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已有 4630 次阅读 2020-6-7 22:55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人故事, 随感, 札记

冯沅君的小说集《菤葹》1927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初版作者署名为淦女士,再版改署冯沅君。初版包括四个短篇《隔绝》《隔绝之后》《旅行》和《慈母》,再版又增加了《误点》和《写于母亲走后》,其丈夫陆侃如为再版写了后记。这些小说收入《冯沅君创作译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和《陆侃如冯沅君合集(15)(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等。本文引用的页码是《冯沅君创作译文集》。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编入了《旅行》和《慈母》)中这样解释标题,“冯沅君有一本短篇小说集《菤葹》—是‘拔心不死’的草名”,后来在一封信里也说,“菤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然而什么形状,我却不知道。”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期,都是写女大学生反抗包办婚姻争取恋爱自由,特别是渲染了爱情与亲情的矛盾。两难之间,辗转反侧。当然,小说只是学人故事,那时候大学生无疑可以算学人了,或许还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学界。

 

《隔绝》是作者的小说处女作,发表于《创造季刊》1926年第二卷第二期。女大学生隽(左边还有个绞丝旁,但字打不出)华离家六年后去看望母亲,被母亲关起来,以强制履行过去的婚约。小说用书信体,是隽华给男友士轸的信,记述被隔离情况,更是回忆他们相识相恋的情景。信由表妹传递。他们策划了逃跑,因隽华母亲有病彻夜未眠而失败。最后隽华在出嫁前夜服药自杀。故事洋溢着“五四”启蒙精神。“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人们要不知道争取恋爱自由,则所有的一切都不必提了。(p. 4)

 

《隔绝之后》发表于《创造周刊》192649期。故事的叙述者是前面《隔绝》中出现的表妹。她的姑妈就是隽华母亲得了病,正在服伺,突然得知隽华自杀。士轸来告别时,也在她身旁服药自杀身亡了。

 

《旅行》发表于《创造周刊》192645期。这是冯沅君发表的第二篇小说,如果把《菤葹》中不同的故事连贯起来,这个应该发生在《隔绝》之前。有婚约的女学生与已婚恋人出去旅行十天,“每人旷了一个多礼拜的课,费了好多的钱(p. 18)”,度过了“梦也似的十天甜蜜的生活(p. 24)”。故事写了两人出门在外的种种细节。特别是在同床共枕时,经过天人之战,最终相敬如宾。女生还下了决心,要求恋人与妻子离婚,同时谴责自己狠心。从小说写作角度,这篇可能是几个故事中最高明的。

 

小说《慈母》发表于《创造周刊》192646期。故事的架构其实与《隔绝》有些类似,平行宇宙多可能世界中的个光明结局。母亲让离家六年的女大学生“我”回家。“我”担心母亲逼她履行婚约。让她同学香谷陪同,让她恋人莪如准备营救,并计划营救不成时两人殉情。回家后发现,母亲只是想念她了,后悔她离家前两人大吵,也没有制止她解除婚约。于是,“我”感慨,“假如我是个大诗人,宇宙间一且的美丽伟大我不歌颂,我只歌颂在爱的光中的和乐家庭。(p. 33)”最后母亲到车站送她返程。

 

《误点》是《菤葹》中相对复杂的故事,没有标注原出处。开始还真有些学界故事的样子,因为女主人公阮继之参加一场宴会。“有的是校长、教员,或实任博士夫人,或候补教授夫人;自然都是举止豪华,衣冠都丽。(p. 34)”阮继之在宴会后就收到了母亲病让她速归的电报,随后几天她都有些歇斯底里。她与同学好友渊如商量,也找来了恋人杨渔湘商量。他本来在北京读书,辍学去了天津教书。杨有些绝望,决定放弃教职去前线参军。渊如陪她回家,在车站渔湘送行,依依惜别。回家后发现,并非是母亲让她履行旧的婚约,而是长兄想让她嫁高官显宦之子,本人也是留美的法学博士,谈吐像名教授。长兄劝诫她,“不要认为恋爱是什么绝对的,无限的;世界上就没有所谓精神的、纯洁的恋爱,恋爱的构成要素,财!色!你现在相信你同杨的恋爱,就同某些人吃金丹养修成仙一般。(p. 45)”受母亲等监视,无法与渔湘联系,后来收到他托人转来的信,得知他所在的军队大败,他自己也受了伤,好在并不致命。他另托人以学校名义催她返校。这样,在哥哥送继之到车站。不料那天车晚点六个多小时,到晚上快戒严时仍没有消息。这就是标题所谓“误点”。继之决定先不走了,随哥哥回家。母亲很开心,但继之在慈母和情人之间难以抉择,暗自流泪。这是平行宇宙中的另一种可能,比《隔绝》要好些,但比《慈母》情况要复杂。

 

《写于母亲走后》发表于《莽原》192610月。写“我”的母亲去照顾即将分娩的表妹。临行前,母亲仍然担心退婚那家仍要履行婚约,因为男方仍没有迎娶。“我”被母亲弄得心烦意乱,在恋人志伦面前痛哭。不料志伦也痛哭,他父亲去世,母亲为他的事情也卧病在床。他不知道是不是要回去看望。在整体框架内,这个故事可以接在《慈母》或《误点》之后。

 

这些故事都是写有婚约的女学生克服家庭阻力与已婚恋人相爱,穷尽了逻辑上的各种可能,而家庭阻力主要是慈母之爱。“慈母的爱,情人的爱,两种爱构成了幕相互冲突的悲剧,特聘我来扮演这幕戏的主角;使我在精神上感受到五牛分尸般的痛苦。(p. 34)”这些故事似乎有一定的自传性。作者自己在1917年外出读书前已经与乡间富户子弟订婚,1919年有意退婚,到1923年才正式退婚。写作和发表小说时,她的男朋友是王品青。他本名贵珍,河南济源人。在1919 年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之前,就已经与未婚妻正式结婚,是包办婚姻而非自由恋爱。1921 年,升入北大物理系学习。1925年毕业后,到北京孔德学校担任中学教员。

 

尤其让人惊诧的是,小说仿佛有某种预见性。《旅行》中,“我总是不喜欢他出去,不论是买东西,或瞧朋友。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固由于怕他跑得心野了,抛荒他的功课。他方面实为我自己怕受独处的寂寞。(p. 22) 王品青似乎真“抛荒他的功课”,交往六年后,冯沅君与王品青分手,就是觉得他“学问浅薄”,因此两人“志趣不合”。冯沅君虽然写小说,其实是学者;王品青更像文人。王如故事中所述“他说他什么都可以牺牲,可以不要,但他不能离开他的爱人。(p. 23) 冯沅君中断他们关系后,特别是得知冯沅君与陆侃如恋爱后,他就与世长辞了。当时和后来都有人说王品青是因为失恋发狂而死。周作人在《永日集·关于失恋》中的说法较为公允,“品青的死的原固我说是肺病,至于发狂的原因呢,我不能知道。据他的信里看来,他的失恋似乎是有的罢。倘若他真为失恋而发了狂,那么我们只能对他表示同情,此外没有什么说法。”还分析了他性格。“品青是一个公子的性格,在戏曲小说上公子固然常是先落难而后成功,但是事实上却是总要失败的。公子的缺点可以用圣人的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在旧式的婚姻制度里这原不成什么问题,然而现代中国所讲的恋爱虽还幼稚到底带有几分自由性的,于是便不免有点不妥”。“品青的优柔寡断使他在朋友中觉得和善可亲,但在恋爱上恐怕是失败之原,我们朋友中之□□大抵情形与品青相似,他却有决断,所以他的问题就安然解决了。”(引文均见岳麓版《永日集》98)

 

作者冯沅君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易安、大琦等。1900年出生于河南唐河的书香之家,其父是清朝进士,其兄是哲学名家冯友兰。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1922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并开始文学创作。1925年毕业,到南京金陵大学任教。1926年在北京中法大学授课,并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1927年秋到上海暨南大学和中国公学大学部任教。1930年秋,到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1932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班,专门从事古典词曲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应聘到河北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38年起在战火中辗转避难,短期受聘迁往四川的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1942年在迁入四川的东北大学任教,后随复校到沈阳。1947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58年随学校从青岛迁往济南,任山东大学教授,据说是共和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1955年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74年病逝。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36873.html

上一篇:海粟绿地(重新开放)晴日
下一篇:大连某宾馆:木雕石雕
收藏 IP: 101.87.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