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高等学府》(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描述了在南京的东方大学(从学校规模和历史以及校园特别是仙林校区的描写看像南京大学)几位文科教师的命运。时间跨度很长,从70年代工农兵大学生开始,到2005年底基本上结束。
界定小说时间跨度的人物是尚金堂,也就是说小说从他开始,也基本以他为结束。推测50年前后出生,来自安徽农村,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1973年毕业后留校在东方大学中文系教书。开始时,他“勤奋读书,敏锐读人。……低姿态。(p.3)”“没有一位同事不觉得他坦率得足够可爱,他真诚得足够可靠,他卑微得足够可怜,也便对他失去了戒备,失去了抱怨,失去了敌意。(p.4)”师从1979年晋升教授(占了中文系当年唯一的指标而得罪所有的可能晋升者)的“国学泰斗”高昌录获得硕士学位,弥补了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缺陷。高教授有当众说话全身发抖的毛病,无法讲课,觉得生无可恋,在82年去世了。尚很早当了教研室副主任。深谙学术政治。“系里的事情,很难说。说简单,真简单。说复杂,真复杂。简单的事情可以复杂得变成理不清的千丝万缕,留下为世所诟病;而复杂的事情可以简单得变成如同一阵风吹过,说没有就没有了。那得看是什么人在遭遇什么样的事情,还得看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人来处理,更要看着事情牵涉到谁的利益且还与其他岁的利益相联系。(p.27)”平时沉默寡言,讲课时处于亢奋状态。1980年升任教研室主任。1983年晋升副教授并当了系主任。90年代成立人文学院,担任副院长。与院长李崇宵私交不错,李认为,“尚金堂城府深,心眼多,世故老,但是,他读了足够多的书,有了足够多的思考,作为朋友,未必可靠,然而,作为谈话对象,则是融融泄泄的,可以享受思想对称的休闲与自在。(p.232)”95年前后,文学院独立,尚成为文学院院长。在院长任上,开始党同伐异,顺之者昌逆之者卡。自己当了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教育部名师,还拿到个一千万的重点项目。不料在世交之际,在洗头房嫖娼,被旁边蹲守的警察抓获。负责该案的警官杨伟,是他昔日的学生,因为课堂上讥笑人家的名字而结怨。虽然学校出了五千罚款,低调处理,但名誉一落千丈。院长被免职,大项目由他人负责。更麻烦的是,有人检举他的经济问题,更有知情的旧情人倒戈。2002年被检察院羁押。2003年因贪污罪判刑10年。在监狱中受到狱霸欺负。在狱中“没有文明,没有礼貌,没有教养,野兽生存要领是第一规则。(p.388)”2005年,得知妻子与其情人触电身亡,自己的旧情人乘机吞没他儿子卖房子的钱后,留下遗书自杀。但似乎未遂。
像所有小说男主人公一样,尚金堂身边也有几位女人。首先是他在安徽老家插队的知青妻子司马红革,南京人,推测52年左右出生。1974年结婚并随他调回南京,在中文系打字室工作,勤奋而忘我。1976年成了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读哲学系,尽力但僵化。毕业时留校,当了校团委副书记。司马如此一帆风顺,原来有“隐形的翅膀”。她父亲是军队高官,虽然她在文革中带头抄自己家并改名换姓,她父亲了解她的情况,并请学校领导提携。1983年生儿子尚星。全家回归父母家,但兄弟等都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使得她农民出身的丈夫相形见绌。后来司马红革当了哲学系党委副书记。“说她无知,不忍;说她智慧,不甘;说她混世,不公。(p.80)”1988年,举办知情庆典时邀请了东方大学三大美男之首的副校长吴国杰。司马与吴在当年红卫兵造反时就认识,文革高潮时,司马14岁,吴21岁。20年后,司马通过父亲,帮忙吴拿到了自主招生资格。88年底与吴校长一起随团出访美国16天。90年代成立人文学院,担任党委书记。与吴暗结连理。2002年在丈夫被检察院控制的翌日,与吴国杰在5星级宾馆鸳鸯浴,因漏电两人身亡。“两个人没有相互亲密,没有相互依靠,而是各自挣扎、各奔东西的绝命逃逸姿势。(p.374)”到死她也不知道尚金堂另有情人并生有一女。
尚金堂的婚外情人是系办公室主任杨小兰,比尚小7岁。纺织女工,在1975年结婚,1979年丈夫段龙山从淮阴市委调入省委当办公室主任,她随调到东方大学中文系当办公室主任。两人工农结合,有了婚外恋情。1983年与司马红革相差几小时生了他们的女儿,取名段若雪。有孩子后,两人关系开始变冷。1986年,小孩越来越像尚,他们害怕,就断了关系,让杨小兰很鄙视尚金堂。不过阴差阳错,还是被段龙山发现。他已经查清楚自己不能生育,而且做了亲子鉴定与女儿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一直疼爱女儿,决心争取女儿孤立妻子,女儿也更喜欢父亲。他决心要报复尚金堂。1990年曾作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口抓东方大学的政治学习,但活动很快结束。90年代中期,尚与杨重温旧梦。杨力主尚私自设立小金库,以他的名字在银行开了户。经手接受回扣并代为保管,还以尚的名义购买了新版奥迪轿车。另外给主管的吴国杰副校长和财务处长五位数的红包。尚嫖娼被抓后,她与他彻底断交。后来在有人举报尚时,段龙山告诉她,全部交待事情,可以保证不涉及她,她就把所有财务方面的问题就势推给尚金堂。尚的儿子把房子卖了,钱存在卡了给杨求她找关系疏通,她没有帮忙,也不承认收钱。尚金堂入狱后,杨小兰升任文学院副院长,又升任党委书记。
尚金堂还被其貌不扬的女博士生色诱,发生性关系。女博士因为留校不成,四处举报。李崇宵指出她的文章都是尚动手所写并托人发表,然后又加以引用。事情暂时平息。女博士在四川工作后,继续举报。1996年学校给尚不能招女研究生的处分。女主角青年教师梦飞入学后不久,尚开始骚扰。先是当面动手动脚未遂,后来就是出差时不断写信。
尚金堂或许可算亦正亦邪,男二号是李崇宵完全是正面人物。他1951年出生于干部家庭。登场时是77级哲学系的学生,因在资料室读《圣经》与司马红革发生冲突。82年时,柳半仙预言在十年后有场婚外恋。85年李开始带研究生。88年前已经当了教授和哲学系副主任。90年代成立人文学院,担任院长。对文史哲都有高论,聊起天来都引经据典。思考一切,连对歌女、妓女都有高论。“从理论上分析,他们具有多种能力,有浪笑的能力,有狂野的能力,有进退自如的能力。有情、有义、有泪、有愁、有福,即使是娼妓,她们也懂得感恩,懂得守信,懂得羞耻,懂得罪恶,懂得抚慰。从主顾们的角度来看,她们更称主顾的心,因为她们不会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驱使他们,也不会以冷淡或麻木将人类本能的享受堕落为无尊无义的睡眠附属品。不过是交易而已,双方都平和。(p.330)”“李崇宵说话刺耳,又很固执,认死理,但是在尚金堂看来,他是个聪明人,既实在,又仗义,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p.230)”99年儿子毕业拿到MIT的全奖到美国攻博后,与妻子分居。2000年,妻子提出离婚,他净身出户。2002年,前妻去美国照料儿子的生活。2003年,他与梦飞结婚。婚礼中,听他母亲说梦飞是他大哥的私生女,受惊昏睡48小时。这期间,梦飞投河自杀。他知道梦飞死讯后发疯。前妻从美国回来照料他。10个月后,李崇宵生活可以自理,去了西藏,皈依佛门。
李崇宵也有妻子和情人。妻子康郁敏,1944年出生,比李崇宵年长6岁。85年出场时是建筑学院工会副主席。当年李的父母发配新疆时,生活艰难。康的父亲是兵团团长,给他们关照,后来两家联姻。康品行无可挑剔,但两人就是合不来。康其实早发觉李崇宵和梦飞私情,吐槽一通,“你同情她是孤儿,你没错。他钦佩你有学问,也没错。你们一来二去的,谈得来,有谈不完的话,更没错。我就是不明白,我父母去年都过世了,我现在也是孤儿了,我也钦佩你有学问,你怎么成天跟我没有话说呢?(p.308)”想给梦介绍男友来挽回婚姻,但李、孟都不配合。
1964年出生的梦飞,是李崇宵的硕士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并最终结婚。她是非婚生女孩,出生就被生父母遗弃,由街边酱油铺的夫妻收养。有音乐天赋,小学就学习过琵琶和钢琴。81年中学毕业时,受老师奇葩,推荐到东方大学德语专业,而更好的学校留给了有背景的学生。毕业留校。德语教研室院主任佟竹对她多有赏识,并建议她留校后读哲学的硕士。大三时被美术系的绘画世家弟子张小谦追求,开始谈恋爱。1985年跟李崇宵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刚入学,养父母就车祸身亡。在回乡返南京途中,也发生车祸,共同经历生死一线。86年时,张小谦以画家经过训练的观察力,从眼神和面部表情发现,梦飞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爱上了导师李崇宵。两人分手,张去伦敦攻读油画理论的博士学位。1988年梦飞通过答辩,仍在德语教研室任教。晋升讲师条件最好,但没有成功。先前德语专业5门课不及格的学生留校,半年后就晋升了讲师。1992年在中文系跟尚金堂攻读博士学位。不过,尚因为学术也因为私人关系不愿意提携她,甚至拆台。不仅否定她的学术,而且贬低她的人品。1995年学位论文答辩,专家不懂,但还是一致认为是优秀论文。1999年到德国研究半年。此前曾因为早孕到医院打胎,但没有告诉李崇宵。教学研究都不错,但讨论晋升时票数总是不够,只有院长一人投她支持票,8年还没有晋升讲师。特别是德语教研室主任罗援朝总给梦飞穿小鞋,罗“对城里人多少中带有些敌意。(p.113)”在尚金堂看来,“她让身边的女人觉得极端地不自信,让身边的男人觉得极端地不自在。要把她拿下,很难;不把他拿下,很不甘心。(p.369)” 本来梦飞性格阳光,善解人意,有学生缘,有男人缘,有快乐缘。婚礼后得知丈夫原来是亲叔叔,受刺激投河自杀。外国语学院为她开追忆会,所有领导到场,追认为副教授。
还有几个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也有特色。梦飞的大学室友,留校教研究生英语的田甜,年轻漂亮,天真活泼,受到听课的研究生喜欢,但遭其他同事嫉妒。她已经看透晋升等的黑暗,“教研室谁会为你说话?系里的评委,谁会为你说话?由院系领导组成的校评委会,谁真正了解你?他们之间有的只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交易,指望谁为你说话?(p.170)”写了本书后,只关注教学,也不申报职称。但这样也遇麻烦。其他教师命题用了现成的六级考试试题,没有参加命题的田甜给学生练习恰好也用那道试题,被诬陷为透露考题。受邀为博士入学英语试卷命题,主观题没有附答案。北京的余司长专程来南京,备了厚礼,请她讲解试题。问题、要分的人络绎不绝。田甜绝望而且沮丧。去了北京,认识校友中文系的本科生陆亦篱。后来他成了逃犯,叛逃美国。6月中旬,田甜回宿舍收拾衣物,回北方老家去了。
海归博士谷雨时,1994年到东方大学。引进他的吴校长得了20万奖金。但他在国内读师范专科英文,在中学教书几年后考取了中文硕士生,在美国一个州立大学拿个博士学位,研究英语名词对汉语名词的影响。没有什么文化,连傅雷是何人都不知道。回国后发表论文困难,只靠编论文集挣点工分。虽然是文学院副院长,但受到尚金堂排挤。后来在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黄又璜授意下,连续写了5篇论文批评李崇宵,但李未予理睬。又撰文批评梦飞。黄帮他申请了10万元的基金项目。提出3万元现金给黄,又用4万元给他报销出版费,还当枪手把黄的书翻译成中文。但翻译质量太差,香港商务印书馆拒绝出版。黄就不再理睬他。1999年,他离开南方大学,去广州某民办大学,有50万的安家费和30万的科研启动基金,当了主管人文学科的副校长。离开时谷雨时给校党委书记和检察院检查长段龙山写了举报信,举报尚金堂的经济问题。
哲学系主任 “左南山的品行、德行、学术、休养堪称一流,这是有口皆碑的,不过,他也是有了名的‘三无先生’—家中午财权,手头无闲钱,身上无现钱。(p.80)” 左后来听从柳半仙的建议,去了香港定居。
小说用相当笔墨写了“黄光年之死”,也耐人寻味。哲学系的名家黄光年教授,在78岁生日庆典上,突然发现自己的新著上有第二作者蓝天玉,急火攻心,当场病故。蓝天玉擅自列为作者固然不妥,但也确实有其苦衷。他一直给导师黄光年干各种事情,包括专著的校对注释等学术性工作,也有买米、扛煤气包和通下水道等家务。晋级时老先生也不帮忙说话,6年还没有晋升副教授。黄光年的夫人佟竹对蓝表示了谅解,只要去掉第二作者,不希望给他太重处分。但在尚金堂建议下,蓝天玉还是离开了东方大学。黄光年与佟竹的婚姻也有传奇性。32岁的黄光年1939年娶的是比他大13岁的女医生佟重,她与前夫有9岁女儿佟竹。后来发现女儿的爱上了继父,佟重于49年与黄离婚,并带女儿离开,要求女儿永远不见黄。55年,黄又见到25岁的佟竹,拒绝她的追求。58年黄被定为右派送青海劳改,佟竹随行,并嫁给他。20年后,他们夫妻被当时的东方大学校长请回。到南京当天,81岁的佟重去世。7年后,校长去世,佟竹用德语发表了怀念文章。此举被尚金堂用笔名发表报刊文章批判,他还批判佟竹重回学校后不断要求个人待遇。
似乎有冥冥中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小说中主要人物都以悲剧收场,这或许是《红楼梦》开创的小说传统。尚金堂白手起家,苦心经营获得的一切,几乎在转瞬间便失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有哲学大师气象的李崇宵,“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终于出家了。乐观开朗的梦飞,相信“快乐是一种需要历练的能力;学会旁观并欣赏讨厌并且排斥自己的人(p.140)”,最后竟然投河自尽。另一位正面描写的年轻女教师田甜被学校除名。结局有人死亡,有人入狱,还有人出家。使得整个小说,如同一场噩梦,醒后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教师很少有善终的同时,行政系统里,似乎人人都能升官。1988年研究生处副处长乌子政,到了2002年成了校党委书记。或许作者把行政渠道上升想象得太容易。如果没有特殊背景,由副处长升处长,更不用说副校长、校长,要比副教授晋升教授难多了。
人物形象很丰满。尚金堂有清楚的变化过程,他的主张也未必错误。虽然他既有生活作风问题又有经济问题,但强调文化人的社会担当和道义感,也很有道理。反而是几个比较正面的人物,有些过于神圣化。
小说揭示了高校生活中的复杂性。高校行政化固然让知识分子反感,但知识分子本身其实也很不堪。“这个世界,坏就坏在知识分子,把理想当现实,把现实当虚幻,太不着边际,太不靠谱。(p.83)”这样其实比有些作者自以为是地给出个想当然的答案,还是要高明些。
小说篇幅巨大但结构谨严。凡是出场的人物,前后都有呼应,不论多么微不足道,很少出场一次就不再现的人物。而且如《红楼梦》那样,对人物命运有所预示。其中有位料事如神柳半仙。柳半仙,柳子轩,是东方大学六十年代天文系最后一届毕业生,精通《易经》,有未卜先知之术。
作者借李崇宵之口,说到文字的自律,“行文必须干净,思想必须清晰,表意必须层层递进。(p.312)”讲得很到位。小说未必能完全做到。但行文总体上较为文雅,许多对话机智俏皮,有文化含量。
小说并非是写实,而是某种象征。在小说里,教学评估、教授分级等都出现在八十年代,高校自主招生、教育部教学名师出现在九十年代,都与实际完全不符。有些匪夷所思细节,就不知真伪了。如教师休息室一直是勤杂工占着椅子,直到2009年,才挂出小牌子,“请让老师就坐,谢谢!”
作者裴文是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教授。1963年生,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英语语言学硕士,文学博士。1998至1999年在哈佛大学语言学系研修班进修语言学理论。2004至2005年在剑桥大学研修,并出版散文集《感觉哈佛女人(1999)》和《剑桥悠然间(2006)》。除《高等学府(2010)》和《文人(2016)》两部学界小说,还出版有其他专著、教材、读书笔记、译著、散文集和诗集。2010年3月14日《东方早报》有高山杉的书评《“学术女超人”原来是“书皮党人”》讥讽“这些‘读书笔记’,竟然只是‘读书皮笔记’”,并摘录些笔记内容,说明译自书上的护封。这或许给作者灵感,创造了谷雨时这个人物。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