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忆往昔之吃蛋

已有 4174 次阅读 2019-4-5 10:22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童年, 记事, 回忆

能体现出当年我与周围小伙伴生活不同的,在日常饮食方面或许莫过于吃鸡蛋了。人家都是过生日才能吃到整个的鸡蛋,包括大体上还算门当户对的太太,她记忆中也是过生日才有整个的鸡蛋吃。我的记忆中,母亲和我每天都各吃一只鸡蛋,过生日可以吃两只。吃鸡蛋的习惯保持现在。早餐有一个鸡蛋算是标配,在宾馆吃自助早餐有荷包蛋可能吃两只。女儿小时,也接受每天吃一只鸡蛋。让她吃两只,就需要略施小计。不过女儿很相信父母,因此让她中计不难。但她现在连一只也拒绝了,除非是荷包蛋或许勉为其难吃一个。

 

当年每天吃鸡蛋的主流方式是水瀑蛋或者白煮蛋。前者只是发音,因为没有见过这种蛋的正式名称。我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们家自创的一种鸡蛋煮法,当然我没有做过调研。其实是最简单的吃法,在炒菜的马勺里,把水烧开,把鸡蛋打入沸水中。如果鸡蛋足够新鲜,蛋清能把完整的蛋黄包住。放入盐,煮沸一段时间,就可以食用。煮沸时间不同,蛋黄可以呈现粘稠流体到松散固体几乎连续的变化。水里除了加盐外,也可以放葱花和香油。我后来还放些胡椒粉。这种简单煮法,在上海是煮红糖鸡蛋或者酒酿鸡蛋,总之都是甜品。变成咸汤,只在家里吃过。

 

白煮蛋更简单,把鸡蛋洗干净,连同冷水放到锅里煮。水开后再煮三、五分钟即可食用。蛋黄还是随煮的时间长短从粘稠流体变为松散固体。白煮蛋完全没有咸淡,吃的时候要用酱油。后来偶尔也用过细盐。

 

父亲不喜欢水瀑蛋和白煮蛋,他说有屁臭味。小时候我很认真地品味过。煮熟的鸡蛋,闻起来淡淡的味道,隐隐约约确实有一点点像屁臭;吃起来,完全没有屁臭味。他喜欢吃油煎的荷包蛋,或者炒鸡蛋。荷包蛋我也喜欢,但不是天天做。炒鸡蛋在我当时的印象中,品级比较低。水瀑蛋水煮蛋和荷包蛋都要求蛋新鲜,不然蛋清和蛋黄会混在一起。什么鸡蛋都可以用于炒鸡蛋。母亲和我吃蛋时,父亲有时还吐槽,“一口一毛五”。这是夸张的修辞。从私人手里购买,一只鸡蛋在一毛到一毛三之间,鸡蛋虽然不大,一口也吃不完一个。

 

一天能吃两只蛋,除了生日,还有所谓鸡蛋节,现在回想推测是端午节。当时“破四旧”,不强调过节的传统,但节还是照样过。生日和鸡蛋节吃的蛋都是白煮蛋。我们家似乎信仰天天平等,生日节日等都不太在意。端午节的鸡蛋不能保证。有一年就跟平时一样,没有额外的白煮蛋。我跟母亲抱怨,其他小朋友都上学带着鸡蛋,我没有。她说我们家天天吃鸡蛋,没有鸡蛋其实无所谓;人家带着鸡蛋,因为他们平时不吃,所以稀罕。说到稀罕,确实有小朋友鸡蛋不舍得吃拿着把玩,最后都臭了。这可能也是我们家不在意节日的原因,按当时的平均饮食水准,我们家可能天天都像过节。

 

更重要的也许是,早期家庭教育有助于我形成不与人比的观念。人家有的我不必有,人家要的我可以不要。因此多少有些无可无不可的疏懒,就是现在所谓佛系。在人生的关键处,例如高考时,不利于放手一搏。但从长期看,或许利大于弊。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忆往昔之放鞭炮

 

忆往昔之穷游吃住

 

忆往昔之故友

 

忆往昔之初入幼儿园

 

忆往昔之母亲的工作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及对老师失望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续兼说家长老师

 

忆往昔之幼儿园小朋友

 

忆往昔之首次乘海轮上海往返

 

忆往昔之童年乘火车启示

 

忆往昔之生病看医生吃药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忆往昔之手术

 

忆往昔之手术补记今昔护理

 

忆往昔之门诊部医生闹的笑话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2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后记

 

忆往昔之挠痒捶背

 

忆往昔之小木匠

 

忆往昔之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外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母亲在祖父家

 

忆往昔之父母的忧虑

 

忆往昔之中学时的工作意向

 

忆往昔之家教讲理篇

 

忆往昔之家教惜福篇

 

忆往昔之家教独立篇

 

忆往昔之挨父母打

 

忆往昔之背主席诗

 

忆往昔之出师傅坑

 

忆往昔之小学试读

 

忆往昔之插班入学

 

忆往昔之抗大小学

 

忆往昔之无电视时的除夕夜

 

忆往昔之“反标”事件

 

忆往昔之小学时的“创新”

 

忆往昔之少年“军迷”

 

忆往昔之热极凉来

 

忆往昔之不敢下山

 

忆往昔之杀鸡

 

忆往昔之童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71550.html

上一篇:人之病札记4
下一篇:飞鸟看共度,闲云相与迟
收藏 IP: 218.18.162.*| 热度|

4 郑永军 韩玉芬 杨正瓴 夏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