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忆往昔之老师怼人金句

已有 3502 次阅读 2022-5-4 22:55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小就不太听老师讲课,因此老师的谆谆教诲都没有什么记忆。印象深的是老师随口怼人的佳句。晓光小学第一位班主任老师咸玉兰咸老师的话,记住两句。还有就是一句是高一的数学老师韩英韩老师的。

 

咸老师怼的不是我,是班上其他同学。有位同学做是什么错事,被咸老师批评,同学辩解,“是某某让我干的!”咸老师大喝一声,“他让你去死你也去?”这句话对我还是很有触动。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被人唆使甚至命令并不是免责的理由。服从,很多时候并非是美德,只是懒于思考。所谓civil disobedience,其实是精神力量的体现,也是文明优势的所在。

 

还有一次,班上检查作业。有位同学说自己把作业放在家里忘记带了。咸老师又大喝一声,“吃饭你怎么不忘?”关于遗忘有各种复杂的理论,例如Freud认为是遗忘是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压抑不愉快的记忆进入意识。我个人倾向于咸老师比较朴素的常识,日常琐事中的遗忘出于对重要性的低估。我现在未老先衰,有些丢三落四。这些其实提供了认识自己的机会,对我而言到底什么重要。

 

韩老师是直接怼我。数学课上,老师讲题。自我感觉有更简单的解法,就在下面嚷嚷,“这也太麻烦了!”韩老师懒得搭理我,直接怼回去。“麻烦?人活着就是麻烦!”当时没有觉得,后来越来越觉得是至理名言。大学期间反复读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其主题或就如书中所说“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大致接近韩老师的意思。后来知道有更多中西古代圣哲也有本质上类似的说法。老子所谓“多易必多难”,Hesiod所谓“通向善德的路遥远陡峭崎岖不平”,基督所谓“宽门大道通毁灭,窄门小路到永生”。韩老师的话高中生听来言简意赅,“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一般来说,我不太介意被人家怼,因此也忽略了怼人金句。好不容易凑出上述三句,三生万物。咸老师的话,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韩老师的话,如化骨绵掌,后劲无穷。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忆往昔之放鞭炮

 

忆往昔之穷游吃住

 

忆往昔之故友

 

忆往昔之初入幼儿园

 

忆往昔之母亲的工作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及对老师失望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续兼说家长老师

 

忆往昔之幼儿园小朋友

 

忆往昔之首次乘海轮上海往返

 

忆往昔之童年乘火车启示

 

忆往昔之生病看医生吃药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忆往昔之手术

 

忆往昔之手术补记今昔护理

 

忆往昔之门诊部医生闹的笑话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2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后记

 

忆往昔之挠痒捶背

 

忆往昔之小木匠

 

忆往昔之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外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母亲在祖父家

 

忆往昔之父母的忧虑

 

忆往昔之中学时的工作意向

 

忆往昔之家教讲理篇

 

忆往昔之家教惜福篇

 

忆往昔之家教独立篇

 

忆往昔之挨父母打

 

忆往昔之背主席诗

 

忆往昔之出师傅坑

 

忆往昔之小学试读

 

忆往昔之插班入学

 

忆往昔之抗大小学

 

忆往昔之无电视时的除夕夜

 

忆往昔之“反标”事件

 

忆往昔之小学时的“创新”

 

忆往昔之少年“军迷”

 

忆往昔之热极凉来

 

忆往昔之不敢下山

 

忆往昔之杀鸡

 

忆往昔之童谣

 

忆往昔之吃蛋

 

忆往昔之养鸡

 

忆往昔之养鸟

 

忆往昔之养青蛙

 

忆往昔之白日说梦

 

忆往昔之撒豆成兵

 

忆往昔之左右互博

 

忆往昔之养螳螂

 

忆往昔之养蝈蝈

 

忆往昔之养蟋蟀

 

忆往昔之折纸

 

忆往昔之制作

 

忆往昔之拆解

 

忆往昔之养鱼

 

忆往昔之喂鱼

 

忆往昔之换水

 

忆往昔之月饼

 

忆往昔之元宵

 

忆往昔之小学的美女同学

 

忆往昔之育儿故事

 

忆往昔之对门大娘

 

忆往昔之朗诵

 

忆往昔之唱歌

 

忆往昔之打镲

 

忆往昔之洗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337034.html

上一篇:致敬新时代领跑者
下一篇:核酸检测50暨抗原自测7
收藏 IP: 101.87.40.*| 热度|

9 齐彦收 郭战胜 王安良 刁承泰 周忠浩 李学宽 张晓良 孙颉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