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手工课。但父母主要应该是母亲也教过些玩的技艺。总的来说,我不擅长技艺,手比较笨,或者说动手能力较差。但也有例外,折纸似乎还可以。用一张A4废纸,一分为四,重温童年制作。
下面这张照片是纸折的猴子。我更愿意看成是人。这个东西有很大想象的成分,因此是猴子或者是人都无不妥。
下面这张照片是纸折的马,而且是所谓高头大马。当然想象成任何四足动物都无不可。
两者的组合,如果看成猴子,就是大吉大利的“马上封侯(疯猴)”。虽然猴子不够疯而是有些呆。如果想象成人,那应了句唐诗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还会折其他的玩具,不过不再一一再现了。可以折船,真正能在水上漂着,特别是如果用烟盒里面的锡纸折,能漂好长时间。还可以折飞机,本质上是一种滑翔机,用力往高扔,如果做得好,就滑翔着落下来,飞出种种曲线。还有火箭,那需要用动力来发射,通常是根猴皮筋。折车不会,想不出怎么折出车轮。
还有比较静态的,一种胸像似的人。两部分构成。头需要画上五官更逼真。那个头拿下来,翻过来,稍加改造,就是猴子上树。把原来下巴部分剪下来,放在原来头上帽子中间,两边上下小幅运动,剪下了部分就能往上单向运动。这个当然是摩擦力的作用。不过小时候真没有想到追究到底是为什么。
回忆童年时,我有些意外地发现,所有玩的事情,都不是在幼儿园学会的。除了前面说的折纸,还有翻绳,也是跟母亲和邻居小朋友学的。这正像后来,所有重要的知识,都不是在课堂上听课学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古之人不余欺也!”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