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已有 5512 次阅读 2019-9-30 08:17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界小说, 随感, 札记

陈世旭的小说《裸体问题》199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中部分内容以中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过。故事发生在东方大学,时间不是很清晰,时间跨度是五、六年,大致推测是从85年或者86年开始,后来已经是经济大潮兴起。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校园体制的弊端以及研究生们的反抗,下部反映九十年代的校园所受的经济冲击。从校园和校史(担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的闻一多负气离去)的描写看,东方大学其实是武汉大学。

 

书名中所谓“裸体问题”,是中文系八四级研究生况达明要把屈原的《山鬼》改成舞台剧,其中的女鬼要裸体登台。这个剧目三起两伏。先是受到讲《楚辞》课的中文系教授梁守一的强烈反对,他要捍卫华夏文明的纯洁性;支持他们的是35岁的单身女教师欢庆,准备自己登台出演女鬼,但她后来出国了;又有位老师突发脑溢血病故,演出的事情就放下了。九十年代办作家班时,作家学员又有意上演《山鬼》,历经风尘的女学员阿媛愿意登台,但况达明反对。直到东方大学150年校庆,有人捐款资助《山鬼》,终于成演,女主角是况达明的夫人,影响日益广大的舞蹈届新星。“《山鬼》的演出并没有出现很多年前创作者们想象的那种轰动,预期的那场革命根本就连一点影子也看不见。东大各方似乎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许多经历过当初的激动的人甚至想象不出来当初那种激动的缘由,当初有什么必要要争论得那样激烈,那样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舞蹈家以几乎完全裸露的身体的曲线揭示出艺术的真谛的时候,人们想,这一切不是再自然不过的吗?难道还有更适当更具美学意义的形体语言可以取而代之吗?(p. 389)”的确,“裸体问题”只是个缩影。那个时代,高校经历着沧海桑田之变。

 

小说其实是一系列基本独立的故事。欢庆的故事有些戏剧性。她一直特立独行,“不想伤害什么人,也不想取悦什么人;不想干预什么人,也不想就范于什么人。(p. 26)”大学毕业时与官二代陈胜利发生过关系。后来与已婚的著名律师老孟发生关系,他们曾在文革中认识,老孟是记者。老孟成名的案子是为车祸中让陈胜利丧命的司机辩护,该司机因为女友被陈胜利强奸而发疯,有杀人动机,陈垂老的父母要求判司机反革命杀人罪,亲属三十多人上访占领宾馆。老孟作无罪辩护,后来还直接与干预此案的市委书记交锋。因孟介意欢庆的过去,欢庆与他中止关系,并与青年诗人晓雨交往。晓雨强调老孟所代表的时代过去了,但欢庆直言他缺乏力量。后来晓雨向欢庆的大学同学余萍求婚,她思想陈腐姿色平庸,但有70多平的三室一厅房子。欢庆惊诧自己为了摆脱老孟,居然与晓雨滚床单。因此感慨“人有时候很怪,其所作所为同内心的真实愿望往往大相径庭。(p. 85)”最后她决定去澳大利亚继承姑妈的遗产。在若干年后,老孟又接到欢庆从堪培拉打去的电话,寥寥数语撕开了他以为封闭的伤口。

 

另一个有高校特色的故事是中文系晋升。三位副教授申请者,两个名额,真是两桃杀三士。尤其为难的是校学衔委员会副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公伯骞先生,他也是况达明的导师,同事希望他制止《山鬼》上演。三位候选人都是骞先生的嫡出门生,人们要他拍板。范正宇资历最长但著作欠缺,姚长安读书有功夫但表达欠佳上课不受学生欢迎,肖牧夫论著获奖上课学生热捧但是工农兵学员有人认为他学术根基不稳华而不实。范的新著《庄子美学思想浅探》刚被出版社接受,虽然他“确实不是那种患得患失的人。这一辈子,他吃的亏不少,但每次他都能找到一个证明自己并不吃亏的参照系,加之熟谙许多圣人先贤教诲,从而实现心里的平衡。(p. 111)”但再不晋升面子上也实在挂不住。姚长安专心治学,不计功利,生活中木讷幼稚。范的新著纲目和资料都是他的,只是因为姚研究转向清诗就都给了范正宇,范在书中压根没有提这个事情。而且范还没有提供他急需的清人著作。答辩中姚中风发作,在医院中去世。临终前校长答应他晋升副教授,妻子转成正式工,四个孩子由公家养到成年。范正宇也感受到精神压力,想到他在外文系读书一心想出国的女儿的嘲笑,“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不会有什么希望了,你们不能自救(p. 125)”最后答辩的肖牧夫也很紧张。虽然是72年上的大学,但为复习没有回家见临终母亲最后一面,为争取推荐名额把已经怀孕两个月的女友嘉嘉让给市革委会副主任的儿子,答辩时来校读“干部进修班”的嘉嘉目光幽怨地坐在最后一排,她到校后写信约他谈谈但他没有答应。特别是姚中风后,他觉得天平已经偏向姚,人们已经没有心思听他报告,相继离场。结束时没有几人,嘉嘉眼含泪水凝然不动。肖牧夫决定去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美学。小说又倒叙了肖牧夫和嘉嘉在农村恋爱及其分手的故事。他签证办了一年,费尽周折终于成行。“几乎没有一件事顺当过:升学是这样;恋爱是这样;评职称是这样;出国还是这样。(p. 178)”临登机时,嘉嘉赶来送他,他没有回头地走了。他其实无法忘记他们的过去。

 

很有时代特色的是法律系名教授彭佳佩的故事。她与数学家乔博吾都是哈佛博士,49年海归。文革中受冲击,两人相约上吊自杀。因为她体胖身重,没有死成,丈夫没有这样幸运。她一直住在破旧的房子了,下水道堵了,校长带着后勤处长到现场也难以搞定。她丈夫在美国与导师的女儿同居并生有一女。那个女儿回国对她们的房子感到幻灭,不过去看校长的房子,也好不了多少。校长把自己四室一厅的房子让给了公伯骞先生。至于盖起的教授楼,其实住的多是处长。她们没有好房子,但升华了精神。印证了“一切都被物化的工业社会人所面临的只有孤独、空虚和崩溃,而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地方反而不会有形而上的苦恼。(p. 167) 彭佳佩及其美国女儿的故事,被大肆宣传,开“泰斗讲座”,冠名“一代师表”。这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更典型的学界故事是化学系研究生田家宝国内外求学际遇。他从来不看好中国作家,直到如厕时偶尔看了《你别无选择》。他有新的发现,被导师化学系主任尹教授压制,后来尹教授改变了看法,但要求论文的第一作者。他没有同意。导师撤回了对他到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的推荐,而要分配到大别山县城。也反对他与女儿尹敏恋爱,因为她要继续读博士。后来他才知道,系里从MIT聘来的迈克教授支持他的看法,导师才改变观点。他决定听从迈克教授的建议,考托福,到MIT师从迈克教授。临行前尹敏来送行,两人同居。她读本科生时本是况达明的女友,因为对时间控制太紧,又打算读研究生,两人有分歧。况达明与田家宝是室友。况达明很快又与艺术系的女生谈了恋爱,她失恋后在父亲的促成下与田家宝恋爱。他到美国后在迈克组里工作,实验结果交给迈克,迈克自己署名发表了,比尹教授还彻底。迈克给他解释了学界导师与研究生的规矩,如同苏格兰牧羊犬的比赛。“参赛的是牧羊犬,领取奖杯的是牧羊犬的主人。…….自己也是照这比赛规则爬上去的,也是先做牧羊犬,然后才成为牧羊犬主人的。(p. 568)”田家宝学成海归,在深圳某公司当工程师,与尹敏结了婚。

 

说几句与小说无关题外话,我承认那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是学界规矩,而且也并不像初看上去那样不合理,毕竟导师的创意和条件可能起着比具体实施更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不给学生署名而侵占学生的方式实现。学界已经找到了平衡师生利益的办法。正常的惯例是,学生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人们通常认为通讯作者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讯作者甚至署名最后的作者,已经拿到了研究成果荣誉的主要部分。

 

在商品经济中变化最大的是梁守一教授。他当了中文系主任。“商品经济观念是这样锋利地几乎一下子就击穿了他的向来以为坚韧无比的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甲胄,使他陷入陷入那么深刻不可自拔的人格窘境。(p. 328)”他终于同意办作家班。诗人晓雨又回到校园。经过些矛盾后,结果皆大欢喜。作家们有了文凭,中文系挣到了钱。进而请公伯骞先生墨宝盛赞香港大亨梁敬文,梁老板主动提出捐赠达到21世纪水准的礼堂。他甚至想给梁老板荣誉教职,但学校层面没有通过。

 

小说还写了其他研究生。况达明毕业拒绝留校,被领导招回家乡,分到省里唯一所综合大学,又被分到该省边缘县的分校办公室。第一个工作是为总支书记抄写上半年的思想汇报。他逃回母校,留校工作。依旧对现状不满。“如今的大学,教不知为何而教,学亦不知为何而学,混日子罢了。(p. 212)”与他那位艺术系的女友结婚,她虚荣但确实有才华。经济管理系研究生程志,要创办个中国的兰德公司,南方预测咨询开发公司;程志在接受张黎黎采访后,就爱上了她;程志仍像继续组织文学社团红杉社,但搞活动已经无人问津;他决定去江西老区,到历史悠久文风曾盛的边远地区董源村当乡长助理。与乡村小学校长同住。那位校长为引起对学校危房的重视,参与了盗墓案,导致古迹坍塌;程志自己兼任了校长,帮助前校长逃脱,到深圳请张黎黎帮忙找份工作。新闻系的女生张黎黎,高考时是所在城市文科第一名;刚入学的她在81中国足球队击败科威特队后穿着三角裤在窗口点燃自己的连衣裙挥舞,而被称为胜利女神;她爱上在特殊场合举着床单当旗帜的历史系研究生魏振华,后来魏漂流长江身故;张黎黎把外校小男上带到寝室睡觉被导师举报给保卫处,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她到深圳,入职法国独资公司当写字间小姐,半年后当了经理助理,拒绝与内地厂家联手骗公司的钱,被老板称为在中国所见最忠诚的雇员,她还组织了一个独身女人俱乐部。在党校工作两年考取哲学系研究生的戴执中,取得学位入党并到回省委党校任教,很快被任命为经理贪污被抓的党校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戴执中到珠海,发现姐夫生活中另有女人,也从姐夫那里拿到些生意;后来拥有了江海电子应用技术开发公司的股份。

 

小说在东方大学105年校庆典礼结束,如果按武汉大学的历史,那就是1998年。梁守一成为第一副校长,校长尚空缺。“积这几年的经验,他悟出了一条极重要的政治哲理:在中国做事,不妨不说先做,做出了实效,中国人的实用理性自然就会沉默。(p. 384)”他力排众议,办了校庆。校庆之际,梁老板捐赠的礼堂落成,也通过了聘任梁老板为兼职教授,梁老板本人并没有参加。众人纷纷捐款捐物。彭佳佩教授捐出多卷本法学著作的手稿,其实给梁校长增加了出版的经济压力。在美国无固定收入但日子过得充实活跃的肖牧夫捐赠一千美金。戴执中捐款资助《山鬼》排演。程志没能参加校庆。老孟也没有,他应程志邀请,去董源调查案情。“人生来只是为了演一场喜剧或悲剧,又都同样地嘲笑相互间的虚伪表演。(p. 90)

 

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繁复,小说的结构还算清晰,但阅读时多少有些吃力,如果有个人物表或许有所帮助。上部时间仍在八十年代,但已经对朝气蓬勃的前期有了幻灭感,“引起极大轰动效应的也不过是某个大人物貌似睿智深刻却庸俗浅薄得要命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油腔滑调;或某位老得已经口齿不清但坚守在首席位置上的名人义正词严地反复强调自己正在地摊上贱价处理的著作是钦定的盖世之作以及自己是钦定的伟大作家;或某位刚刚放洋归来的风头十足的女强人就她在国外妓院的见闻大摆其谱;或某位状极深刻的研究生的关于中国二十世纪压根就没有文化连语音都是舶来品、中国人必须同西方人杂交以改进人种则华夏文明有望的宏论;或某位刚升起的文坛新星关于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文学更无所谓价值,他之弄文学只是玩文学,是‘流氓大转业’的宣言。(p. 27)”“我们的时代不再可能出现政治的激动不安,不再可能为情感所左右,任何现实的激情,所谓在沧海横流中显示出来的大气魄,大风度,什么铮铮铁骨,什么浩然正气之类,只会显得夸张而空洞。所谓责任感、使命感和英雄主义的事业,所有作为被神圣的火光所照亮而试图成为先知和巨人的人们,在世纪末的挑战正面临自己的终结。这是一种时代精神的终结。(p. 81) “骑士的时代过去了。人们如今更多的只是关心自己。何必在自己的肩膀上压上一些想象的担子。还是少些深沉与博大、少些沉重与忧患的好。何苦来哉!(p. 214)

 

小说也提到高校中的一些痼疾。例如行政力量主导。教授楼“以教授之名始,以处长之实终。学校虽然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自应以前者贵。社会上一般见识,教授也比处长名气大。却又不然。一讲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讲的是对教师实行聘任制,未听说要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的,这就似乎是法定了由后者来决定前者的命运。事实上,一切事情(包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也的确都要后者来做。(p. 166)

 

作者陈世旭,1948年江西南昌。1964年初中毕业往赣北农场务农。1970年由九江县委宣传部借调从事新闻报道。1977年底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1979年创作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由《十月》杂志推荐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学习。1981年调江西省文艺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及研究。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插班学习,1987年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任江西省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转为文学创作二级职称,1993年晋升为文学创作一级。曾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象牙塔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00079.html

上一篇:忆往昔之左右互搏
下一篇:本埠70周年庆祝大会亲历记
收藏 IP: 101.228.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