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的空间》完成于1929年, 1930年收入《沈从文甲集》由神州国光社出版。未见在期刊上发表,虽然小说的章节结构挺适合连载。收入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的《沈从文文集》第五卷(后面引用的页码都是这个版本)。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也是1929年,学校是滨江xx私立大学。该校位于吴淞,进上海市区有火车,淞沪铁路。吴淞在黄浦江入长江处,吴淞口附近,现在属宝山区。学校的原型推测是中国公学。以现在的角度看,中国公学较为接近大专,报考不需要高中文凭,而且还设有高中部。这部小说,像沈从文的许多其他作品,有很强的自传色彩,或者说,作者自身的经历是创作的源泉。沈从文1929年在中国公学中文系当教师,开始追求外文系的在读女生张兆和。张兆和当时非常抵触,但时任校长胡适积极促成。张兆和离校后,两人1932年正式订婚,1933年结婚。顺便说一句,两人背景差别太大,其实并非佳配。原因不仅是两人一度分居,男方也有出轨,更是双方始终缺乏充分理解。小说《冬的空间》中男主人公教授A有些像沈从文,仰慕男主人公的几位女生都不像张兆和。她是坚决拒绝,沈从文甚至以自杀相逼,小说中倒是有位女学生思恋男教师不得,自杀未遂。小说主人公的妹妹玖原型应该是沈从文的九妹岳萌,他带着她在上海,但似乎没有在中国公学旁听,后来随沈从文去了青岛大学。以下只说小说,不再索隐作者。
小说主人公是一名作家兼教授,27岁。小说主要是他与妹妹玖和几位仰慕他的女生的交往。小说中的所谓教授,似乎只是教师的意思,并非现在意义上的职称。他为了稿费拼命写文章,身体不好,常留鼻血,后来因此住了医院。生活很困窘,“写成了的一部小说是已经被人家用一种很客气的理由退回了,把它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第二次失望也得到了。现在各学校皆只有一个月就得放假,书业既极其萧条,相熟的地方无从拿一点钱,换一学校又不相宜,若是仍然搬到上海去住,则用什么来对付房钱同伙食?上海不是北京,一住下来可以半年不名一钱,北京既不能凭空飞去,租界上那里找得到生活?并且不大明白自己性情让他来到这里教书的人,还会以为年青人毫无恒心,见异思迁,把固有的(职)业放下又去流荡各处敲诈,为不可救药。自己生活虽不一定当在完全处努力,不过把这误解的方便给人,也仍然是一种痛苦。还有,穷使他在过去成为许多人不欢喜的人,如今是仍因为穷,无法在生活上认真了。(p. 58)”主观上也不太适应教授的生活。“人是浮在比水面还轻柔的一种生活上头,因为缺少力,我的心,就只能在别人生活巨浪后面摇荡如醉。我从没有去自试向我所欲达到的方向驶去的气力,也缺少这近于吓人的雄心,因为心的柔软,到近来,就索性连平凡的欲望也没有了。(p. 27)”但仍有种莫名的追求,“事业同金钱都不是使人生活向前的东西。名誉也没有用处。(p. 15)”小说没有明确地说到底是什么。
男主人公A的青年文人形象多少有些俗套,有才,孤傲,羸弱,贫困。几个女生形象更生动鲜明。A的妹妹玖16岁,大学外文系一年级旁听生。不谙世事,天真烂漫,被其他女生称为“小羊”。随后出场的似乎是中文系的女生五小姐和玉小姐。两人为学业的事情,一起去找A,五小姐问A借书,钱锺书在《围城》中这样评论借书,“女人不肯花钱买书,大家都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五小姐记忆超群、博览群书、有诗才、漂亮,偷偷写了封长信,没有勇气发出。仰慕她的男生贴标语造谣A与五小姐在谈恋爱。玉小姐的戏份比较少,也是明智体贴,并且写诗。随后有到A的房间去找玖出场的朱小姐,老实、清秀、功课好、思想活跃、行为柔驯。一直与玖关系密切。后来要到上海去买A的小说,玖送了她一本。校园里也有谣言说她与A恋爱。真正的女主角最有戏剧冲突,出场也最晚。她是玖的室友x小姐,21岁数学系二年级的学生,中人模样。她爱慕A,也知道五、玉、朱都爱慕A,给A的第一封匿名信写了只有一句话“你真是有幸福的人!(p. 62)”她要给玖打毛线手套,然后就梦到A。她非常腼腆内向,从来没有去A的住处或病房探望。别人对她也不理解。A觉得她“真怪,一点不和气,一个样子并不很坏的人(p. 119)”,“这人可能是有病,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见到她总觉得可怜。(p. 119)” 玖说“她常常半夜里做事情,又常常哭,好象一个疯子。(p. 119)”朱说“这女人好象是有痴病,功课好,身体也好(p. 119)”。直到x小姐投江自杀后,A才隐约意识到她的想法。抢救过来后,x小姐烧掉了自己写的信,黯然退学了。
耐人寻味的是,小说对教授有种鄙夷,总是以种揶揄的笔法描写。“在二等头等车厢里,载来了一批有学问,皮肤柔滑,身穿上等细软材料衣服,懂许多平常人不能明白的事情,随随便便谈一点什么就可以在签名簿上画一个到字,于月底向会计处领取薪水的大学教授。这些教授到了车站,下了车,随意又坐到一辆人力车上去,即刻有一个同工人差不多肮脏不体面的汉子拖着车把就跑。于是不到十分钟后,车夫还没有出校门十步,这些教授就站在讲堂上,用粉笔写那些问题,同一群年青人谈着完全与‘天气’‘工人’‘车夫’无关系值四元一点钟的话来了。(p. 25)”“这些上等人下车了,一群车夫皆围拢来找生意。教授之一是哲学家,对雪生了诗意,于是说,‘好雪啊!好雪啊!自然之神秘美丽使人赞美佩服!’另一教中国诗的就吟柳子厚‘千山鸟飞绝’的五绝诗。又另一经济学教授,就提议踏雪走去,以为一面是欣赏美景,一面也实行平民生活。虽车夫如何谦卑客气的请坐上去,说是雪深路滑很不好走,终于没有坐车。三个体面人就在一些穷人所走的雪路上走去了。(p. 72)”还写了扁脸教授,31岁的大二英文教授,非常庸俗,又滑稽可笑。下课后,“全身是粉笔灰的教授夹杂在学生中,凭了那好酒好肉培养而成的绅士神气,如鸡群之鹤矫矫独立(p. 27)”。这种鄙夷,或许就是先前《边缘体验》的后果。
小说种对学生也不客气,除了仰慕男主人公的女生。学生是“一些有福气的人:……学文学,自然会要产生无量数伟大作品。……还有先生咧,教英文,大恋爱之类,还会用英文写情书。……毕业了,也去教书。……一些宝贝。因为家里有钱,或者从更苦的阶级里爬到这里念书,穿新衣,开会,吃茶点或写报告,快活了。……有理由天真烂漫活到这世界上的人很多?……(p. 79)”课堂上,“学生呢,为学分原故耐耐烦烦听着的也总有人,很有心得那种样子忙忙的写着记录的也有人,把心思想到功课以外,或者是一封信,一首诗,一块钱与一件蠢事,也仍然总不缺少这种人。但是课堂外面太阳底下的薄霜慢慢融解又慢慢的化作白烟的事,是没有人想到那美的。挖泥的人跌到沟水里去,爬起时全身浆着墨绿色肮脏东西,也是没有人想到那寂寞的。天空蓝到象海,一个人向天空想到海,心也近于象海一样的寥阔,无边无际,这更不是年青学生有分的事了。学生们全到课堂上做转贩一个上等人的知识去了…… (p. 25)”课余生活,“这些人,就是所谓生命力外溢时时不能制止自己的胡闹,成天踢踢球或说点笑话就可过日子的大学生了。(p. 74)”
该小说关注的是大学中的师生,而不是大学本身。人物的刻画细微精妙,不失大家手笔,虽然似乎不能算沈从文的重要作品。作者是大学中的异类,与大学校园生活有些格格不入。标题“冬的空间”不仅是写气候的寒冷,也是写环境的冷酷。如前面所述,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不入作者法眼。这多少意味着缺少客观的态度,但也不至于对于校园有过于浪漫的梦幻。另外,有些经济细节还是挺有意思。教师讲课的课时费是四元一小时(但有些传记资料说沈从文的课时费是六元),作家的稿酬是三元一千字。物价水平,一双冰鞋二十元。
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1918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当地土著部队。1922年起在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25年任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办事员,不久后离职,先后担任了《现代评论》的发行员和冯玉祥部秘书处的办事员。1928年到上海编期刊《人间》。1928年之前发表的与学生或学界有关的几篇短篇小说,在《边缘体验》中谈过。1929年期刊倒闭,上海公学时任校长胡适聘期沈从文在中文系任教,为一年级开设选修课中国现代文学选讲。1930年到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任助教,讲授新文学和习作,为期3个月。1931年至1932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讲师,开设中国小说史和高级作文课程。1932年在北京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参与发起《水星》和《文学杂志》等,被林语堂聘为《人间世》特约撰稿人。1937年接到教育部的秘密通知,翌日晨随北大、清华的教师撤离了北京。1938年在昆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年底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开必修课各体文习作(汪曾祺回忆中的课程名,推测是各类文体写作的意思)和两门选修课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1946年从云南回北京,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授,并在辅仁大学兼课,同时兼任报刊的副刊编辑。1949年入中央大学研究班学习,随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研究中国古代服饰。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获准返京。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1980年赴美国讲学访问。1988年逝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