欢鄢红的明理和安静,干家务都“又温柔,又深情,又幸福,不像是在劳动,而像在恋爱。”两人似乎有了爱情。“鄢红现在真是好看。一个对自己的生活心满意足的女人总是好看的,像丰饶的土地,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像太平盛世,丰衣足食歌舞升平。”另一方面,他们不太平等的婚姻也有威胁。刚结婚时还有些女学生靠近孟老师,如马骊,“她做生做旦,唱念做打,原都是给他看的”。故事当时有孟一桴的前妻,他们女儿要到师大读大学,在北京工作的前妻要调回来。两人背着鄢红在茶馆见了面。不过女儿最终去了四川大学,前妻之事其实多虑了。更有挑战性的,鄢红的同居男友陈良生和她背着孟一桴在咖啡厅见过面,陈良生激愤之中,强抱了鄢红,这个见面还被庄瑾瑜知道了。陈良生跟孟一桴的同学在社科院文学所读了博士,可能到师院工作。这也说明故事发生较早,现在非升即走,饭碗不牢的青椒怎敢骚扰师婶辈的教授夫人。
鄢红的朋友只有朱周,外国文学副教授沈岱宗的夫人。当年外语专业的系花,现为外语系资料员。鄢红刚嫁孟一桴时,因为她年轻没有学历,受到师母们的孤立,只有朱周接纳了她,成了朋友。两家住在五楼的对门,沈岱宗和孟一桴也是好朋友,虽然朱周不喜欢孟一桴,鄢红也不喜欢沈岱宗,不过沈岱宗喜欢鄢红。朱周的父亲是中文系的教授,似乎是沈岱宗的导师(我记不准了)。沈岱宗单纯、多嘴、有趣,喜欢“美女,美食和美书”。研究菜谱和房中术,食色方面都能满足朱周。两人很恩爱,中年之后仍然性趣盎然。
鄢红和朱周的对头是庄瑾瑜,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和教授,主要研究冰心,文学系副主任、古典文献研究中学主任胡丰登教授的夫人,复旦的博士和博士后。庄瑾瑜和胡丰登似乎是模范夫妻,每年的新年联欢晚会都庄瑾瑜都朗诵《致橡树》然后夫妻合唱《天仙配》。胡丰登在性事上不能满足庄瑾瑜,她在饮食用药都在为胡壮阳。后来她发现胡丰登在书房中对着吕小黛的照片自读。表面上,庄瑾瑜对胡丰登的女学生也很好,对美女学生吕小黛尤其好。庄瑾瑜本来准备隐忍到吕小黛毕业离校,后来听说胡丰登把她推荐给自己的导师杨老作关门弟子,就出手让杨老的夫人制止。不料胡丰登又拼命为吕小黛争取了留校的工作。庄瑾瑜得知后在菜里加了另外的药,把丈夫变成“半个李莲英”。“这也是为他好,他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能毁在吕小黛手上。而她半生苦心经营的幸福生活,更不能毁在吕小黛手上。只好牺牲。在国破家亡面前,燕婉之事就先搁到一边。庄瑾瑜是个识大体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她能和王熙凤一样杀伐决断。”这种果决真有教授风采了。量小非高知,无度不教授。
还有多位熟谙冷若冰霜、辣手摧花、坚壁清野等各类驭夫之策的师母们。从我自己的经验看,这些师母都有些过于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其中原因可能是理工科教授都没有什么魅力,因此他们的配偶可以从容地敝帚自珍。当然也是小说总要有些夸张,这样才有戏剧性可读性。小说还有些校长书记院长等学界人物,其描写多少都有些偷工减料。中文系主任是作者多部小说中出现的龙套陈季子,快要退休。
小说中三位师母的婚姻,恰是张中行老先生所谓“可意”(朱周和沈岱宗)“可过”(鄢红和孟一桴)和“可忍”(庄瑾瑜和胡丰登)。小说似乎告诉读者,婚姻的基础其实不必是所谓爱情,也可以是彼此的敬意,或者彼此的需要。孟一桴的前妻小邶,喜欢快节奏的生活,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对慢节奏自得其乐的孟一桴失去了敬意,他们的婚姻就维持不下去了。作者笔下很少有快乐的婚姻,能维持已经算佳偶。这次所写朱周和沈岱宗似乎是第一对。不过,如张爱玲所谓,“生命像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小说写出了庄瑾瑜和胡丰登婚姻中的“蚤子”,也写出了鄢红和孟一桴婚姻中的“蚤子”。 朱周和沈岱宗的婚姻没有“蚤子”,真的可能吗?或许快乐的婚姻也有“蚤子”,只是夫妻能够开诚布公地共同面对。
高校只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高校教授师母是男女主人公的身份特点,但所反映高校特色其实并不突出。总体上,该书所写的学界更像是官场。有世俗追求的就是要当官,而没有的就是读书自娱。当然也不是完全与学界无涉。胡丰登对学问就有独特的看法,“学问是什么?就是舍近求远,就是化俗为奇。说白了,就是要把学问弄成黄药师的桃花阵,人进得去,出不来,才显得高韬。知道了这个,也就基本掌握了做学问的秘诀。”小说还写到,师范大学中评选的十大教学名师,都是院长副院子主任副主任,这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甚至也不是个人品德的问题,而有其必然性。教学的评价与纯粹的课堂教学关联并不强,更看重教学成果奖、教学项目等。这些都是劳动密集性的教学活动,有行政权力的人便于布置人手。所以上课特别受学生欢迎的沈岱宗,不仅不是名师,连教授都评不上,后来连课都不让他上了。庄瑾瑜和胡丰登都痛恨沈岱宗,原因有差别,庄瑾瑜因为讨厌朱周而痛恨沈岱宗,胡丰登因为喜欢朱周痛恨沈岱宗。因为沈岱宗没有按教学计划进行定个教学事故停放奖金,后来更因为沈岱宗被胡丰登安排的学生举报不当言论而被停课,调到资料室,他们夫妻成了学校第一对夫妻资料员。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学界中人多数不是学二代,也不是省城人。庄瑾瑜和胡丰登都是农民的后代,孟一桴老家也在外地且家境也普通。沈岱宗父母具体做什么不清楚(不记得是否说了,这是听书的缺点,无法翻阅)。只有资料员朱周是省城教授的女儿,虽然衣食无忧,但在旁人眼中恐怕是向下流动了。这都表明学术职业仍是社会流动的通道。不过,再下一代就难说了。胡丰登让自己女儿学自己的专业,虽然她对生物更感兴趣,已经有上海和武汉高校的导师愿意招她读博士。孟一桴的女儿学了艺术。父母在东北开小饭店的吕小黛,她还有几分驾驭老男人的资本与心术,出路仍有些艰难。
小说中主要人物都是已婚男女特别是女性。如同象牙塔中的蜂围蝶阵,又像暮春里的风花雪月。作者的强项是揭示婚恋中的人性而非分析大学里的职场。我重点看职场故事,其实有些买椟还珠。当然,故事之外,我欣赏小说的典雅语言,以及故事的精妙布局,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洞悉。职业作家在写校园故事,不同与校园中老师写自己身边的故事。从学界小说的角度看,高校生活的八卦化,也解构了传统或者外行想象中高等学府的神圣性。这其实是学界小说最深层最基本的前提,世俗性。甚至也事关高校的发展,能否顺利完成职业化转型。成功的职业化大学总体上如岁月静好的婚姻,而想象中的理想大学往往追求如火如荼的爱情。去魅大学想象中的神圣性,是高校职业化的前提。
顺便一提,师母这种传统的称呼,其实并不适用于职业女性。我读硕士时,称导师的夫人为师母,她也欣然接受。但读博士时,第一次称呼导师的夫人为师母时,她就很郑重地告诉我她是医生。我以后就用北方人的说法,称她为大夫。我的学生称我的妻子为老师,至少在上海,这几乎是脑力劳动者版的师傅。如果有人为了表达敬意坚持称师母,我会请学生给职业女性个面子。
作者阿袁,本名袁萍,1967年出生于江西。1990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到江西师范大学任教。1996年到南昌大学任教,并在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2002年开始发表小说,有长篇小说《打金枝》《上邪》《鱼肠剑》和《师母》,另有中短篇小说结集为《梨园记》《郑袖的梨园》《子在川上》《苏黎红小姐》等。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