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六十年,六十书”书单(转载,附个人感受)3

已有 6068 次阅读 2009-10-10 23:00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阅读、历史、成长

1976

 

《天安门诗钞》,手抄本

 

197618,周总理逝世。45清明节前后,数百万群众汇集在天安门广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追思之情。纪念活动遭到四人帮镇压,这些诗歌被诬蔑为反动诗词,一些作者和传抄者被抓捕,受到迫害。但是,群众还是运用各种方法珍藏了这些被后世称为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的诗歌作品。1978年,经过几十位参与者抄录、搜集、整理和编辑,《天安门诗抄》最终出版,参与者集体署名童怀周

 

转载随感: 没看过手抄本,出版后的书反复看过。现在想想其实当时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但当时自以为知道。

 

1977

 

《班主任》,刘心武著,《人民文学》杂志

 

《班主任》发表于1977年《人民文学》第11月号上,通过两个表面上好坏分明,实质上却都被极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学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控诉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隐患。小说被看做是新时期文学第一阶段的开端,在此之后,一大批以伤痕为题材的小说相继问世。作为揭示伤痕的现实主义小说,《班主任》只是触及了问题的冰山一角,艺术成就也不能说有多高,但其作为伤痕文学和新文学发轫之作的地位已得到了文学史的承认。

 

转载随感:反复读过,而且写过读后感之类。当年很喜欢看刘心武写的小说。后来才发现,其实他的作品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主题先行”。本质上,与《艳阳天》是相同的。

 

1978,《哥德巴赫猜想》,徐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1月,《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后大受欢迎。217,《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在内的全国各地报纸、电台也迅速跟进。数学家陈景润,成了家喻户晓的科学明星。同年3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开幕,陈景润在主席台就坐。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郭沫若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对知识分子价值的肯定,也预示了知识分子的春天的到来。

 

转载随感:反复看过,很受感动。

 

1979,《第二次握手》,张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3年,张扬以他的舅舅为原型创作的讲述知识分子曲折事业生活爱情的小说《浪花》初稿完成,之后不断扩充修改十几稿,三易其名。期间手稿被一版版流传出去,在全国范围内以不同版本的手抄本形式在广大知青中秘密传播,作品在传抄的过程中被命名为《第二次握手》。因手抄本的大规模传播,张扬被定下四大罪状,被捕入狱。1979年,在胡耀邦的直接过问下得以平反。同年,小说正式出版,累计印数达430万册,被誉为感动过一个时代的书,同名电影于1980年在全国上映。

 

转载随感:没看过手抄本,出版后看过。感兴趣的是其中的英雄救美、郎才女貌之类言情小说的成分。改编的电影很差,演员太老。比较搞笑的情节,女主人公到美国读物理博士之前,还在一遍遍背单词physics

 

1980

 

《人啊,人》,戴厚英著,花城出版社

 

1980年代初,文学界已不再满足于伤痕文学的对过去的苦难和创伤的反映,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诸多苦难的历史动因。80年代初的新时期文学完成了自身重要的跨越——由侧重于表现时代精神到注重于张扬人性,由展示历史沿革到致力于对人心灵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反思文学阶段。《人啊,人》描写了文革期间一对青年男女曲折爱情经历,是文革后第一部在文学创作中大胆提出了人性、人道主义命题的作品,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转载随感:读大学时读过。当时匆匆看过,现在完全没有记忆了。唯一的阅读遗迹是副对联,说大树和曲径的,具体是什么也忘了。

 

1981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

 

1978年,国内报刊开始重新发表美学文章,1979年中国当代第一本美学刊物《美学》的问世。到了1981年,这轮美学热的重要著作已基本出齐,如朱光潜《谈美书简》、宗白华《美学散步》、王朝闻《美学概论》等,其中影响尤为广泛深刻的当属李泽厚《美的历程》。该书没有老话、套话,从文笔到思想,都让人耳目一新,在短短十余万字里容纳了极多的信息和不落窠臼的观点。刘小枫说:《美的历程》猛然改变了我对国人哲学的成见。易中天回忆初读时的心情时说:《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让我怦然心动。

 

转载随感:《谈美书简》、《美学散步》、《美学概论》都在85年前后开始读,后来反复读朱光潜和宗白华的早期作品。这些对我形成不凑热闹、不争上游、不怕丢丑的人生观很有影响。《美的历程》要到88年前后才读。很长见识。

 

1982

 

《人生》,路遥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人生》最早发表于1982年第三期的《收获》杂志上,同年小说出版,轰动文坛,并获《当代》中篇小说奖和全国第二届中篇小说奖。故事通过新旧交替时期农村青年高加林的种种经历,表现了他在城乡环境两极抉择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作品第一次把当时条件下农村青年及中国农民的出路问题尖锐地摆到了人们面前。

 

转载随感:在大学里读过单行本。开篇的话很让人警醒,“人生的路很漫长,关键的地方只有几步。”其实这就是非线性系统的初态敏感性。我写过篇关于混沌的科普文章,给出晚出门几分钟改变整个人生的例子。

 

1983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奥秘尽在于此

 

转载随感:没有全看。感觉没有《毛泽东选集》的文采和中国文化底蕴。讲得全是大白话。但大白话依然很有道理。最大的启示是,对于各种很有文采的说法抱有本能般的警惕。后来,读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感觉深得我心。

 

1984

 

《第三次浪潮》,[]阿尔温·托夫勒著,朱志焱、潘琪、张焱译,三联书店

 

1981年底《读书》杂志上登载了托夫勒所著《第三次浪潮》的部分章节,引起很大反响。198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中译本公开发行,阅读风潮席卷中国,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必读书目,仅一个版本的发行量就达86万册之多。之后一大批同类译作相继出版,如法国学者施莱贝尔的《世界面临挑战》、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未来学这一名词不胫而走。

 

转载随感:提到的几本书都读过,似乎是在86年和88年之间。另外还有《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等。读起来饶有趣味,但不可尽信。

 

1985

 

《朦胧诗选》,阎月君、高岩、梁云、顾芳选编,春风文艺出版社

 

1978年《今天》杂志第一期出刊。发表了由蔡其矫、舒婷、芒克和北岛创作的十二首诗歌。不久之后,《今天》诗人的作品开始广泛流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被争相传诵。在第一届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上,朦胧诗被某些评论者指责为古怪诗。在理论家为之唇枪舌剑的同时,全国的诗歌爱好者开始争相传抄、摹写朦胧诗。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朦胧诗选》,成为朦胧诗潮的一个总结。实际上,当朦胧诗受到文坛肯定之际,这场诗歌运动也快到了谢幕时刻。

 

转载随感:这本书没看过,但朦胧诗刚开始兴起时很喜欢看,注意是看《诗刊》和四川的《星星》。当时我还是个中学生。抄了很多,偶尔也自己写。还看过些相关的理论文章。现在还能背诵些当时的名篇。

 

1986

 

《唐山大地震》,钱钢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当年,作为《解放军报》的记者,钱钢参加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活动,并在之后十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不间断的追踪访谈,于1986年出版了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书中写出了一座城市面对灾难的坚强,也描绘了灾难下人性的蝇营狗苟;写出了举国救灾的传奇,也描绘了特殊年代的无奈。

 

转载随感:没有看过。

 

1987

 

《顽主》,王朔著,《收获》杂志

 

1987年被当时的媒体称为王朔年,之前《空中小姐》、《浮出海面》等中短篇小说的发表让王朔的小说开始备受关注和争议。《顽主》发表于1987年第六期《收获》杂志上,顽主是当时北京市井的流行语,特指那种衣食无忧、玩世不恭的边缘青年,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位典型的顽主成立了一个意为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T公司的故事,是王朔小说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篇,电影改编也最为成功。小说人物对政治语汇的反讽性使用,对虚假崇高的调侃性再现,体现了大众话语与政治话语长期积存的矛盾对抗。

 

转载随感:8年多后重新回炉当学生时看过。喜欢王朔的小说,这不意味我认同其中人物的人生态度。

 

1988

 

《玫瑰门》,铁凝著,《文学四季》创刊号

 

19889月,铁凝的第一部、也是她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文学四季》创刊号上首发。从政治角度看,虽是一部涉及到敏感话题的作品,但是铁凝把握了话语刺激的临界点,处理得恰到好处;从作品意义角度上讲,作为新时期文学以来第一部反映女性觉醒意识的长篇小说,它的文学史意义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转载随感:没有看过。

 

1989

 

《黑雪》,叶雨蒙著,作家出版社

 

《黑雪》详细记述了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对战前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做了分析,批露了中国决策和出兵的情况,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该书与作者的另外两部小说《汉江血》、《黑雨》构成了出兵朝鲜纪实三部曲。这本书当年被广泛阅读,也引发了其后数年军史图书出版和阅读的热潮。

 

转载随感:没有看过。不过,当年发生的种种事情,使我对境内出版的政治、历史书籍失去信任和兴趣。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261368.html

上一篇:“六十年,六十书”书单(转载,附个人感受)2
下一篇:Welcome to ICDVC-2014 in Shanghai University
收藏 IP: .*| 热度|

3 武夷山 赵星 王铮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6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