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棘心》(作者署名绿漪)由北新书局于1929年出版。《棘心(增订本)》(作者署名苏雪林)由光启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作者在增订本序言中坚持认为该书不是自传,是自传体小说,“将自己的身世及人生经验,搀入虚构的小说”。小说标题取自《诗经•凯风》,开篇四句为“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棘心”本意酸枣小树的树心,引申为思亲之心。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四”运动之后,参照作者的生平,留学期间就应该是1921年到1925年。该书被认为是作者的代表作,而且是第一部些反映华夏留学生海外生活的长篇小说。在此之前,写留学生的只有短篇小说,例如郁达夫的《沉沦》。
小说的视角主要在留学生杜醒秋,但作者想写的真正主人公是杜醒秋的母亲。开场就是母亲回南方离开了在北平读书的杜醒秋。然后是杜醒秋读大学之前的回放。在内地省城为争取读书不惜投水自尽,成了女子初级师范的高材生,在江城才名鹊起,毕业后留附小教书。杜醒秋不肯结婚要到外地继续求学,大病一场,家里同意去北平求学。在同学鼓动下,报考中法学院到法国留学。“中法学院是广东政府办的,粤籍的学生不但不取路费和学膳费,翻转来还要领取学校的津贴。他省的学生,则一切费用自备,但为学校种种帮助的关系,比之留美的费用,要便宜一倍以上。醒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读书,每年也要花费二三百元,现在这个海外大学的费用,和北京相差有限,她赴法的心,遂不觉怦然而动了。”还有选拔考试的细节,“考题分三次发给:第一次是国文题,教各生叙述他将来预备研究的学科。这题目很容易,醒秋没有起草,便挥洒了一千余字,说她自己性爱艺术,预备到法国学画。缴了卷后,领下英文题,一共有两题,一个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一个是《公园散步》。第一题是议论,醒秋当然做不出,第二题她恰于英文补习教员处,做了一篇中央公园游记,这一来真是得其所哉,连忙默写出来,又添了些枝叶,一共也有二三百字,也就算缴了卷。第三是算学题,共十二个,这可坑杀她了。那些例题,她都没有学过,横看不懂,竖看也不懂。”结果在百余位报考者中录取五十几位的情况下,杜醒秋虽然数学白卷,也考取了。这次父亲鼓励她出国,提供旅费和膳食费。有些舍不得母亲,杜醒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出国。
从第四章开始,就是在法国的留学生活。中法学院在里昂城外山上的旧兵营,男生一百五十余人,女生十余人。杜醒秋与母亲一直保持着通信,母亲思念女儿,反对她出国留学。“自到法国之后,完全换了一个新生活,精神上异常愉快,过了几时便将想念母亲的心思冷淡下来,专心于她的学业了。她留学的期限,本来预定七年,来欧之后,见法文之难学,欧洲文化之优美,觉得非短促时间内所能精究;竟将她留学期限,由七年展为十年。”海外生活写读书的其实不多,想想也真不好写。重点写的都是女主人公的情感心路。大致分三条线索交替展开,一条是全书的主线,对母亲的挂怀与思念;另一条是与异性之间的情感与婚姻;还有一条是后出现的,但也很重要,与教会的关系。
家里坏消息不断。先是大哥病逝,父亲心灰意冷,有出家之念,已经长斋奉佛。母亲得知后,自己也病倒了。闻讯后,杜醒秋自己大病一场,到来梦湖畔养病,转学到都龙省的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四个月后,又转回里昂的中法学院。她想早些回国,因此把专业从艺术改为文学。后来家里遭土匪劫掠,母亲也被打伤,让她非常担心和自责。第四年时,父亲来信说母亲有病吐血。
男女情愫,当然发生在同学之间。其他同学对她有好感,听说出国前她已经订婚,就知难而退了。有丰富经历的同学秦风对她穷追不舍。他经验老到,让杜醒秋一度堕入情网,有退婚的打算。“理性和感情的冲突,天人的交战,使醒秋陷于痛苦的深渊中。两月以来,上课早已无心听讲的了。”主要顾及母亲的感受,杜醒秋最后与秦分手。她自称是“这是我平生第一个光荣的胜仗,值得我自己颂歌称道于无穷的。”在来梦湖畔时,开始与在美国学工程的未婚夫叔健通信。叔健的信,不论文言白话,都有理工男简明扼要恰如其分。“他这‘恰如其分’的身份,是很有作用的,你想亲近他无从亲近,你想指摘他也无从指摘。醒秋简直不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了,只觉得和他通信没有趣味。”她邀请他到法国读书,他不肯,宁愿在美国实习。当他第二次拒绝杜醒秋邀请去法国时,杜醒秋准备与他解除婚约,但因父母强烈反对而作罢。“这是醒秋第二次战胜自己了。但她也已弄得疲乏不振,而且那战败的仇敌,时常要起来复仇,使她专干到行逆施的事。这正似一股滔滔的长流的泉水,忽然遇着前面大石的挡路,便四溢横流,更没有方法可以将它阻住一般。”叔健虽然不温不火沉默寡言,但也洁身自好地等着与她回国完婚。
后面有相当大的篇幅写杜醒秋宗教观念的转变。开始时杜醒秋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甚至嘲笑宗教仪式,为此与叔健有分歧。但在患病期间,见到出生在富贵家庭的女子舍身当修女,自愿服务他人,深受感动。对基督教也有新的认识。“基督信徒性情最愉快。尤其是出家人,肉体刻苦,而精神安宁,他们谓此为神乐。神乐之来源亦有数端,虔诚祈祷,精神与上主契合,热忱洋溢,如光返照,如火内燃,自有无穷之乐,此其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精神上脱然无累;更日读圣贤之书,聆道义之言,孟子所谓 ‘理义之悦我心,如刍豢之悦我口;’道德之美,原是世界上最高之美,领略了这个美,自然心满意足,不思其他,此其二。”后来在教会朋友为她祈祷和苦修压力下,也是为母亲身体担忧,受洗入教。入教被同学对国家的背叛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而遭到的强烈。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死亡威胁。
主要是对母亲的思念,也有同学的敌视和威胁,还有与叔健的婚事,杜醒秋决定中断学业回国,她已留学法国三年半时。在回国前游历了巴黎。离开巴黎就没有细说,只有尾声,主要是杜醒秋写给叔健的一封信。信中回顾她与母亲的往事。杜醒秋已经嫁给叔健,他在上海的一个大厂里当工程师。杜醒秋的母亲在她回国7个月后去世,临终前被杜醒秋说服,接受了洗礼。叔健阅信后仍是一如既往地不以为然。
也许是女性作者的缘故,小说通篇没有所谓的民族大义,甚至也完全不涉及种族歧视之类。留学生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交往的都是国内去的学生。与留学生打交道多的洋人,都是很有献身精神的教会人士。作者专写周围的事情,只是在家里被土匪劫掠后发了通感慨。“我不主张狭义的爱国,但说不爱自己国家而能爱世界,我是不能相信的,我们须先使自己的国家好起来,然后才配讲大同主义。我没有到外国来之前,不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现在得了比较,回顾祖国,更使我难堪了。他们何等安富尊荣,我们何等贫穷屈辱,他们的生命有法律人权的保障,我们连马路上的狗都不如。咳,国家富强不是一朝一夕可得而致的,是要付出绝大代价才能获得的。铁和血,卧薪尝胆的志气,无限的苦斗和牺牲,才是我们救国的代价!‘我是爱国的,永远要爱国的。祖国啊!如果能使你好起来,我情愿牺牲一切。情愿贡献我的血、我的肉、我的生命!’这是黄帝的一个子孙,大中华民国的一分子,身在万里海外,感受家国切肤之痛,从血泪中迸出这一段慷慨愤激的言辞!”其中对欧洲的认识与几乎同时的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截然相反,这种认识或许是作者一生志业的根基。
作者不仅对华夷之辩有平常心,而且小说叙述节制客观。到底是出自学者之手,不像文人作者那样滥情。因此小说真实再现了“五四”后某些学子在欧洲留学的心路历程。他们没有经济的压力,也没有太大的文化冲击。除了学业外,压力主要是国内亲人的挂念。如孟浩然诗句“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最突出的文化冲突,或许就是对宗教的态度。现在阅读,多少也能管窥当年的留学生活。同时也写出了法国里昂、来梦湖、巴黎的名胜风物,引人入胜。
苏雪林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出生于安徽太平(现属黄山),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等。1914年入安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读书,三年六个学期均为全班第一,1917年留本校附小任教。1919年报考北平女子高等师范,以旁听生资格就读于国文系,不久转为正式生,与冯沅君和黄庐隐同班,老师中有胡适和陈衡哲等。1921年考取吴稚晖、蔡元培等创办的海外中法大学,赴法国里昂国立艺术院学习,先学绘画,后改学文学。1925年因母病辍学回国。回国后与从未见面的MIT留学生结婚,丈夫在东吴大学任教,她去苏州,受聘担任苏州基督教会创办的景海女师中文系主任,并在东吴大学兼古典诗词课。1927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教书,随后1928年在东吴大学任教(没有职称,月薪50元)。1930年受校长杨亮功邀请任省立安徽大学教书(月薪200元),讲授《诗词选》《基本国文》和《文化史》;随后长江流域受灾,财政困难,大学拖欠教师薪资达数月,校长辞职;同时因苏雪林管理女生严格,被男生投石打破前额。1931年,受校长王世杰邀请,任武汉大学特约讲师(相当于副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基本国文和新文学研究;曾随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任教至1948年。1949年赴香港真理学会担任编辑。1950年再度赴法,在巴黎大学旁听著名汉学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 1894—1979)院士 《英德法汉学家屈赋研究》,在法兰西学院旁听《巴比伦文化》课。1952年受邀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授。1956年出任新成立的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主任,不久仅担任教授;1964年秋,休学术假,在新加坡南洋大学讲学一年;1973年退休。退休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1999年在台湾病逝。
附录:《棘心》的版本
《棘心》(作者署名绿漪)由北新书局于1929年出版,该版本有上海书店1987年的重印本。五十年代有港台盗印本,作者改为苏雪林,例如顺风出版社1956年版。经过作者修改的版本《棘心(增订本)》由光启出版社1961年出版,作者改为苏雪林。目前境内常见基本上都是那个修订版。例如群众出版社1999版。《棘心》而收入多种文集中,包括但不限于《苏雪林文集(中国现代才女经典文从)》(燕山出版社,1998)、《苏雪林作品集(第一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这部四卷本结集不同于都是文学史研究论著没有文学创作的四卷本《苏雪林文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年出版)) 、《棘心(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华夏出版社,2009, 还收入散文和文论)和《绿天·棘心》(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成功大学苏雪林学术文化基金会出版从2006年起陆续推出多卷本《苏雪林文集》。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