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评价需要“鹰的视野”和“蛙的耐心”
近几年来,头脑中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做好一项评价?
这几天读到饶毅教授 2023-12-02发表在《知识分子》微信号上的文章:《追求卓越不看帽子,在中国可行吗?一项高校改革项目十二年后》,联想到自己提出的“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 理论 (简称:鹰蛙评价论),就突然冒出了一个答案,即最好的评价方式是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的完美结合。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好的评价需要“鹰的视野”和“蛙的耐心”。
一、清北两校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评价改革
饶毅教授的文章中说,2011年,国家通过教育部支持清、北两校用生命科学进行改革试点,成立“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简称CLS)。CLS特点是提高对研究员的要求,给予更多时间(放弃高校当时的年度评审,改成五年评审),以国际一流为标准(不用校内评审,用国际一流科学家评审),提高研究生待遇,加强本科生教学互助,加强两校生命科学交流。中心发展12年来,“一大批年轻人安安心心、专心致志做扎实、优秀的研究。” “出了一批成果,一批人才。”
在说到评价方式时,饶毅教授说,CLS从来不以帽子为标准,CLS给研究员的待遇和实验室的经费与帽子无关。因为CLS认为自己的机制,近距离加长时间的观察、国际评审的学术要求远优于校外国内帽子的评审机制。CLS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真正不以帽子回报科研人员的单位。
在读此篇文章的过程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具体评价方式,总结起来,核心的理念有2条:一是近距离和长时间;二是以国际一流为标准进行国际评审。
二、一种新的评价分类框架: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
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是笔者在《论大学排名20条》(发表于《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年第2期)一文中最早提出,并在《评价活动分类框架新论: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发表于《高教发展与评估》2024年第6期)一文中予以详细论证的一对理论概念。笔者认为,所有的评价,从模式上看,大致都可划分为“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两种。
所谓鹰式评价是指大致符合以下各种特征的一类评价活动:评价所覆盖的对象多(往往成千上万),评价者距离评价对象现场比较远(一般不到现场),着重于识别评价对象中最大、最美、最亮的奇点特征而忽略一般,对评价深度和精度控制要求也不是最高。鹰式评价的特点是视野广褒,志在千里。主要优点是:效率高,抓大放小。缺点是:难以精准深入抓住,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评价对象的某些方面,一般难以长时期耐心关注所有的评价对象。
所谓蛙式评价则是指大致符合以下各种特征的一类评价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经常就是上下级关系,被评对象有极强的针对性,数量一般较少(有时就是一个),往往深入到评价对象现场,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做出全面、深入、准确的考察,评价结果对被评对象关系重大。蛙式评价的特点是凝神静气,意在深入。主要优点是:精细入微,准确度高。主要缺点是难以进行全面大规模的横向对比;对单个评价对象耗时较多,成本较大;另外,受评价者上级部门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一般也较大。
三、一项好的评价同时需要“鹰的视野”和“蛙的耐心”
由上可见,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的区分主要在于对评价的广度、深度、精确程度的不同要求上,在于评价成本的可承担程度上,背后的选择标准则在于评价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成本的均衡上。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之间,两者各有利弊长短,但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割裂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鹰式评价和蛙式评价往往也是相辅相成、融合使用的,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如何精心地去设计两种方式的完美结合,比如没有像CLS那样很明确、很精准地就抓到了最佳结合方式,即蛙式评价的自信、耐心和近距离审视的细致入微,加上鹰式评价的广阔视野、远距离审视的超脱客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