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圣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本系列标题的典出。显然,好为人师,不止是讲课,虽然系列博文主要说上课。这次记录些讲课之外的事情,当全程导师,更为“人之患”了。
有位本科新生邮件联系我,想请我担任他的全程导师。我不明就里,问问支部书记怎么回事。被告知新生还没有选专业,学科当然希望答应学生,能吸引来学力学最好。我当即就表示欢迎。书记后来还提醒我,看名字好像是女生。后来学院群发了消息,说是原来的管理新生的社区学院没有了,分到各个学院管,分到我们学院25人。那位学生又邮件联系我,要见面。先后几轮,因为学生好像不理解我多数时候并不在办公室。最终总算约定了时间。那天下午有课,上午在办公室。学生来时,正好书记不在,我在但没有听见学生敲门。教学秘书微信问我人在哪里,我说在办公室,她就领学生过来。我有些莫名惊诧,学生解释她敲门过于温柔。
我很好奇问学生,为什么她分到我们学院。学生说她也很好奇,据她推测,是根据成绩,不是随机分的。接着问问她高考成绩在新生中的排名,学生并不知道确切位置,推测是比较高但没有高到能进钱院等分数最高的学院。问她想学什么专业,对什么感兴趣,是不是要读研。学生说,想学感兴趣的专业,有读研的明确目标;但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因此要找到自己兴趣所在。我个人认同选感兴趣专业。兴趣是最强的竞争优势,能做成事情往往要在不知道结果可行性时就动手,兴趣可以作为支撑。但那位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要在一年能找到也不容易,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比较现实的是先学基础性专业,如果偏理科可以选数学,如果偏工科可以选力学。顺便安利一下核心通识课“无处不在的力学”。问学生是不是喜欢实验,学生说没有做过实验。面对我的震惊,学生自黑是“小镇解题家”。顺便问问她数学课的情况,得知学生中有秘籍《选课小本本》。我很好奇是不是说到我,请学生发给我一份。
《选课小本本》是四百多页的PDF文档,在手机上不容易查看。当时在电脑上搜了一下,没有提到我,但提到“无处不在的力学”了,有人推荐,有人吐槽。后来我又翻翻,主要是公共课,包括公共基础课、通识课和新生研讨课等。绝大多数老师我都不认识,除了本系的四、五位老师,都是我这个年龄。上面说的基本上符合我的想像。想到《围城》中所谓,“学生一方面盲目得可怜,一方面眼光准确得可怕。他们的赞美,未必尽然,有时竟上人家的当;但是他们的毁骂,那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
回到谈话主线。既然担任导师,总要给些建议,虽然可能是废话。提醒学生,积极有建设性的兴趣是个人福祉所在,但兴趣有门槛,越有趣的可能门槛越高,走过门槛可能不是那么有趣。例如有些人会对阅读英美小说感兴趣,但很少有人对背单词有兴趣。又跟学生说,教师与实验室图书馆一样,是大学里的教育资源,如何使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问,虽然我不一定能回答得了。就像在图书馆也不一定能找到想看的书。学生马上就问个问题,她想参加大学生创新赛之类的活动,应该做些什么。我问问她想做什么,学过什么,结论是回答不了她的问题。毕竟我没有指导中学生的经验。最后例行公事为她签字,但她对导师的期望是要进组。我解释说,我们的工作有些门槛,她进组好像没有什么意思。签字后学生就走了。
后来学生又微信联系我,还是想进组。态度很务实,虽然啥都不会,但也想学习一下。后来又想参与大创项目。这些我们都没有。不过问题也不大,因为这个学生后来明确不想学力学。除了没有达到学科的预期外,后面倒是容易了,只需要提供些咨询意见就可以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