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前所述,钟点工阳性和妻子单位同事阳性,我们被感染的可能性剧增。前几天有些战战兢兢。加强营养,适当运动,保证睡眠。妻子按照单位要求,天天抗原自测。因为风险比较大,没有常去测核酸。开始我没有测抗原。一方面似乎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如果按照三个月算试剂盒未必够两人都天天测。
家里人相继变阳。第一个是在外面住的女儿,虽然她没有马上告诉我们,参阅《“杨过”六日》。第二位是同住的太太,参阅《“杨过”八日》。那时开始,我作为无防护密接,也天天测抗原,还测过两次核酸。一直到她转阴第三天,我仍然是阴。最后却是最严重的是在养老院的母亲,参阅《发烧记》《急诊记》《留观记》《入院记》。长时间在医院,破防只是早晚的问题。我的设想是,通过家里无防护密接,砥砺一番抵抗力,然后到医院经受各种病毒考验。这就是我年轻时常听说的足球发展方略,“国内练兵,一致对外。”
上大学生早早就自愿离校。开始有些研究生还想留下来。偶尔有学生因阳了请假,但人数很少。但阳了几位后,大家基本上都回家了。目前学校也无力对相关场合进行消杀。本科生还是网上教学。深圳校区开过几次线上专项会议,开始倾向于去留自愿,但后来校区师生阳性病例逐渐增多,呈现多点暴发的趋势。要求留下的研究生,导师要负全责。这样其实就无法留下了。原定线下召开的最后次教授会改线上了,这样我也可以参加。
除了家里外,不少认识的人相继变阳,有同行、同事和学生包括过去的学生,还有在沪亲戚。我意识到长期保持阴性已经不太现实。不仅开始预期的3个月做不到,1个月可能也做不到。应该有第二条防线,或者说plan B,就是阳性后尽量减少痛苦,最后是守住底线,不要有生命危险。为此准备了药品和器械。后者包括按摩用的筋膜枪,测血氧的血氧仪,也为家里的制氧机准备好药品。采集过程有些耽搁,但终究在需要之前都凑齐,因为到现在也是暂时没有需要。
药品一开始尚可以维持。后来出点儿情况。一方面学校所在地有关部门的医药箱没有到,只来了快递封告知信;另一方面,母亲发烧送去了全部最有效的退烧药。家里几乎没有退烧药了(还有些退烧药含量较少的感冒药),这有些危险。无奈之下,妻子开始求助。她联系了刚刚发快递给我的有关部门,退热药还有些,可以叫闪送送来,但费用自理。当然这很合理。送来了一盒泰诺,两盒益气固表止汗的中成药,一瓶支气管炎的溶液。同时,又联系保险公司询问保险附带的医疗服务,客服说现在忙不过来,他已经阳过,可以送一板他剩下的感冒药给我们。也是叫个闪送送来。为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止痛药。一番折腾,家里药稍有增加,略觉安慰。
这些天还是到外面散步,包括妻子阳着但感觉尚可时。多数在周边,也去了几个公园。小区里人很少,外面人也不多。基本上戴口罩,偶尔周边无人时摘下。有次一起傍晚出去散步,到药店买罗汉果;药店没有任何止痛药、退烧药和VC,也没有抗原试剂,甚至没有罗汉果;路上人很少,尤其是饭店里,几乎都没有人;幸运的是在家干货店买到了罗汉果,不过后来再去也没有了。给母亲送药时,顺便在养老院旁的超市买菜;偌大的超市似乎只有两个员工,一个称蔬菜水果贴价签,另一个收款;顾客虽然很少,也排着十余人的队。天气晴好时拍些照片,都没有阳时去了《华山绿地》和《龙华烈士陵园》,她阳后去过《光启公园》和《徐家汇公园》。
我有两次有惊无险。妻子阳的前一天,夜里嗓子有明显难受感觉,但不严重,体温正常,幸运的是第二天好了。还有一次下午低烧37.3°C,幸运的是是当天降下去了。我这些天一直在监控体温,毕竟是无防护密接者。早上36°C,下午上升到36.4°C,夜里回到36°C。2022的最后一天,情况也相当不妙,嗓子有些异样的感觉,体温略低于37°C。
不管怎样,至少到刚刚过去的2022年,还没有变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