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忆往昔之制作

已有 3232 次阅读 2020-1-19 22:55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制作, 记事, 回忆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这是两回事儿。我或许心勉强算灵,但手确实是笨。制作过的东西很有限,回忆起来倒是简单。

 

我制作的多数都是属于武器类,因为没有地方可以购买。这似乎有些“侠以武犯禁”的意思,也是需求驱动的创新。最多的是弹弓,前后有好几把,几乎可以算量产了。弹弓首先要有个弹弓架。我用的都是粗铁丝弯成的,这应该不是我能做,但哪里来的,想不起来了。有些小朋友用丫型树杈,我没有用过感觉上半部分截面太小有些危险。弹弓用的弹射橡皮是我自己绑上去的。可以用医院中的输液橡胶管,但刚度有些太大就是太硬,把橡胶管一分为二,似乎正合适。有时候用自行车甚至汽车的橡胶内胎,也有时候用橡皮手套,剪成橡胶条。后面再绑块皮,包弹丸用。所谓弹丸,其实就是石子;备有钢珠和石球,但舍不得用。每次弹弹弓多少有些提心吊胆,担心发射出事故,石子碰了握着弹弓架的手。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但我还是担心。我射弹弓主要是打鸟,但从来没有打着过。弹弓瞄准很难,所谓瞄准其实仅是做个样子,弹出去碰运气而已。石子撞到十几米以外的小鸟,不论是停着还是飞着,都是小概率事件。弹弓也用于打人“实战”。在晓光小学时,学校里市区孩子与远处另所学校的郊区孩子互相扔石子,我用弹弓打过对方。双方相距很远,中间一片农田,还有小河沟,至少百米以上。扔石子基本打不到,估计弹弓射程也不够。正是因为反正打不着,才凑凑热闹,重在参与。

 

我更喜欢玩一种简易弹弓,制作也简单。两个铁环上各套橡皮筋,两条橡皮筋另一端套在一小块布条两边的洞里。直接把铁环套在手指上弹射。力量很小,射程只有一两米,弹丸用纸团。这一般是在教室中打人,击中也不很疼,稍有感觉而已。因为目标大距离也近,命中率不低。这个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是玩具。

 

打人的还有种弩。用铁丝弯成枪架,上面前方系橡皮筋,后面铁丝有凸起。一两厘米长短棍套在橡皮筋上,卡着后面的凸起。激发的扳机其实是L型铁丝。扣动时抬起短棍,高过凸起,就弹了出去。这种弩的好处是非常安全,绝对不会打到自己的手,缺点是射出的短棍完全不可控,就是毫无准头。射程与短棍材料有关。金属丝最远,我用过铝丝,克丝钳就可以剪断,而且断口有些锋利。我觉得多少有些杀伤力。也可以弹木棍。平时玩最多的是用纸卷成短筒,弯成V字型。射程很近,但打中也没有任何危险。装铝棒勉强可以算武器,射纸卷无疑是玩具了。

 

还制作过真正有些杀伤力的武器。用纸折的所谓“火箭”,下面剪成两个钩的流线型纸。钩着猴皮筋,可以弹射。距离不远,打中也不太疼。我改装一下,在纸折的火箭前面加个“弹头”,注射用的针头。用手拿猴皮筋有危险,我把凳子翻过来,成为发射架,两个凳腿之间挂上猴皮筋,用垂直方向的恢复力发射。后来研究NES知道,那是纯粹的非线性恢复力,没有线性项。这种分运载部和战斗部的飞箭,在两三米外,仍能扎入厚纸壳板。我在家里用这种方法练习打靶。量产,数量很少,只有两、三发。自己也磨过匕首。我的加工工艺,钢铁都不行,只能打磨铝。我曾把一根直径不到一厘米的铝棍,用钢锉刀磨出个尖头。这个可能只是象征性武器,给自己壮胆,实战应该不如长柄的螺丝刀。我当时想要的武器其实是电工刀,但没有。顺便一提,我拥有过最有杀伤力的是化学武器,硫酸。母亲从单位拿回些废硫酸,刷厕所用。开瓶还冒着白烟,能让抹布碳化,应该有一定浓度。我用眼药水瓶先后偷偷吸了三五瓶,放在家里做防身之用,当然从来没有用过。那时传闻有入户杀人抢劫的,因此准备了硫酸。我这种“杀伤性”武器只准备用于看家护院。有些像现实版的电影《小鬼当家(Home Alone)》,只是没有人闯进来。我胆子很小,所以必须准备好武器。这可能就是《史记·孔子世家》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或者是Reagan总统所谓peace through strength。硫酸瓶不敢随身携带,怕不小心出来伤到自己。防守性武器与进攻性武器不同,家里有汽油,有条件研发燃烧弹,但看家护院用不上,不然先把自己家烧了。

 

也有非武器类的制作,都停留在样机阶段。先说个电风扇。旋转的叶片是我父亲用木头削的,如我在《忆往昔之小学时的“创新”》所述。电动马达是从玩具电动坦克上拆下来,《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7》有拿那个坦克玩具的照片。做个铁丝架子,支起马达,输出轴上固定叶片,就是个电风扇了。这个说起来有些像工程问题了,属于组合创新。我想到叶片可能飞出去,所以在前面有装个铁丝编的网挡一下,但叶片没有飞出过。

 

还有船,或者说是水面漂浮物。一种是折纸船的改进版。纸船在水中不持久,即使锡纸折成的也不行。木头当然应该好多了,但削成流线型的工艺我不掌握,何况原材料也未必有。偶然发现一种生物材料,乌贼鱼的石灰质内壳即墨鱼骨。墨鱼骨为流线型,样子像舢板船。重量轻,可以浮在水面上,而且不吸水,可以长时间漂浮。墨鱼骨一面有硬壳。用一细棍粘上长方形纸片,插在墨鱼骨没有硬壳那面的中心。浮在水上,看起来就像艘帆船。我还尝试过研制有动力的船,但没有成功。用玉米杆五根扎成类似竹排。不过五根玉米杆不是并排放,船头中间一根突出,船尾两边的两根拖后。这样船尾可以系猴皮筋,弹性恢复力驱动螺旋桨,就是个小木片。但有许多技术困难,恢复力释放太快,玉米杆强度刚度都不够,橡皮筋不能张太紧和转太多圈,而且木片和橡皮筋的固定比较难。反正是没有制成。

 

如果不算搭积木和装一种用螺丝固定的金属组合玩具,动手制作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些了。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忆往昔之放鞭炮

 

忆往昔之穷游吃住

 

忆往昔之故友

 

忆往昔之初入幼儿园

 

忆往昔之母亲的工作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及对老师失望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续兼说家长老师

 

忆往昔之幼儿园小朋友

 

忆往昔之首次乘海轮上海往返

 

忆往昔之童年乘火车启示

 

忆往昔之生病看医生吃药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忆往昔之手术

 

忆往昔之手术补记今昔护理

 

忆往昔之门诊部医生闹的笑话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2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后记

 

忆往昔之挠痒捶背

 

忆往昔之小木匠

 

忆往昔之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外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母亲在祖父家

 

忆往昔之父母的忧虑

 

忆往昔之中学时的工作意向

 

忆往昔之家教讲理篇

 

忆往昔之家教惜福篇

 

忆往昔之家教独立篇

 

忆往昔之挨父母打

 

忆往昔之背主席诗

 

忆往昔之出师傅坑

 

忆往昔之小学试读

 

忆往昔之插班入学

 

忆往昔之抗大小学

 

忆往昔之无电视时的除夕夜

 

忆往昔之“反标”事件

 

忆往昔之小学时的“创新”

 

忆往昔之少年“军迷”

 

忆往昔之热极凉来

 

忆往昔之不敢下山

 

忆往昔之杀鸡

 

忆往昔之童谣

 

忆往昔之吃蛋

 

忆往昔之养鸡

 

忆往昔之养鸟

 

忆往昔之养青蛙

 

忆往昔之白日说梦

 

忆往昔之撒豆成兵

 

忆往昔之左右互博

 

忆往昔之养螳螂

 

忆往昔之养蝈蝈

 

忆往昔之养蟋蟀

 

忆往昔之折纸

 

忆往昔之养鱼

 

忆往昔之月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14909.html

上一篇:俄罗斯学术界进入职业化初级阶段
下一篇:苏州寒山寺
收藏 IP: 101.87.41.*| 热度|

2 郑永军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