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晓声的小说《表弟》发表于《钟山》1992年1期,2001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作为“袖珍长篇小说”出版。也收入小说集《毕业生》,2003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所谓“表弟”是位在校大学生。该书不是学界小说,甚至也不是通常的校园小说。它聚焦于小说涉及不多的校园贫困生问题。这是梁晓声偏爱的题材,《毕业生》中的《学子》和《贵人》写的就是贫困生,他还写有《婉的大学》主要人物也是贫困生。此外方方写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总体上这类小说比较少。另有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中国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报告》(作者何建明,香港版是2005年,大陆版2009年),当年有一定影响。《表弟》的故事发生在北京A大学。时间应该在90年前后,从分配出乎预料困难判断,很可能是90年前。小说用第一人称先成。视角比较主观,较少反映当年校园的情况。因此准确时间难以判断。
梁晓声的多部小说,其叙述者“我”有些像作者本人,是有些名气的作家。在《表弟》中,“我”经常到大学中做些“文学与人生”之类的研究。一度很热闹,后来变有些寂寥。不是演讲本身的问题,而是时代风尚有了变化。他在家里接待了来访的大三学生肖冰,言语唐突,很难打交道,后来认了“表弟”。随后肖冰向作家引荐了自己的女朋友大二学生徐索瑶,认了“表妹”。两位是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主要故事都是他们分别告诉叙述者,有时候叙述者也直接参与故事。这种叙述框架,使得比较世故的阅读者,始终在怀疑故事的真伪,反而人为地增加了悬疑感。
男主人公肖冰来自非常穷困的只有十四户的大西南山村,据说是近百年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近半个世纪唯一到过北京的人。让我震惊的是,村里最年长的老妪临别忠告居然是,“别走学问那条路,你要走当官儿那条路。”这样村里人才能沾光。女主人公徐索瑶是南方沿海城市退休市长的女儿。最初是喜欢他写的诗,后来他们都认识到肖冰并没有写诗的才能。真正见面认识是肖冰偷书被徐索瑶撞到,因为偷的那本书正好徐准备买,夹进去一张百元钞票,当然徐没有告发。随后两起冲突。一次是徐投稿诗作,给肖冰个人,肖觉细心修改后又当面指责她要利用他,并退稿。另一次是徐索瑶与姐姐游黄山时,在那里打工背人上山的肖冰故意背徐索瑶,感觉被欺骗的徐打他一个耳光,引起工人与她们姐妹的矛盾。后来两人在别人眼里算是谈恋爱了,但仍然有矛盾。徐索瑶过19岁生日,借了部车邀请十余位同学去八达岭,包吃包喝花了两百多元,肖冰觉得太奢靡,中间离开,弄得大家不愉快。因此他们双方对彼此关系都不满意也都没有信心。徐索瑶准备动用关系帮他留在北京,然后与他分手。后来叙述者本人也登场。帮助肖冰切除了纤维瘤。出差时打算去看看肖冰一直没有回的故乡,但路途实在艰难,半途折返了。毕业分配形式出乎预料地严峻,肖冰不仅北京留不下,其他工作也找不到;“我”通过熟人在哈尔滨帮肖冰找到了区县文化馆的工作。但肖冰已经绝望自杀,徐索瑶受刺激精神失常。小说结束时,“我”与肖冰的同学送他的骨灰回故乡。
肖冰不仅在物质方面匮乏,而且可能有某种精神方面的扭曲。这样分析自己,“他们平时倒没得罪过我,更没侵犯过我,但是他们各方面都优越于我。如果你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有时候你也会忍受不了的。你没被侵犯你也会觉得你被侵犯了,你没被伤害也会觉得你被伤害了。你没被压迫你也会觉得你被压迫了。经常的,别人并没有存心讽刺你嘲弄你,可你说服不了你自己,你会觉得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就是存心讽刺你嘲弄你。你会感到时时处处受到了无情的严重的伤害。如同你经常处在极大的痛苦中。”而徐索瑶则直接批评,“你这个人有时候顶没劲了!好像别人处处都在暗算你,存心和你过不去似的!你就不能多少有点儿幽默感?别人认真的时候,顶数你玩世不恭。别人企图营造点儿轻松愉快的小气氛时,你却比最讲认真的共产党员还认真,处处挑剔细节的真实与不真实。你干吗总扮演大煞风景的角色呢?”
我读时最觉得吊诡的是,如果没有徐索瑶介入肖冰的生活,他会有那样悲剧性的结局吗?缺乏认知基础的善良热情,或许比冷漠更有害。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冷漠有道理,而是强调热情要有认知基础。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作者似乎暗示,肖冰的悲剧,是贫穷的恶果。我不反对这种说法,但不欣赏这种决定论观点,这是种过于简化的线性思维模式。因此,这不是我理解自己境况的思路,我更推崇“自由意志”,更强调个人的决断和选择。例如,我不认为当年没有考取好理想大学,或者自己智力平庸,而导致目前的碌碌无为。从非线性思维的角度看,人生中含有许多分岔点,境况取决于一系列事件,而不是任何单一因素。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68年高中毕业后,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7年。1974年起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1988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起,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为本科生学生讲文学写作与欣赏。创作过大量小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