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回忆《1970年》时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刚进小学的启蒙读物是“老三篇”。诸多警句耳熟能详。“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为人民服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不过,如标题所述,这里只说传统蒙学。
传统上,蒙学阶段主要采用的教材就是所谓的“百三千千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显然不再是我们那代人的启蒙教材了,我能接触到完全是机缘巧合。1974年,批林批孔。从批判文章和墙上的漫画上知道些孔子言论,如“克己复礼”,“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并没有因此看《论语》。批着批着,就批起《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这些倒是读了原文。
《三字经》是供儿童阅读的综合性读物。以人性的论断开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有教育和行为规范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也有自然和历史常识,还有苦读故事等。对我真有启蒙之效,展现一个自己过去不了解的世界。有人还旧瓶装新酒,用当时想法改写。其中一个版本这样开头
人之初,善恶无。
善与恶,阶级物。
最后一句的意思应该是,善恶由阶级决定。就是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是善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是恶的。
《千字文》相对生疏些,但开篇很有格局,从宇宙论开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或许修身之道,也不无可取之处。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与民国时所作《三字经》《千字文》不同,《神童诗》真正是古人所作,似乎是宋人。我个人最喜欢《神童诗》,诛心而论,或许潜意识中有“神童”的代入感。这是没有见过世面的最大坏处,器小易盈。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
《神童诗》的通识性比《三字经》《千字文》要弱,主要是励志读物。
当年虽说是批判,但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我个人觉得,比刚入学时正面启蒙的耳提面命影响更大。不知道这是普遍的人性使然,还只是我本性愚顽不堪教化。尤其是“文章可立身”,简直是一语成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