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发隔离中,想想学界小说有没有写非典隔离的。似乎徐坤写过,但学界特色不突出,是个言情故事,或者可以叫做非典时期的爱情。还能想到的就是梁晓声校园中短篇小说的结集《毕业生》了,2003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包括首次发表的《隔离日》《毕业生》《选修课》三部,已经过去发表过的《表弟》《婉的大学》《学子》和《贵人》四部。《表弟》和《婉的大学》篇幅稍大,另有单行本,以后单独谈,这里就不说了。故事主要发生在本世纪初,按我对学界小说的分类,已经进入职业化及其反抗阶段。但按作品的氛围,仍处于经济大潮的年代。
《隔离日》发生在非典大规模扩散的日子,就是2003年春。中文系大三学生徐倞因被怀疑接触过疑似患者而被隔离在医院。他隔壁是同时被隔离的教政治的乔老师,学校政治教研室主任。徐倞因为在一次校外专家的《红楼梦》讲座上被夸奖,有了才子之名。在政治课上没有认真听课,与乔老师也有些语言冲撞,被乔老师约谈。乔老师的弟弟刚从北京来,乔老师自己又发了烧。于是两人一起被隔离。乔老师是刻板的教师,相信电视新闻,让人觉得有些“左”。徐倞则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建议学校早日开展预防。在隔离中,两人在网上沟通,慢慢消除隔阂。确切说,是乔老师受到了教育。他弟弟被排除了“非典”,他们都解除了隔离。后来乔老师的课讲了从“非典”疫情爆发谈到体制利弊,似乎遇到些麻烦。他辞去了教研室主任,到时间退休,与老伴儿一起回了老家。
《毕业生》是个校园言情故事,多少有些俗套。“最像大学女生的女生”姚枫暗恋“无愧于中文系学子”的宋雨,但宋雨一直对她视而不见。姚枫正式与宋雨打交道,是向他主编的中文系学生刊物投稿,他认真修改后加按语刊出,其实宋雨也暗恋着姚枫。毕业时,中文系一位专门为指导宋雨而准备重新招研究生的老教授,不幸病故了。他没有把握凭分数胜出,放弃了考研。姚枫为减轻父母负担,也不准备考研了。他们都没有找好工作。姚枫出钱租了15天房子,两人同居。到期后,姚枫自行离开,约定双方三年后再联系。从开头到结尾,主要是宋雨在回忆和感慨。
《选修课》算是典型的学界故事了。男主人公是讲文学欣赏选修课的曲老师,他一心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但学生并不需要。他本人曾是作家,主编过文学刊物,关张后到高校教书。女主人公是班上学生赵晓兰。他父亲因为热爱文学而潦倒落魄,罹患癌症。她由此对文学非常反感,但阴差阳错考入北京一所著名大学时被调剂到中文系。赵有个男友张传嘉,来自江浙农村,典型的文学青年,被曲老师喜爱。大学里选修课地位尴尬。“选修课选修课,在大学里,不过就是那么一种意思。教的也罢,学的也罢,相互配合点儿,相互照顾点儿情绪,才算双方明智。如果有一方不明智,关系必僵无疑。说到底,维持双方关系的,不就是那选修课的学分么?(p. 115)”“现在大学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学生欺负老师,尤其欺负选修课老师,动辄以不选某某老师的课作为对老师的‘杀伤性武器’。而选修课老师呢,慑于此,有时免不了产生迁就甚至讨好学生的心理。这么一种关系下,就能真的体现出学校以学生为本了么? (p. 118)”故事开始时曲老师与赵晓兰因为作业有些冲突。后来发现曲老师是胃癌早期,同学们都到他家去看望他。师生们欢聚其乐融融,但关于文学的分歧其实依旧。
《学子》最初在哪里发表不清楚,曾与《档案》《贵人》等其他12篇中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学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这是个简单但有些悲情的故事。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大二学子,为有钱大老板的小姐当家教。每周三小时,酬金三百元,路上往返还要三小时。小说故事开始于学子冒着风沙去上课,但迟到了半小时,小姐出去玩了。回忆第一次见面,老板说迟到五分钟小姐就不等了,小姐偷偷捉弄他,把口香糖粘在他手上。又回忆有次上课小姐对知识人的鄙视,大学中最有名的教授的工资,也就与她父亲小助理的一样。在等待过程中,与老板家里的厨师保姆交谈,理解了现实中人有尊卑之别。等了三个多小时后,黯然离去。
《贵人》发表于《上海文学》2002年12期,曾与《档案》《学子》等其他12篇中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学子》。《贵人》也是悲情故事,但比《学子》多些起伏。女主人公素毕业于北京某重点大学哲学系,正在原学校复习,准备考研究生。她父亲已故,患有肾病的母亲当钟点工。哲学不是她的自愿,但她想到北京实现梦想,就服从调剂了。从少女时代她就有自己的哲学。“简单明白通俗易懂一句顶一万句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生存的哲学,实用主义的哲学。(p. 376)”她的生活愿景也很现实。“成为一名北京的知识分子型的女公民,以后嫁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相夫教子,孝养母亲。如此而已,仅此而已。(p. 380)”但她坚持要当公司白领,甚至拒绝了一位老教授指导她研究鲁迅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插句题外话,这也是实用主义的短视。如果她走那条路,毕业时或许正好赶上高校职业化发展的年代。复习考研,没有经济来源,家里也无力接济。她在图书馆看书时认识的朋友芸建议她找包养者,就是所谓贵人。芸自己是历史系研究生,就用这种方式谋生。每月最多服务5次,对方给1800元。这是生活逼迫出来的开放态度。“又非名门闺秀,又非金枝玉叶,为谁守身如玉?我们凭什么相信我们以后的丈夫肯定是处男?(p. 385)”芸给素介绍了据说曾是诗人的自由撰稿人尼尔采。素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反感,尼尔采还给她背诵自己的诗作,后来发现其实是位台湾诗人的原创。后来尼尔采说自己孩子得了白血病,无钱再维持两人关系,但给她预付了两年房租,还给她留下一万元。第二天尼尔采走了,但素没有找到租约也没有找到现金,觉得被欺骗了,大病一场,甚至还怀疑芸。芸解释尼尔采有自杀倾向被送进精神病院,他也曾是芸的“贵人”,但她不知道他精神问题。租房到期,素与芸同住。芸的男朋友是历史系的博士,找工作遇到些问题,跳楼自杀了。芸大病一场,素照顾她。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前两天,素做了刮宫手术。故事在素走进考场时结束。
不知为什么,梁晓声的校园故事中常有死神病魔出没。《隔离日》还算有惊无险,《毕业生》中的看好男主人公的老教授病故,《选修课》中的男主人公曲老师罹患癌症,《贵人》中包养女主人公的诗人发疯,女二号的男友跳楼自杀。这次没有说的《表弟》中男主人公自杀,《婉的大学》中女主人公室友病故。
或许没有充分理由,总是感觉梁晓声的小说有些主题先行。他有志为弱势群体发声,结果看到的都是弱势群体。不仅是人的弱势,学科也有弱势。这些小说反映了经济大潮下中文系的弱势地位。“中文系男生,在各大学的学生中,自尊心是格外娇贵的。有时候甚至表现得娇贵于中文系的女生。其原因尚待分析。之一也许是由于,现在中文系不论在大学里还是大学外,已被视为‘弱势学科’了。‘弱势’所指乃是毕业后择业更困难,就业了工资也较低。而且往前看,也看不到有朝一日能高起来的光明,所以难免自卑。自尊心太强是克服不了自卑心理的现象。(p. 7)”中文系学生要靠英文技能求职。“她们虽然在学着中文,但是她们中却几乎没有谁以中文成绩的优差为忧喜。是的,她们虽然在学着中文,却几乎全体的,一向的以她们英语水平的高低为将来谋职的资格程度。而中文水平怎样,在她们那儿,只不过是人生万不得已之时,谋最差的职业的一种最低的能力。(p. 133)”中文系学生都不想以后与中文有什么关系。“也许全国大多数高校的中文系,只有在这种不清楚的状态下才能继续存在。如果老师们内心都明镜似的清楚着,那他们还怎么教课呢?除非有自欺欺人的本能。(p. 135)”
小说也谈到了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雇佣关系。“说到底,你和学生是雇佣关系。学生交学费,通过学校雇佣了你。你讲他们喜欢听的,你的课就受欢迎。否则,是你摆错了位置。(p. 144)”我觉得这完全是误导,学生那点儿学费远远不够学校的运行费用,学校才是教师的雇主。讲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名教授多得是。作者认为这种所谓的雇佣关系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疏离。“坦率、诚恳而又循循善诱地为着她将来好,指出过她学习方面的什么误区。甚至对学生们这么负责任的教师,在大学里也日渐少了。起码,大学给她这一名学子的印象,已变得是那样了。教的也罢,学的也罢,似乎沟通已越来越少。似乎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自己提前对自己的人生做些周到的考虑,那么大学里几乎无人点拨你。大学似乎越来越是只教你如何应对考试怎样获得文凭的地方了…… (p. 93)”小说也谈到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不同。中学教师学问肯定差些,但没有卖弄的毛病,更无私也更有责任感。在我看来,只是两者职业激励机制不同而已。“文史哲三大传统学科的教授先生副教授先生们,往往几十年如一日,讲义是不曾变过的。即使有所变,主观色彩也大得很。从古到今,从中到洋,每凭个人好恶,自成一家,率性发挥,偏见歧见,曲解误解,充斥课堂。或以仁谤智,或以智诽仁,且仿佛天下第一见识,第一高论。从中获得很强烈的自我欣赏和希望被欣赏,自我崇拜或希望被崇拜的快感。(p. 378)”
小说也提到了考研究生的必要性。“从前,大学毕业是在中国成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前提;现在,如果仅仅是大学生的话,如果一辈子是大学生的话,那么也就一辈子自甘认命地当小知识分子吧!小知识分子只配有是小知识分子那一种人生的质量,这个规则是不言自明的。(p. 134)”
我个人挺有共鸣的是两位女生的对话。“我和你的区别在于,你没兴趣的,为了分数,你也强迫自己学。我不那么委屈自己。除了英语我要认真对待,其他各科,我只要求自己对付个及格就行。(p. 132)”我自己在读本科时也不想委屈自己,主要时间都用在数学上。那些工艺性比较强的课,都是对付个及格了事,虽然许多时候其实比及格还是要好些。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68年高中毕业后,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7年。1974年起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1988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起,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为三年级学生讲文学写作与欣赏。创作过大量小说。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