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封神》要拍好几部,《朝歌风云》是第一部。机缘不巧合,没有在影院里看。《朝歌风云》在某平台上线后,付费会员可看。电影比较长,前后分三次看完。
电影的故事取自《封神演义》及其更早的《武王伐纣平话》,而且只是故事的开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姬昌父子逃回西岐,真正的伐纣还没有开始。主要人物应该都已经登场,周朝方面除姬昌父子外还有姜子牙以及能打的仙人杨戬哪吒雷震子,商朝方面纣王妲己申公豹等。故事的改编有现代意识,主线是寻找天下共主解救苍生苦难,副线是纣王失德丑行暴露于天下。就《朝歌风云》一部而论,副线更为出彩。主线上还没有确定天命所归。
《朝歌风云》塑造了纣王的独特形象。借用Max Weber的说法,纣王是典型的魅力型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或者说是魅力型领袖(charismatic leader),“存在于个体身上的一种品质,超出了普通人的品质标准,因而会被认为是超自然所赐,超凡的力量,或者至少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与品质”。纣王聪明威猛,尤其善于用传统、诡辩、比喻及故事等进行心理操控和蛊惑,让人献身追随至死不渝,这与《封神演义》中的传统昏君形象大相径庭。编创者似乎是理解了从希特勒直到现在的当代史中那些魅力型领袖,才能塑造出这种独特的人物。也只有理解了当代史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微妙,只可意会,一说便俗。众人特别是未来的武王姬发在电影中经历了祛魅(entzauberung/disenchantment)过程。亲眼所见纣王的反复无常,解构了纣王的神圣性和魅惑力。我们这代人其实也经历过这种祛魅,虽然未必以非常戏剧性的方式。或许正是对纣王的塑造和揭露,使得《朝歌风云》远非陈词滥调的《封神演义》可比。
就历史本身而非现实影射而论,商周之际确实是华夏文明发展的转折点。如王国维先生《殷周制度论》开篇所谓,“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朝建立了嫡长子继承,有了君天子臣诸侯、封建子弟等制度,就是所谓以“尊尊、亲亲、贤贤、男女有别”为核心的周礼。由此开大一统帝国的先河,秦汉以郡县代封国只是技术方面的发展。所谓秦制,其实应该是周制,虽然两者王道霸道的比例有些差别。似乎在周之前,华夏其实有些像古希腊,有城邦制的痕迹。
《朝歌风云》中的纣王,或许有些像古希腊的神祗,健壮、强大、聪明、率性、有野心、不道德,以审美的态度生活。相比之下,正面人物,甚至神仙,都更传统,更压抑,以道德的态度生活。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作出种种牺牲。这种转变,可能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从游牧向种植转化的代价。这其实就是中学语文课文所选恩格斯《论权威》中所谓,“如果说人们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末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它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我现在理解了当年中学同学的不理解。
《朝歌风云》应该算很好的电影。在人物、故事和特技的背后,创作者清算了历史,虽然还看不出是否面向未来。
观影博文
蛮云瘴雨晚难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