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人之病札记37

已有 4638 次阅读 2021-7-21 22:57 |个人分类:教学行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大理开会时,有位不认识的同事在校内用的即时通讯系统中联系我。他在指导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有力学题,想与我讨论一下。我告诉他,在外面开会,回学校再说。

 

回校上课时,班上有两位女同学问我题目。那两位同学似乎也不常见,不知道是我班上的学生平时没有听课,还是不是班上学生为提问旁听次课。题目很有意思。一个圆环,在抛物线型的凹曲面内滚动。运动的视频显示,圆环东倒西歪摇摇晃晃,时而会倒下然后又立起,踉踉跄跄地滚动。问题要求建模和仿真解释说明这个过程。

 

我跟她们说,先要理解清楚物理过程。没有倒下的圆环,有一个点与曲面接触。接触点有摩擦,可能是纯滚动,也可能是既滚动又滑动。前者摩檫力不做功,但有个接触点速度为零的约束;后者摩檫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做功。可以建立动力学方程,然后给定初始条件,数值求解。倒下意味着有新的接触点,发生碰撞,有反向的速度(取决于与面接触时的速度和碰撞恢复因数),所以倒下又能立起。研究的过程是首先建立动力学方程,然后识别和测量相关参数。环的质量和几何尺寸可以直接测量,密度和转动惯量可以计算。还需要测量小环与曲面之间的静滑动摩擦因数、动滑动摩擦因素和碰撞恢复系数。另外,仿真再现运动可能只能在定性意义上。动力学行为可能对初始条件有敏感依赖,就是有混沌,难以定量地再现。

 

学生说,她们用能量法推导动力学方程。我提示她们,纯滚动时,存在非完整约束,要加以考虑。非纯滚动时,滑动摩擦力作功,计算广义力时要考虑。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可能比她们预料的要困难。

 

后来物理系的指导教师专门约我,到办公室讨论那个滚动圆环,北大朱照宣先生等的《理论力学》下册有个均匀圆环在水平面上无滑动滚动的例子,可以参考。

 

后来那位老师又约我讨论。我开组会没有看校内的即时通信系统。很巧,组会结束后在电梯里遇到,一起到办公室。继续讨论曲面内滚圆环的题目,还是有些问题。一个是空间一般运动的描述,原则上是质心坐标加欧拉角。具体细节我建议他们学习朱先生等《理论力学》的上册。我好久没有讲相应课程,直接给他们解释未必有帮助。我给学生的建议是先考虑没有滑动的情形,看看是否能定性地解释视频。

 

对滚环问题的认识,后来在学术会议上遇到俊峰教授,也请教印证一下。问题数学建模的要点如下。圆环的运动可以用三个质心坐标和三个姿态坐标例如欧拉角描述。圆环始终与曲面接触,到接触点距离为圆环半径,相当于一个完整约束,因此系统的独立广义坐标为有5个。接触点处有3个未知约束力。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有六个方程。在纯滚动时,接触点速度为零条件有三个投影方程,在法向自然满足,有两个独立方程。此时关于8个未知量的8个方程。当速度方向上的实际静摩檫力大于最大静摩檫力时,将发生滑动。发生滑动时,摩檫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动滑动摩擦因数与法向力的乘积。此时有6个方程,5个独立的广义坐标和未知法向力。同时仍要求解无滑动问题,检验实际摩檫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再切换回纯滚动。一直要判断圆环是否与曲面有第二个接触点。出现第二个接触点,法向速度改为恢复因数与接触时法向速度的值,继续计算。同时也要注意两种状态的的切换,可以先假设没有滑动,然后检验在接触点切向上,实际的摩檫力是否大于最大静摩檫力。如果大于,就要切换到有滑动的状态。

 

这个问题,是否可以用ADAMS等商业软件计算,我不太清楚。

 

 

人之病札记1

 

人之病札记2

 

人之病札记3

 

人之病札记4

 

人之病札记5

 

人之病札记6

 

人之病札记7

 

人之病札记8

 

人之病札记9

 

人之病札记10

 

人之病札记14

 

人之病札记11

 

人之病札记12

 

人之病札记13

 

人之病札记15

 

人之病札记16

 

人之病札记17

 

人之病札记18

 

人之病札记19

 

人之病札记20

 

人之病札记21

 

人之病札记22

 

人之病札记23

 

人之病札记24

 

人之病札记25

 

人之病札记26

 

人之病札记27

 

人之病札记28

 

人之病札记29

 

人之病札记30

 

人之病札记31

 

人之病札记32

 

人之病札记33

 

人之病札记34

 

人之病札记35

 

人之病札记3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96449.html

上一篇:井冈山之黄洋界
下一篇:北京故宫之门
收藏 IP: 101.87.45.*| 热度|

4 郑永军 武夷山 范振英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