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学期有门博士生的非线性动力学。组里几位博士后也在旁听。由位助理教授和我一起上。当时约定,只要我能讲,都是我来讲。如果我不能讲,他顶上。当时疫情严重,我居家抗疫,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能讲的情况。例外只是有时候需要测核酸,与网课时间冲突;有时候我记不得上课了,因为居家常“不知今夕何夕”。有位博士后当助教,开始他不清楚还需要提醒我上课。
开场白我就没有讲成。一方面去下楼去测核酸了,另一方面我也真忘记了有课。助理教授讲了第一节课,是引言部分。那部分PPT写得比较简单,需要发挥的比较多,所以他讲得肯定快了。然后课程就由我接手了。后面的课基本上正常上,只是有两次小区核酸采样的时间有冲突。
线上讲课的进度比线下要快。原因至少有两点。其一,与学生没有见面,更容易聚焦主题,不容易跑题。其实有时候恰当的跑题对学生更有帮助。而且讲课是全程录屏的。我们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回看,但不能外传。不然想到我讲课不知道被什么人看到了,压力就更大了。其二,没有学生现场的反馈,就不用解释我认为学生应该知道但实际上可能不知道的内容,再说就是解释,也没有黑板写写画画。
进度快,内容就需要补充。我正好想补充内容。原来分岔理论部分,真正的理论都只是简介。这次准备补充奇异性理论的内容,讲讲分析的思路,并用奇异性分析对单自由度线性振子耦合NES后响应的分类。这个工作在“力学进展”课时还没有发表(《人之病札记46》),现在已经刊出了。那位助教授也在用奇异性分析他手头的动力学问题,我请他准备PPT草稿,我修改一下,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最后一次总结答疑课有那位助教授讲,因为考卷批卷都是他负责。他是外地返深,正好在那次课的后一天隔离结束可以入校。因此还是线上讲课。考试批卷登录成绩这些事情我就不操心了。
这门课线下讲过两轮,线上讲过一轮,基本上就定型了。但32学时真是太少了。60学时可以实现有实质性内容的“最小安装”,虽然比《核心课程指南》的要求可能还会低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