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须有先生传》最先连载于作者与冯至合编的周刊《骆驼草》,从1930年5月12日到11月3日,包括后来单行本的前12章但缺第10章。1931年,随后两章分别以《行云章》和《续行云章》为标题发表于《青年界》卷1期4(6月10日)和卷2期2(9月20日)。1932年12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其中补全了第10章并增加了第15章。该小说收入许多选本,不一一赘述。我这次读的是《纺纸记》(倪伟编,珠海出版社,1997)中32-130页。该书其实不是学界小说,但仍是学者小说。小说写位学人莫须有先生到乡下读书思考并与不识字的乡民生活交往。如果要索隐一下,主人公莫须有先生就是作者废名,三十多岁的湖北人,具体记录的是他从北大退学在西山读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并思考的经历。因此,该书是作者小说体的自传特别是思想或精神自传。周作人对废名的文字很推崇,过去只读过《废名散文选集》,这次读读小说,也是领略其独到文字的机缘。
小说的故事平淡无奇,就是位学人租了乡民的房子,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起居简单,思想丰富。“世上没有一个东西不干我事,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白云忙(p. 81)”很有些和光同尘与人为善的意思。“说来好玩的,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在于一个朋友之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互相热闹一下子,勉励勉励,不可拆台,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p. 64)”村民中出场最多的是房东太太,简直堪称女主人公,似乎代表了现实因素对莫须有先生的期待甚至限制。例如,给莫须有先生出主意,“以后多谈点故事,不要专门讲道理,那是不容易叫人喜欢听的,而且你也实在不必要人家听你的道理人生在世,过日子,一天能够得几场笑,那他的权利义务都尽了。(p. 62)”在小说最后一章,村民有位女儿去世,惊痛之中,莫须有先生大彻大悟,“于是奇怪奇怪,莫须有先生这一迟疑,万顷思想都集中了,圆一个大圆宝镜,里面排了几个人人字,我们站在地球上去望一下,却又是我们的文字:‘唉唉,余终于生命,今日目此生命为无知也。’于是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莫须有先生传是一笔流水账,可付丙。(p. 128)”故事就结束了。付丙的本意是烧掉,终于没有烧掉,不是付丙而是付印了。
该小说以难懂著称。作者在《序》解释,“若说难懂,那是因为莫须有先生这个人本来难懂,所以《莫须有先生传》也就难懂,然则难懂正是它的一个妙处,读者细心玩索之可乎?玩索而一旦有所得,人生在世必定很有意思。(p. 32)”其实小说字面意思并不难懂。小说语言是纯净的白话,但来源很丰富甚至芜杂,有中国的《庄子》《红楼梦》唐诗宋词等,也有西方的希伯来和希腊神话以及文学经典。即使不知道典故来源,读起来也很顺畅。真正难的是,不知道作者在似乎漫不经心讲故事时要表达怎样的思想。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其后期著作,该小说似乎是作者的参禅过程。平常心是道,修行也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苦寻行迹之后,终于水流花开。这是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因此旁人读来似乎难懂。我对难懂之书有独门利器,就是不要强作解人。只看热闹,不求门道,因此难懂并不困扰我。甚至不妨说,这种有些禅意的书,懂其实是不懂,不懂才是懂。
作者废名,本名冯文炳,1901年出生于湖北黄梅。1914年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武昌教小学。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并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1927年张作霖主政北京时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退学,在西山隐居,后在中学任教。1929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文系,受聘国立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抗日战争中回黄梅县教小学。1946年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3年后晋升教授。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的前身)任中文系教授,1956年任系主任。1967年逝世于长春。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