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绛是我喜欢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我都读过,有些还反复重读过。
读的次数最多的是《洗澡》。有段时间,不停地随手翻翻,不知道看多少次。我特别喜欢那种雍容冲淡的文笔。更从中了解那是个我不熟悉的时代。与后面更引人注目的时代相比,暴风骤雨还没有来,但已经“风起于青萍之末”。老子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大概也是钱钟书基本上还算平安的关键所在。当然,在大格局下的小暧昧中,作者对她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过于偏爱,有阅读经验的傍观者不难解读出作者没有或不愿意写出的东西。总体上,我很喜欢《洗澡》,以至于不敢读《洗澡之后》。这部新著没有读过。
散文集《将饮茶》也读过多遍。特别是其中《写<围城>的钱钟书》和《钱钟书写的<围城>》,读过无数遍。由此考证《围城》中的唐晓芙原型就是杨绛。
其它散文基本上读过一遍。《干校六记》写那个荒诞到时代,仍有些哀而不怨的意思。节制是信心和力量的标志。《杂忆与杂写》感觉也不错,但我现在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内容。《我们仨》很感人,有时甚至可以催人泪下,但感人似乎不是作者的风格或强项。我甚至冒昧地猜测,岁月的流逝,到底让作者失去了昔日的力量。写得更显用力甚至吃力的是《走到人生边上》,机智变成了坚持,冲淡变成了固执。尤其是前面的理论论述,可能是钱钟书也不欣赏的高头讲章。虽然名称接近,但与钱钟书到《写在人生边上》主旨截然不同。如果不算他人署名的《听杨绛讲往事》,这是我读的最后本杨绛的作品。
文学理论的评论集《春泥集》和《关于小说》都读过。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完全是因为作者才读,毕竟篇幅也都不大。感觉后者相对有意思些。特别是其中说,写小说就是要克服困难,我想想很有道理。
译著我只读过《堂·吉诃德》,当然很有意思。另一部《吉尔·布拉斯》书收藏了,但一直没有读。
在办公室写的,没有看书架核对,记忆也许不准确,可能还有遗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6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