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见到长篇小说,是母亲从同事那边借阅的旧书。《三国演义》我想看,但繁体,连张飞的“飞”都不认识。还借阅过《红楼梦》,只给我讲,“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让我大不信服。我使出洪荒之力,也不能把认为占了我位置的高年级学生拉下来。
读小学或刚上初中阶段,就是8到12岁吧,开始读当时新出的长篇小说。都用简体字,而且内容按照当时标准很健康。小说的主要来源都是父亲单位的图书馆。按说我父母收入挺高,小说几乎不买,或许他们遵循“书非借不能读”的古训。
印象最深的是《新来的小石柱》,似乎看了不止一遍。这本书倒不是父亲借的,是母亲从同事手里借的。小说可观之处是主人公小石柱为小孩,有点像我现在看大学职场小说。身体素质平平的农村孩子小石柱进了体操队,思想过硬,吃苦耐劳,终于率先做出了高难度动作,在比赛中争得荣誉。自然也有阶级敌人破坏,让主人公受伤。如果不是太多的说教和语录,放在现在也是本不错的励志小说。一只丑小鸭,历尽磨难,终于成了白天鹅。世界当然不是这样简单,但持久的努力往往是简单的人对付复杂世界最有效的办法。可惜,很多简单的人不承认自己的简单,总想用各种复杂的招数应对,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这种有些大学博士青椒还不理解的道理并不是我当时的体会。恰相反,我当时更喜欢其中天资出色的孩子。他很高调地自我介绍,陈超,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超。当时有好一阵,我都在想怎么能这样有风格地介绍自己。不能说鹤立鸡群,因为我那时候名字是利群。
打仗的小说也看过不少,都是过眼云烟,现在多数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只剩下个别片段。有本似乎以雁荡山为背景的小说,男主人公是基层军官,女主人公是个游击队员或者民兵,两人有革命战斗中的友谊,后来发现女主是男主的失散多年的妹妹。另有本小说写被俘的国军军官,“头带将军帽,腰挂空枪套”,别有趣味。还有点印象的是写海岛民兵的,似乎叫《海岛怒潮》,里面有个海匪黑风自称,“别看我只有一条腿,在海上我还能行走如飞。”我对这种牛人很膜拜,哪怕是坏人。有本写空军战斗英雄的朝鲜战场小说,是父亲借的第一本书,名字似乎是《长空英雄》或者《长空雄鹰》,人物和内容一点也记不得了。
有本写上海的小说,系列的多卷,我只翻过第一部,不知道是否就是《上海的早晨》。那本书是母亲借来看的,旧书。写“四一二”前后的上海,有个未来的主人公,当时还是小女孩,名字叫早早。通过那本书,知道城隍庙,知道九曲桥。后来真见到九曲桥,感觉与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看得最多的是农村题材的小说。当时觉得多少有些山寨《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多数连名字都忘了,能记住名字的有《虹南作战史》和《春潮急》,似乎还有《山乡风云》。这类故事多少有些大同小异,不是很有意思。但《春潮急》中有个配角牛贩子,说话很有意思。如贬低要买的牛,“后蹄不盖前蹄,下田怕落深泥;后胛高过前胛,最多顶个家鸭。”“腰杆闪闪,做活懒懒;屁股尖尖,上坡掀掀;鼻梁狭狭,性子辣辣;嘴筒短短,吃草缓缓。”“买牛买膘,瘦狗没捞;相牛相肥,孬有八成。肚囊松松,气死老公;脚杆弯弯,喝药罐罐。” 另一个牛贩子请他做托,两人对白,“闹人的药莫吃,犯法的事少做。”“人无混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生来根基正,谁愿滚泥坑!”“相打一蓬风,有事各西东。”当时我见识浅,见到这种江湖黑话,很喜欢!
昔日读长篇小时的记忆已经片段化,上述闪回算是打捞那些片段的努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