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望洋兴叹—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已有 5074 次阅读 2020-8-9 22:53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界小说, 留学, 札记

《棘心》(作者署名绿漪)由北新书局于1929年出版。《棘心(增订本)(作者署名苏雪林)由光启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作者在增订本序言中坚持认为该书不是自传,是自传体小说,“将自己的身世及人生经验,搀入虚构的小说”。小说标题取自《诗经•凯风》,开篇四句为“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棘心”本意酸枣小树的树心,引申为思亲之心。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四”运动之后,参照作者的生平,留学期间就应该是1921年到1925年。该书被认为是作者的代表作,而且是第一部些反映华夏留学生海外生活的长篇小说。在此之前,写留学生的只有短篇小说,例如郁达夫的《沉沦》。

 

小说的视角主要在留学生杜醒秋,但作者想写的真正主人公是杜醒秋的母亲。开场就是母亲回南方离开了在北平读书的杜醒秋。然后是杜醒秋读大学之前的回放。在内地省城为争取读书不惜投水自尽,成了女子初级师范的高材生,在江城才名鹊起,毕业后留附小教书。杜醒秋不肯结婚要到外地继续求学,大病一场,家里同意去北平求学。在同学鼓动下,报考中法学院到法国留学。“中法学院是广东政府办的,粤籍的学生不但不取路费和学膳费,翻转来还要领取学校的津贴。他省的学生,则一切费用自备,但为学校种种帮助的关系,比之留美的费用,要便宜一倍以上。醒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读书,每年也要花费二三百元,现在这个海外大学的费用,和北京相差有限,她赴法的心,遂不觉怦然而动了。”还有选拔考试的细节,“考题分三次发给:第一次是国文题,教各生叙述他将来预备研究的学科。这题目很容易,醒秋没有起草,便挥洒了一千余字,说她自己性爱艺术,预备到法国学画。缴了卷后,领下英文题,一共有两题,一个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一个是《公园散步》。第一题是议论,醒秋当然做不出,第二题她恰于英文补习教员处,做了一篇中央公园游记,这一来真是得其所哉,连忙默写出来,又添了些枝叶,一共也有二三百字,也就算缴了卷。第三是算学题,共十二个,这可坑杀她了。那些例题,她都没有学过,横看不懂,竖看也不懂。”结果在百余位报考者中录取五十几位的情况下,杜醒秋虽然数学白卷,也考取了。这次父亲鼓励她出国,提供旅费和膳食费。有些舍不得母亲,杜醒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出国。

 

从第四章开始,就是在法国的留学生活。中法学院在里昂城外山上的旧兵营,男生一百五十余人,女生十余人。杜醒秋与母亲一直保持着通信,母亲思念女儿,反对她出国留学。“自到法国之后,完全换了一个新生活,精神上异常愉快,过了几时便将想念母亲的心思冷淡下来,专心于她的学业了。她留学的期限,本来预定七年,来欧之后,见法文之难学,欧洲文化之优美,觉得非短促时间内所能精究;竟将她留学期限,由七年展为十年。”海外生活写读书的其实不多,想想也真不好写。重点写的都是女主人公的情感心路。大致分三条线索交替展开,一条是全书的主线,对母亲的挂怀与思念;另一条是与异性之间的情感与婚姻;还有一条是后出现的,但也很重要,与教会的关系。

 

家里坏消息不断。先是大哥病逝,父亲心灰意冷,有出家之念,已经长斋奉佛。母亲得知后,自己也病倒了。闻讯后,杜醒秋自己大病一场,到来梦湖畔养病,转学到都龙省的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四个月后,又转回里昂的中法学院。她想早些回国,因此把专业从艺术改为文学。后来家里遭土匪劫掠,母亲也被打伤,让她非常担心和自责。第四年时,父亲来信说母亲有病吐血。

 

男女情愫,当然发生在同学之间。其他同学对她有好感,听说出国前她已经订婚,就知难而退了。有丰富经历的同学秦风对她穷追不舍。他经验老到,让杜醒秋一度堕入情网,有退婚的打算。“理性和感情的冲突,天人的交战,使醒秋陷于痛苦的深渊中。两月以来,上课早已无心听讲的了。”主要顾及母亲的感受,杜醒秋最后与秦分手。她自称是“这是我平生第一个光荣的胜仗,值得我自己颂歌称道于无穷的。”在来梦湖畔时,开始与在美国学工程的未婚夫叔健通信。叔健的信,不论文言白话,都有理工男简明扼要恰如其分。“他这‘恰如其分’的身份,是很有作用的,你想亲近他无从亲近,你想指摘他也无从指摘。醒秋简直不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了,只觉得和他通信没有趣味。”她邀请他到法国读书,他不肯,宁愿在美国实习。当他第二次拒绝杜醒秋邀请去法国时,杜醒秋准备与他解除婚约,但因父母强烈反对而作罢。“这是醒秋第二次战胜自己了。但她也已弄得疲乏不振,而且那战败的仇敌,时常要起来复仇,使她专干到行逆施的事。这正似一股滔滔的长流的泉水,忽然遇着前面大石的挡路,便四溢横流,更没有方法可以将它阻住一般。”叔健虽然不温不火沉默寡言,但也洁身自好地等着与她回国完婚。

 

后面有相当大的篇幅写杜醒秋宗教观念的转变。开始时杜醒秋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甚至嘲笑宗教仪式,为此与叔健有分歧。但在患病期间,见到出生在富贵家庭的女子舍身当修女,自愿服务他人,深受感动。对基督教也有新的认识。“基督信徒性情最愉快。尤其是出家人,肉体刻苦,而精神安宁,他们谓此为神乐。神乐之来源亦有数端,虔诚祈祷,精神与上主契合,热忱洋溢,如光返照,如火内燃,自有无穷之乐,此其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精神上脱然无累;更日读圣贤之书,聆道义之言,孟子所谓 ‘理义之悦我心,如刍豢之悦我口;’道德之美,原是世界上最高之美,领略了这个美,自然心满意足,不思其他,此其二。”后来在教会朋友为她祈祷和苦修压力下,也是为母亲身体担忧,受洗入教。入教被同学对国家的背叛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而遭到的强烈。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死亡威胁。

 

主要是对母亲的思念,也有同学的敌视和威胁,还有与叔健的婚事,杜醒秋决定中断学业回国,她已留学法国三年半时。在回国前游历了巴黎。离开巴黎就没有细说,只有尾声,主要是杜醒秋写给叔健的一封信。信中回顾她与母亲的往事。杜醒秋已经嫁给叔健,他在上海的一个大厂里当工程师。杜醒秋的母亲在她回国7个月后去世,临终前被杜醒秋说服,接受了洗礼。叔健阅信后仍是一如既往地不以为然。

 

也许是女性作者的缘故,小说通篇没有所谓的民族大义,甚至也完全不涉及种族歧视之类。留学生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交往的都是国内去的学生。与留学生打交道多的洋人,都是很有献身精神的教会人士。作者专写周围的事情,只是在家里被土匪劫掠后发了通感慨。“我不主张狭义的爱国,但说不爱自己国家而能爱世界,我是不能相信的,我们须先使自己的国家好起来,然后才配讲大同主义。我没有到外国来之前,不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现在得了比较,回顾祖国,更使我难堪了。他们何等安富尊荣,我们何等贫穷屈辱,他们的生命有法律人权的保障,我们连马路上的狗都不如。咳,国家富强不是一朝一夕可得而致的,是要付出绝大代价才能获得的。铁和血,卧薪尝胆的志气,无限的苦斗和牺牲,才是我们救国的代价!‘我是爱国的,永远要爱国的。祖国啊!如果能使你好起来,我情愿牺牲一切。情愿贡献我的血、我的肉、我的生命!’这是黄帝的一个子孙,大中华民国的一分子,身在万里海外,感受家国切肤之痛,从血泪中迸出这一段慷慨愤激的言辞!”其中对欧洲的认识与几乎同时的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截然相反,这种认识或许是作者一生志业的根基。

 

作者不仅对华夷之辩有平常心,而且小说叙述节制客观。到底是出自学者之手,不像文人作者那样滥情。因此小说真实再现了“五四”后某些学子在欧洲留学的心路历程。他们没有经济的压力,也没有太大的文化冲击。除了学业外,压力主要是国内亲人的挂念。如孟浩然诗句“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最突出的文化冲突,或许就是对宗教的态度。现在阅读,多少也能管窥当年的留学生活。同时也写出了法国里昂、来梦湖、巴黎的名胜风物,引人入胜。

 

苏雪林1897(光绪二十三年)出生于安徽太平(现属黄山),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等。1914年入安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读书,三年六个学期均为全班第一,1917年留本校附小任教。1919年报考北平女子高等师范,以旁听生资格就读于国文系,不久转为正式生,与冯沅君和黄庐隐同班,老师中有胡适和陈衡哲等。1921年考取吴稚晖、蔡元培等创办的海外中法大学,赴法国里昂国立艺术院学习,先学绘画,后改学文学。1925年因母病辍学回国。回国后与从未见面的MIT留学生结婚,丈夫在东吴大学任教,她去苏州,受聘担任苏州基督教会创办的景海女师中文系主任,并在东吴大学兼古典诗词课。1927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教书,随后1928年在东吴大学任教(没有职称,月薪50)1930年受校长杨亮功邀请任省立安徽大学教书(月薪200),讲授《诗词选》《基本国文》和《文化史》;随后长江流域受灾,财政困难,大学拖欠教师薪资达数月,校长辞职;同时因苏雪林管理女生严格,被男生投石打破前额。1931年,受校长王世杰邀请,任武汉大学特约讲师(相当于副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基本国文和新文学研究;曾随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任教至1948年。1949年赴香港真理学会担任编辑。1950年再度赴法,在巴黎大学旁听著名汉学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 18941979)院士 《英德法汉学家屈赋研究》,在法兰西学院旁听《巴比伦文化》课。1952年受邀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授。1956年出任新成立的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主任,不久仅担任教授;1964年秋,休学术假,在新加坡南洋大学讲学一年;1973年退休。退休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1999年在台湾病逝。

 

附录:《棘心》的版本

 

《棘心》(作者署名绿漪)由北新书局于1929年出版,该版本有上海书店1987年的重印本。五十年代有港台盗印本,作者改为苏雪林,例如顺风出版社1956年版。经过作者修改的版本《棘心(增订本)》由光启出版社1961年出版,作者改为苏雪林。目前境内常见基本上都是那个修订版。例如群众出版社1999版。《棘心》而收入多种文集中,包括但不限于《苏雪林文集(中国现代才女经典文从)(燕山出版社,1998)、《苏雪林作品集(第一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这部四卷本结集不同于都是文学史研究论著没有文学创作的四卷本《苏雪林文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年出版)) 、《棘心(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华夏出版社,2009 还收入散文和文论)和《绿天·棘心》(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成功大学苏雪林学术文化基金会出版从2006年起陆续推出多卷本《苏雪林文集》。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开山之作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满纸荒唐言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45696.html

上一篇:衡山公园重游新拍
下一篇: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天桥金光菊
收藏 IP: 101.80.98.*|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