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忆往昔之打镲

已有 3510 次阅读 2022-4-8 22:5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就读的晓光小学在城乡结合部,很普通的学校。但学校有一支鼓号队。鼓号队当时是有些炫耀性的配置。在立山区(鞍山市市区的三个区之一)所有小学中,只有两支鼓号队。比较多的是女生组成的腰鼓队,晓光小学也有。

 

鼓号队本质上属于乐队,应该跟我毫无关系。但阴差阳错,我被拉进了鼓号队,担任镲手。当时我读四年级,是小学期间最像好学生的时候。或许是班主任闫老师的推荐,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校团委吴颖老师找我谈话,坏孩子的心理惯性还以为自己惹了什么麻烦,惊动了校领导。原来是让我参加鼓号队。负责领导该队工作的吴老师认为,我学习好,人就聪明,也能当个好的镲手。这个逻辑可能有不止一个问题。但我当时既不会拒绝,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边界,稀里糊涂就答应了。

 

鼓号队乐器包括两个大鼓,八个小鼓,一个小镲,当然还有号。不知为什么没有大镲。小鼓是女生挂在前面打,打鼓是男声吊在前面打。两位大鼓的鼓手是不在一个班级的石洋和本班同学何晓安(名字可能不对,姓不会错)。八位打小鼓的女生似乎都不熟悉,现在完全想不起名字了。何也是关系很一般的同学,没有吵过架,也没有来家里玩过。号队有些同学关系还不错,如关立杰和曹宏光都到家里玩过。号和腰鼓都可以带回家练习。大鼓和镲不需要,只是在学校一起练习。小鼓是不是带回家不记得了。

 

每周有固定的练习时间,似乎不完全是课后,就是也占用课堂时间。反正那时候是否听课也无关紧要。鼓队和号队分开练习。鼓队开始在教室内练习。鼓和镲的“谱”是相同的,有三节还是五节,现在只能记得第一节(但不知道对不对)

1-2----1-2----1----2----3----4----1-2----1-2----1

记牢“谱”对我来说很容易,难的是节奏。我节奏感比较差,意味着我自己按打,后来可能无法与鼓保持相同频率和相差,即紧随着鼓响。因此后来就是跟着鼓声打镲,本来就是要求在镲音在鼓声后面。只是这样比较被动,也比较紧张,一直在听着鼓点。而且反应速度也不是我的强项,听到鼓响马上打可能还是慢了。更糟的是我比较喜欢“思想溜号”,精神不能开小差也不舒服。

 

后来要到室外练习。因为鼓号队是在行进包括走正步中表演。这对我就更有挑战性了,队列一直是我的弱项。平时就走不整齐。如前所述,打镲本身也需要集中精力。要走好就更劳神了。

 

真正当众表演的场合只有很有限的几次。印象比较深的是小学生运动会接受检阅,好像有两三次,有区里的运动会,也有市里的运动会。还可能有外事活动,欢迎重要外宾。当年重要的外宾要到千山观光,都有小学生列队欢迎。记得欢迎过西哈努克亲王,但当时还没有参加鼓号队。参加以后欢迎过谁,想不起来了。

 

不管怎样,打镲这差事一直没有什么乐趣。很吃力地勉强胜任鼓号队的位置。没有相关天赋,节奏感和反应速度都不行。坚持到小学毕业,自然退出。我一直怀疑吴老师后悔她的选择,但是练习很长时间了,也无法换人了。不过她没有批评过我,最有批评意思的话或许就是“动作机械”。我当时理的解,不是表扬,但也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

 

到三十中后,因为小学在鼓号队干过,成立军乐队时又叫我去了。那个军乐队是有各种管乐,不是小学的鼓号队只有小号。演奏的主要是成年人,似乎也不是学校的教师,推测是社会上招的“雇佣军”。我的位置还是小镲,不过另有大镲。参加过一两次练习,或许是因为别人抽烟,因此有些乌烟瘴气的感觉。然后我就不辞而别地退出了。也没有人找我,算是不了了之了。那个军乐队参加了中学生运动会,但没有下场接受检阅,只是在观众位置上演奏。我在自己班级的位置上听了,并不觉得离开有什么遗憾。


两次当镲手比较,从当断则断及时离开看,初中确实比小学时候成熟了。在很多时候,不要怕麻烦而委屈自己,因为委屈了自己,还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忆往昔之放鞭炮

 

忆往昔之穷游吃住

 

忆往昔之故友

 

忆往昔之初入幼儿园

 

忆往昔之母亲的工作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及对老师失望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续兼说家长老师

 

忆往昔之幼儿园小朋友

 

忆往昔之首次乘海轮上海往返

 

忆往昔之童年乘火车启示

 

忆往昔之生病看医生吃药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忆往昔之手术

 

忆往昔之手术补记今昔护理

 

忆往昔之门诊部医生闹的笑话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2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后记

 

忆往昔之挠痒捶背

 

忆往昔之小木匠

 

忆往昔之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外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母亲在祖父家

 

忆往昔之父母的忧虑

 

忆往昔之中学时的工作意向

 

忆往昔之家教讲理篇

 

忆往昔之家教惜福篇

 

忆往昔之家教独立篇

 

忆往昔之挨父母打

 

忆往昔之背主席诗

 

忆往昔之出师傅坑

 

忆往昔之小学试读

 

忆往昔之插班入学

 

忆往昔之抗大小学

 

忆往昔之无电视时的除夕夜

 

忆往昔之“反标”事件

 

忆往昔之小学时的“创新”

 

忆往昔之少年“军迷”

 

忆往昔之热极凉来

 

忆往昔之不敢下山

 

忆往昔之杀鸡

 

忆往昔之童谣

 

忆往昔之吃蛋

 

忆往昔之养鸡

 

忆往昔之养鸟

 

忆往昔之养青蛙

 

忆往昔之白日说梦

 

忆往昔之撒豆成兵

 

忆往昔之左右互博

 

忆往昔之养螳螂

 

忆往昔之养蝈蝈

 

忆往昔之养蟋蟀

 

忆往昔之折纸

 

忆往昔之制作

 

忆往昔之拆解

 

忆往昔之养鱼

 

忆往昔之喂鱼

 

忆往昔之换水

 

忆往昔之月饼

 

忆往昔之元宵

 

忆往昔之小学的美女同学

 

忆往昔之育儿故事

 

忆往昔之对门大娘

 

忆往昔之朗诵

 

忆往昔之唱歌

 

忆往昔之洗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333102.html

上一篇:抗原自测2
下一篇:核酸检测38
收藏 IP: 101.87.40.*| 热度|

6 王启云 武夷山 王安良 谢钢 范振英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