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谈笑有鸿儒—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教授》

已有 4887 次阅读 2020-12-11 22:58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朱自荣的小说《大学教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故事发生在北越大学。时间跨度不是很清楚,推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到本世纪初结束。小说以书中人物张渊之教授的职业生涯为时间标度,以教授晋升受挫开局(以剧烈冲突开篇然后追溯往事,这是从《伊里亚特》以降常见的史诗手法),到他60岁时学生贺寿结束。小说没有特别突出的主人公,而是北越大学中文系三代教授的群像。

 

张渊之的研究方向多少与作者有些重合,又是小说中的时间线,显然是主要人物。他是宁波农村地主的儿子,文学才能最早的显现是初中时写“诗”,赢得了初二辍学的女同学王桂花的爱情。文革中父亲被批斗后自杀。他当了民办教师,有大学毕业的同事陈衡借他大学教材和古籍看,并与王桂花结婚。后来陈衡去了香港,书送给了他。77年恢复高考,张渊之语文足够好但数学英语(77年考英语吗?)太差而落榜。78年恢复考研究生,他直接考取了东北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从此有了力争上游的干劲,“要成为教授,要成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要成为学术泰斗,要成为能和历代大师比肩的风云人物。(p. 18)”研究生毕业后被导师推荐给北越大学的学术权威候永昌。他勤于著述,到晋升教授时,只有候先生投了赞成票。他找校长理直气壮地说,“他们七个评委的全部成果加起来也没有我一个人多,水平更谈不上(p. 5)”,加上候先生也向校长推荐,学校还是给了他教授。张教授的妻子以土得掉渣闻名,但他也没有寻花问柳。有次开学术会,半夜还在犹豫是不是去找小师姐同宿,突然遇到查结婚证的,受了惊吓。这倒是历史真实,我八八和八九年与妻子旅行,在旅馆住同一房间还要查验结婚证(复印件也可以)。他的研究生子衣曾经多少有意于他,后来成了被他捧红的美女作家,这样评价她的导师,“有色心无色胆”。但论迹不论心,毕竟没有桃色新闻。张渊之在学校以张狂闻名,自封“智囊”,其实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如他告诉学生侯刚,“不要为难新来的同事,给新来的同事下马威,一种情绪化的行为,人家刚来,缺乏反抗能力,也是欺生、欺负弱小的行为,算不得本事,倒反映了自己的狭隘。正因为是情绪化的行为,自己不能控制,不能体会到给别人多大的伤害和痛苦。而新来的同事刚来的时候会面临很多困难,这时情绪化地伤害他是雪上加霜,让他印象深刻,以后的关系很难修补。(p.123)”说得很有道理。张渊之挂在吴教授名下的博士生候刚、李卫东都在中文系升格的文学院工作,侯刚还当了院长。张门弟子,一统文学院。六十寿庆之后,张渊之教授看着新出版的《庆祝张渊之教授诞辰六十周年文集》,自知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以后要看弟子们作学问了。这种心态我可以想象,但过了六十就如此,尤其是需要积淀的人文学者,是不是早了些?

 

比张渊之老一辈的主要是候永昌教授。他是全国知名的国学大师,还精通西学,在牛津大学留过学。年轻时在东岳女师大英文系教书时,爱上了中文系学生袁芬。为追求她,专门写了一册的诗。后来袁芬嫁给了洋人。张渊之进北越大学得到候先生力荐,入职后对候先生谦卑恭敬,成了铁杆心腹。候先生书赠他对联

发警世良言

写传世佳作

横批

敬畏学术

就挂在张的客厅。候先生在八十年代最后一年驾鹤西行。他儿子侯刚正在被公安局通缉,其实躲在张渊之的家里安然无恙。候先生在上海参加学术会议时,到苏州寒山寺去撞钟。他奋力撞响了大钟,倒地不治。享年74岁。给学生留下的遗言是,“善待自己,及时行乐。(p. 23)”这与其说是经验,不如说是教训。

 

老一辈的还有中文系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学史家吴麦园。张渊之指导的前几个学生挂在他名下。老先生已经记不住自己学生,会议发言胡说八道,需要学生陪他下棋还耍赖。但他所说“看书要记下心得,那是你一生的精神财富,不要让它们随着时光流走,到头来一无所有。(p.81)”不无道理。所以我现在看每篇小说,包括不值得看的,都尽量写篇博客。当然,这种说法境界不高,有些老葛朗台的精神,更会被有“照相机般记忆力”的钱锺书那类高人不齿。

 

张渊之的同辈有他的对头,被他称为“胆囊”的刘摩,因为他色胆包天。读书时就追女生。研究生毕业留校时,居然强奸了追求未成的中文系系花余志玲。在中文系总支书记马如海的调解下,两人成婚。留校后,不改风流本色,既睡女学生,也骚扰单身的教学秘书,还在路上搭讪便衣女刑警被揍了一顿。当了副院长,差一点儿当了院长。最后翻船是在香港骚扰清纯女博士,还对媒体自我爆料,学校处罚他停招硕士、博士生8年,并停止所有国内外教学活动。

 

张渊之同辈的对头还有被他称为“酒囊”的范英俊。范嗜酒如命,因为酒桌上舍命喝酒,被校领导看好,比张渊之晚入职三年但晋升正教授还早两年。范教授体态富贵长相喜庆,其实为人阴暗。嘴巴功夫好,不仅能喝,而且能讲。尽管院长不喜欢他,他还是当了副院长,后来又当院长。后来有人在网上发帖子,揭露他买通期刊编辑还有其他似是而非的风流韵事。气得他肝病发作。还引得夫人吃醋,来学校大闹。范英俊借口身体原因,辞去院长,很快调离了北越大学。

 

“智囊”“胆囊”和“酒囊”之外,还有“阴囊”候华,能听张渊之发牢骚,但又被张看不起。候华是被破落地主勾引的还俗尼姑所生,单亲家庭长大。从小软弱。结婚后迷上《墨子》的“兼爱”“非攻”。后来妻子病逝,追求者不少,但他网恋认识个富婆,完全在人家掌控中。最后总算分手,从此再不谈婚论嫁。在张渊之六十庆典上,候送上华夏书局出版的专著《墨子精读》,也算是成了一家之言。

 

同代还有院长蔡波,英国海归。夫人儿子在北京。靠自己努力留校的教学秘书杨曼丽对他体贴入微,两人恋爱。夫人从北京赶来干涉,杨曼丽被迫调往他校。几年后在35岁时才嫁给位丧偶的李教授。经此风波,再加上经济负担重、脑力劳动强度大而且营养也不良,蔡波1994年搬入新居时病倒,1997年去世。

 

蔡波院长还算是张渊之的朋友,书记马如海则是他的对头。学哲学出身的马如海一直担任学院书记。年纪大了后,认了许多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为干女儿。想把其中一位介绍给自己的儿子,还住到家里,但儿子不同意。后来这个女孩子怀孕了,说是老马的孩子。马如海无脸见人,不顾挽留,主动申请病退了。

 

张渊之下一代的学者,首先要说研究生的开山弟子候刚,候永昌的儿子。在北越大学,候刚先与同学中的才女袁惠丽交往,但不欣赏当时的袁。袁到美国,嫁给了洋人。再看袁的作品和情书,怅然若失。一直暗中吸引候刚的姜晓莉如愿与侯刚谈起恋爱。被通缉中的侯刚出逃美国,见到了气质高雅的袁惠丽,惊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领会到“爱情所产生的美丽,不一定都是通过婚姻来实现的。思念和牵挂,一样可以带来终身的幸福。(p.64)”九三年回国时与袁惠丽挥泪相别。回国后恢复学籍,又到了张渊之门下。三十四岁的侯刚在论文答辩后与姜晓莉结婚,并留校工作。他学问好情商高,慢慢地当了学院院长。“回想自己由刚踏入北越的校门到现在掌门文学院这几十年的风雨。他想到自己的父亲在北越中文系和文学院的坎坷,想到自己的同学一个个在斗争中或倒下或胜利,进而想到自己在这夹缝中求取生存,从开始的如履薄冰到现在的如鱼得水,此间自己的改变和成长竟让他自己都不免惊奇。而在家庭中,他也摆脱了才子的习气,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称职的丈夫。他同时也觉得,自己在斗争中已经逐步成熟起来。做一个合格的丈夫是需要智慧的,而做丈夫的智慧同样有益于事业。(p.112)”并且领悟到,“人生只是一次旅行,日常的生活不过是沿途的经历。(p.112)”连本来有些平庸的姜晓莉在共同生活中也提高了境界,不急功近利斤斤计较,而是认识到,“青春是最大的本钱,时光是最好的财富。人生就是马拉松,谁笑到最好,谁笑得最好。(p.116)”这对夫妻最后有一抹亮色,与其说他们找到了自我,不如说他们成功地构建了自我。

 

张渊之的另一位学生李卫东是来自西北偏远乡村的帅哥。1983年考入北越大学。于相貌平常但气质高雅的同届生物系学生袁惠梅(袁惠丽的堂妹)恋爱,并有肉体关系。毕业时,袁惠梅拿到全奖去美国读研。李卫东到北越市重点高中教书,一年后考取母校研究生,到张渊之门下,为应届入学的侯刚的师弟。袁惠梅到美国后与李卫东中断了恋爱关系,让他失魂落魄。李卫东在众人中领喊口号,把“要”与“不要”的对象喊颠倒了,居然有大半的人跟着喊错。为此他被收容审查3个月。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士,挂在吴麦园教授名下,张渊之为其副导师。袁惠梅以回国看父母为名堕胎,李去机场接。两人再续前缘。经过犹豫,李卫东还是决定和袁惠梅结婚。“在爱情的路上,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失。婚姻其实是一种妥协,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体谅他人的能力。(p. 96)”小说中候刚和李卫东对婚姻的理解都现实而明智。李卫东思维活跃,读博士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9篇论文,包括一篇权威期刊论文。毕业时,本来可以留校,但遭人算计,没有成功,去了北越理工学院校。到大学合并时才重新到北越大学。

 

算计李卫东的是他同学韦德。大厨出身(交接后勤处长升了厨师长,总抢先为书记吃饭买单当了食堂经理)的后勤处副处长,教育儿子韦德“不论是谋利还是复仇,凡事要在幕后处理。(p.83)”韦德颇有心机,挑拨李卫东与张渊之教授的关系,抢了留校机会。靠着投机取巧,破格晋升了教授。后来有被抄袭的教授举报,几经反复,最后被取消教授职称,并停招研究生。

 

读罢小说,发现小说中的“坏人”基本都没有善终。这仿佛落了因果报应的俗套,其实是反映了作者作为成功学者的信念,或许还有认知。从长期看,在统计意义上,学术界中最终胜出的首先是学问好与人为善的学者,其次是学问好但情商低的学者,而淘汰掉的是学问差又心怀恶意的学者。当然,天才或许不合通例。

 

小说中让我诧异的是,几个文学教授居然有那么多女粉丝,投怀送抱。估计这是八十年代前几年的事情,后来风气就变了。难怪有些文科教授煞有介事地要开展人文精神大讨论,外行俗人看来就是被忽视后的内心不平衡。当然,我不是文科圈子里的人,也许现在那些教授们女粉丝依然很多,只是外人不知道。如果是这样,那真是令我羡慕,现在改行文科有些晚了。还有就是文科刊物的编辑的学术权力。“目前在学术量化的考核体制下,手里有资源阵地的杂志编辑就是大爷,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权威刊物,听说发一篇论文都要请编辑们游山玩水,哪个高校不是以讲座、会议等形式把这些大爷当佛一样供养着呢?(p.143)”莫非文科期刊现在还没有同行评审制度?再说理工科的出版已经国际化了,办期刊的想要高质量的稿件是有求学界牛人。看来理工科和文科的职业化程度差别还是很大。理工科基本职业化了,与国际接轨,有些像竞技体育界,只是有些学科的水平比美国低些,人家是NBA,我们是CBA。文科还没有到竞技体育界的程度,只是娱乐界,以吸引眼球取胜。这是我一贯的看法,《理科和文科的学术界》,每当读到文科背景的学界小说时又想起来。

 

人们夸学界小说,往往比作《围城》,更高级些还有《小世界》。对许多小说而言,只是谬奖。《大学教授》倒是真有几分这个意思。首先,作者是成功的学者,对学术界的事情理解得比较透彻,而不是限于道听途说。其次,没有愤愤不平,不武断地下道德判断,那都是无知者的自以为是;对大学中人有同情心,因为理解而悲悯。最后,有幽默感,虽然文笔有些夸张;有些幽默,没有文科的常识还真不好懂。例如张渊之自夸而范英俊讽刺,就有个两人各写上下句的对子

打通中西马

吹破古今牛

被讥讽的张教授也得承认,“绝妙好对联(p. 43)”。要理解妙处,至少要知道何为“西马”。

 

顺便索隐一下小说中的北越大学到底是哪里。开篇说大学在河姆渡附近。河姆渡真实存在,在宁波境内,确实在古代越国的北方。但宁波并没有上世纪初就由洋人建校的大学。从学校历史看,美国基督教监理会1900年建立了存养书院,1901年有大学部,东吴大学堂(小说中称为北越大学堂)。或许北越大学就是东吴大学,也就是苏州大学。吴国被越国所灭,苏州也算是越国北部。苏州大学在1952年改为江苏师范学院,到1982年才改为苏州大学。小说中北越大学也改为师范学院。至于小说中说1958年建校的北越理工学院,就是1960年定名的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与苏州大学合并成为新的苏州大学。因此推断,北越大学的原型就是苏州大学。

 

小说的时间有些混乱。例如,说候永昌先生在大学教授收入提高时已经退休,他逝世于八九年,在那之前教授收入都不高。又例如,说张渊之评上教授当研究生导师后,研究生开始扩招。研究生扩招开始于九五年,评教授时候先生还健在,应该在八九年之前。毕竟作者是中文教授,数字不是强项。另外,小说的环境过于封闭,国内外交流都很少。

 

作者朱志荣1961年生于安徽天长。分别于1983年和1990年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导师王明居、汪裕雄教授。硕士毕业后留校任讲师至1992年,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蒋孔阳教授,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然后到苏州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研究,合作导师范伯群教授。1997年出站后任苏州大学讲师,1998年晋升副教授,到韩国全北大学任交换教授一年,2003年晋升教授并获批博士生导师。2007年初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作访问学者,201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学、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论。有专著和论文集十余部,期刊论文两百余篇。《大学教授》是迄今出版的唯一小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春蚕到死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云中锦书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学店学渣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大学生日记》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蔡小容)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囚徒》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满纸荒唐言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博士之难学界小说丛谈之《缺氧》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62124.html

上一篇:合肥清风阁
下一篇:长沙岳麓书院
收藏 IP: 101.80.97.*| 热度|

2 郑永军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