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减肥男女大不同
史仍飞/文
胖瘦,是个永恒的话题。有的人拼命健身,盼着甩掉几斤肉;有的人乐在其中,觉得肥肉是“生命的风帆”。但无论态度如何,脂肪对我们来说都不只是“多余的累赘”,它藏着健康的秘密。脂肪像一位勤奋的管家,储备能量、分泌激素、调节健康。而运动的目的,也不只是“赶走”脂肪,而是让它们更健康、更高效地为身体服务。其实,减肥效果的差别并不全是努力的问题,而是男女身体的天生之别。了解自己,接受男女在变胖和减肥中的不同,才是生命智慧的体现。
脂肪大不同
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有两种类型: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我们常说的“肥肉”其实指的就是白色脂肪,它主要负责储存能量。胖瘦的差异实际上就是白色脂肪的多寡所决定的,因此,减肥时我们主要减少的也是白色脂肪。
与白色脂肪不同,棕色脂肪含有大量线粒体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呈现微红或棕褐色。它是一个“耗能”型组织,能够通过燃烧脂肪产生热量,帮助维持体温,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过去,人们认为棕色脂肪只存在于新生儿体内,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成人体内也存在少量的棕色脂肪,尽管其占体重的比例不足2%。除了产热作用,棕色脂肪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信号因子及脂肪因子,调节体内的脂质和糖代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人的白色脂肪在寒冷或交感神经兴奋等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类似棕色脂肪的“米色脂肪”,进一步表明了脂肪类型的可塑性。
脂肪储存的性别差异
在青春期之前的幼年阶段,男女的脂肪储存没有多少差异,而过了青春期后,男女脂肪的储量和分布有了很大不同。随着青春期到来,女生的皮下脂肪会大幅增长。到了接近成年期,两者体内的脂肪差异达到最大。青春期中,女孩每年约有1kg的脂肪增加量,男孩则由于拥有较多的肌肉量,脂肪逐年增长的数值却只有 0.2 kg,仅占女孩的五分之一。
在人类中,脂肪的分布因性别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性的脂肪更倾向于集中在腹部,形成“苹果型”身材;而女性的脂肪分布较为分散,多集中于臀部和大腿,呈现“梨形”身材。在绝经前,女性脂肪主要储存在下半身,这种分布与生育和繁殖需求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益处。相比之下,男性腹部脂肪的堆积则与许多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密切相关。随着年岁渐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的卵巢激素水平下降,脂肪的储存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从下半身转向腰腹部。
女性的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较低的肌肉质量,使得脂肪易于积存,却不容易燃烧,这增加了女性面临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无论在人类还是啮齿类动物中,白色脂肪的分布和含量在男女之间都有显著差异,这或许是导致疾病风险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性激素在脂肪分布和代谢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雌激素有助于降低女性体脂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雄激素在男性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仍有待更多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不同饮食条件下的具体调控机制。
运动减脂的性别差异
两性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脂肪组织。即使在久坐不动的动物中,雄性和雌性的脂肪组织也非常不同,雄性燃烧脂肪获取能量,而雌性则保存脂肪以利于生殖。减脂的本质就是减少皮下和内脏周围那部分白色脂肪。皮下白色脂肪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储存和分泌器官,调节着全身的代谢稳态。
目前而言,白色脂肪对生理应激(如运动、饮食和年龄)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前述提及性别影响脂肪的储存,与健康有密切关系。运动可以提高内脏脂肪的代谢灵活性、脂质流动、胰岛素敏感性),但大多数关于运动与健康的研究都集中在肥胖的动物模型上。
为了深入了解运动在组织内和跨组织中的潜在分子转导机制,分子活动转导联盟(MoTrPAC)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发现运动对皮下脂肪组织具有强烈的性别特异性。尽管脂肪量增加,但女性患代谢疾病的风险相对低于年龄匹配的男性,部分原因在于她们增加的皮下脂肪相对于内脏脂肪的比例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且女性增加的皮下脂肪生成和脂质沉积与炎症的减少有关。
像其他器官一样,脂肪能分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对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过多的脂肪是一团不受欢迎的组成成分,在雄性身上,储存的脂肪一开始就不太健康,女性表现出更健康的皮下脂肪特征。剧烈运动时,男性对训练的分解代谢反应更强烈,表现为男性燃烧脂肪的能力比女性强。更为有意义的是,运动确实使两性的脂肪储存更健康——代谢更活跃、更有活力,产生的与肥胖有关的信号更少。
世间造物,真乃妙不可言!男女减肥效果的差异,不仅是脂肪含量和分布的不同,更与荷尔蒙的差异、新陈代谢率等息息相关。譬如“睾酮”与“雌性激素”,两者在体内的比例,正是造成此间差别的根本原因。运动真的是一个奇妙的存在,在每一次呼吸、每次肌肉的收缩或踏在跑步机上的变换的脚步背后,都有一连串的细胞分子活动在影响我们的身体。对于运动减脂而言,哪怕运动没有减掉多少肥肉,但运动让脂肪变得更健康。
小结
在谈到减肥时,脂肪的含量与分布差异常常被忽视。然而,性别间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睾酮和雌性激素在体内的比例、新陈代谢率等因素,都在悄然左右着我们减肥的过程。运动的方式、环境的影响,甚至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都能深深地影响脂肪的消耗与储存。
男女之间的差异,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深刻。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脂肪的分布上,还在于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对饮食的适应等方面,种种因素交织成了一幅复杂的画面。因此,运动科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别的推论,而应该将女性和男性一同纳入健康研究的范畴。可惜的是,关于男性的运动与健康研究,远远多于对女性的研究,这无疑限制了我们对男女体质差异的全面理解。
参考文献
1. Many GM, Sanford JA, Sagendorf TJ, Hou Z, Nigro P, Whytock KL, Amar D, Caputo T, Gay NR, Gaul DA, Hirshman MF, Jimenez-Morales D, Lindholm ME, Muehlbauer MJ, Vamvini M, Bergman BC, Fernández FM, Goodyear LJ, Hevener AL, Ortlund EA, Sparks LM, Xia A, Adkins JN, Bodine SC, Newgard CB, Schenk S; MoTrPAC Study Group. Sexual dimorphism and the multi-omic response to exercise training in rat subcutaneous white adipose tissue. Nat Metab. 2024 May;6(5):963-979. doi: 10.1038/s42255-023-00959-9. Epub 2024 May 1. PMID: 38693320; PMCID: PMC11132991.
2. Mutailipu K, Du L, Guo J, Liu S, Chen Y, Lu L, Qu S, Chen H, Bu L. Sex-Based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Obesity- and Lipid-Related Indexes and Hyperurice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Obesity.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24 Dec 9;17:4721-4733. doi: 10.2147/DMSO.S483638. PMID: 39678227; PMCID: PMC11639956.
3. Varlamov O, Bethea CL, Roberts CT Jr. Sex-specific differences in lipid and glucose metabolism.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5 Jan 19;5:241. doi: 10.3389/fendo.2014.00241. PMID: 25646091; PMCID: PMC429822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