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四卷是十岁不到就开始读,反复读。那时候书很少,而且人小记性好,因此印象很深。记得卷一首篇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篇便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还有“好得很”和“糟得很”之类。卷四的多篇也深有印象,如“促杜律明投降书”、“别了,司徒雷登”等,最后篇是什么倒是忘记了。还有些印象深刻的名篇,包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党八股”、“论持久战”等。第五卷读得晚,也没有反复读,那时候可以看甚至需要看的书相对多起来。而且我对于语言的感觉也有变化,不太欣赏霸气文章,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在初中时还入选过全市百人的什么标兵,要学毛选记读书笔记。便现写了本笔记,放到学校某处展览,后来竟然没有还回来。
当时觉得毛选文章气势大,文笔好。尤其是语言犀利,善于痛斥别人。另外佩服的是文章旁征博引,因此需要不少注解。而我读有些注解的比正文还感兴趣。早期的主要历史知识可能都来自这些注解,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在文化荒漠的大背景下,说这些书是社科知识的百科全书可能也恰如其分。
如果要总结影响,似乎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星火燎原”和“持久战”等篇中倡导的那种积小成大坚韧不拔的精神。“风物长宜放眼量”,从长时间大范围着眼,在一时一事上不争最先不耻最后。其次是相伴随的先扫外围后攻难点的方法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无疑是受“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影响。前两点或许或许决定了我的生存策略是“攒”而不是“搏”。用鲁迅更有讥讽口气的话说,是“爬”而不是“撞”。最后,容忍不可欲事物以实现可欲的生活智慧。很多事情要从反面着手促成,“反者道之动”。例如想要名声,就要安于默默无闻;想要钱财,就不要为钱工作。不论把这种生活智慧归为华夏传统还是辩证法思想,对于我而言,毛选都是最初的来源。
当然,有一利必有一弊。读任何书都有副作用。本质上,小时候读高深的书,如修邪魔外道的武功秘笈,入门易见效快,但有股邪气很容易走火入魔。我从小就读,可能积重难返。后来养气修道参禅,相当于内功修为上的刮骨疗毒。自我调理到目前的状态,应该算难能可贵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