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说过,在现代派文学欣赏方面,基本是靠那个选本。有人讥讽现行文史哲教育体制有种“选本文化”。我得承认,我看过些选本,感觉还不错,至少是聊胜于无。有时我读的选本往往还是不完全的,一套书中的一部分。原因也很简单,其他部分没有找到。
西方哲学读过《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的上册,就是康德之前的选读,从古希腊泰利斯到十八世纪英国休谟。相对来说,应该算哲学中比较容易读的部分,虽然未必读得出专家认为应该包含的内容。下册没有读,是没有书,不是不读。现代哲学翻过《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所谓现代,并非是完全是时间概念,只是说明在马克思之后,通常从叔本华尼采开始。因此,没有马克思等的批判或借鉴,读起来就比较危险了。不幸或幸运的是,近现代哲学更难懂。当然,选本国外也用,这是给初学者的“方便法门”。还有些印象的是翻译成汉语的一套书,都是著名哲学家的阐述,但有大量原著的摘抄。比较遗憾从中世纪开始而没有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然后就是十七到二十世纪,依次为《信仰的时代》《冒险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时代》《体系的时代》《分析的时代》。我觉得可读性尚好,而且对哲学家理解也比较宽泛。例如,文艺复兴时代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哥白尼、蒙田、伽利略等,都不是通常意义下的哲学家。
西方美学史也有配套的选本,《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这个倒是不区分马克思之前之后了,都包括。
中国哲学,选本读过不多。我可能还是先读了《老子》《论语》《庄子》之类,后读哲学史。看过有些奇怪的选辑,《中国无神论资料汇编》,只看过先秦和两汉的两册,其他册没有。印象特别好的是《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因为是英汉对照,但也只看了上卷。
中国文学更依赖于选本。有比较古老的选本,《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唐诗别裁集》《宋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也有现代的选本,如《唐诗选》《宋诗选》《宋词选》等,还有大量作家个人的选集选注之类。这种选本良莠不齐,例如钱锺书的《宋诗选》和胡云翼的《宋词选》就很不错,同一套中的《唐诗选》差了些。我个人很喜欢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和《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不过,读宋词宋诗最初的起步,也是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之类的书,书名记不准了。我只有一册中的一个分册,讲宋诗宋词,当时也是如获至宝。特别是普及性读物《宋词一百首》之类很少选的柳永、周邦彦等。下面这首周邦彦的《玉楼春》就是在那个选本上首次读到。
桃溪不作从容住。
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栏桥,
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
情似雨余黏地絮。
那本书已经不在了,但当年的惊艳感,记忆犹新。在罗马苹丘看日落时,还想到其中的词句。
雁背夕阳红欲暮
中国历史也先读过各种经典的选本,《史记选》《三国志选》《资治通鉴选》等。这个我倒是觉得没有大碍。后来《史记》和《资治通鉴》也都有了全本,虽然后者还没有通读。《三国志》干脆就没有看全本,《三国演义》倒是看过几遍。
由于自己的读书经历,我对“选本文化”有种同情的理解。好比一个快饿死的人,有吃的总是好的,至于营养价值如何,均衡与否等等,都可以先不计较。当然,也许我已经营养失衡了自己还不知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