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叶永烈先生逝世,人们在议论《十万个为什么》。我先后看过这套书的三种版本,但读时都没有注意到编著者是什么人。
看得最仔细的是“文革”中的一个版本,封面仿佛是红色为主。最开始有前八册,后来增加了第十到十二册,缺第九册。第一册是数学,印象比较深。还能记住些问题,如“为什么放大镜不能放大角度?”“零是表示没有吗?”等。这些问题聚焦于数学最核心的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如果一定说有什么不足,就是没有涉及极限的概念,这可能也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有可能是也讲了,但我当时没有理解,就没有印象。
除了数学那册,其他几册印象没有那么深。第二和三册是物理,第四和五是化学。第六到八册是地理、天文和气象,具体顺序记不准了。第九册是动物,我特别感兴趣,但缺这本,在亲戚家看过。第十册是昆虫,也很有意思。第11和12册分别是植物和农作物。有些知识闻所未闻,如能吃虫子的植物猪笼草,还有一碰就收拢叶子的含羞草等。
第二种版本是文革后期的扩展版。似乎是蓝色的封面,我记不住了。扩展到自然科学之外。这版我只有两册,第16册是体育,第17册是军事。体育的很实用,有些讲象棋,还有些讲球类,例如解释羽毛球发球规则,击球点不能高于腕部。军事的内容也很有趣,但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第三种版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女儿买的,比较深色接近黑色的封面。具体内容我没有怎么看。其实女儿好像也没有仔细看。版式太传统,图文并茂彩色排版的国外百科全书翻译本,对小孩更有吸引力。因此,她并不像我小时候那样喜欢那套书。说实话,我也没有特别督促。当时我觉得,科学知识的教育国内并不弱,完全可以等学校教。而且作为教师,我觉得单纯的科学常识,没有方法论和发展史的提纲挈领,难免失之芜杂。更何况,大陆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了解经济社会历史人文常识,尤其是与外国有关部分。所以多看看国外的儿童百科,对小孩或许更多裨益。
《十万个为什么》给我的童年带来许多快乐。虽然具体的内容我记不清楚了,但当年看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时候家里没有沙发。我通常在能开窗的季节,坐在窗台上,靠着打开的窗户。有时候也正襟危坐在桌旁看书。小时候能乐此不疲反复读的多卷本书,家里只有两套,《十万个为什么》和《毛泽东选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6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