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女儿回家,中午聚餐后,傍晚全家去看电影。很奇怪,居然没有英语片看,至少家附近的影城没有。后来决定看沪语片《爱情神话》。看过后觉得很不错,当然还是没有到再看一遍的程度。顺便一提,在下午去看电影之前,女儿在家里的电视机上重温惊悚片Silent Hill (2006)。我看了几眼,大量的《圣经》引文,还有Freudianism (如恰看到怪物用大刀(象征penis)破门逼迫门后的女主和女配角警察),感觉有些烧脑,看一遍可能不得要领,就没有看。
《爱情神话(B for Busy, 2021)》是中年男女食色故事。也许我已人过中年,觉得这个名称有些误导,没有看到爱情,更没有神话,虽然在故事快结束时放映部我没有听说过的意大利(?)电影《爱情神话》。英文名称B for Busy也有些莫名其妙。B应该就是男主人公老白,for busy不是固定搭配。或许算是“白辛苦”比较自由的意译吧!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两男三女,都是单身中年人。男士老白自称杂家,画家,家庭厨艺高手,会打手鼓,偶尔写几行诗,这些应该都不挣钱,虽然在家教些成年人包括有位阿尔茨海默疑似病例;他的经济来源似乎是房租。女士李小姐是广告业中人,但两套在沪房产归了英国前夫,带着混血英国女儿,挤在母亲的房子里。女士格洛瑞亚是富婆,“有钱有闲老公失踪”。女士蓓蓓是老白的前妻,因出轨而离婚,职业不详,似乎也非穷人,故事里在学探戈。男二号老乌是老白的朋友和邻居,不知什么欧洲公司的在华总代理,不办展会的展览策划人,反正是无所事事的自由职业者。不过他真是故事中“爱情神话”的担当。自称与索菲亚·罗兰在罗马共度良宵,后来不断与欧洲女子恋爱,没有结婚。得知索菲亚片场晕倒生命垂危后翌日病逝,虽然索菲亚急救后安然无恙。还有些次要的人物,老白的儿子与女友,老白的母亲,老白的房客总拖欠房租的意大利人亚历山大等。
电影写日常生活,男欢女爱,柴米油盐,以老白为视角展开。老白在追求李小姐,格洛瑞亚愿意与老白游戏,两位女士都在老白家过过夜。李小姐过夜后匆匆逃离,没有与正在准备早餐的老白告别。格洛瑞亚过夜后,不仅为老白叫了早点,还以买画为名支付超过老白报价的款项。前妻蓓蓓偶尔也来找他。格洛瑞亚只是逢场作戏,无意发展持久的关系。李女士由于老白的追求用力过猛也委婉地表示停止交往。另一方面,老乌要为老白策划画展,但经费拮据,一直没有选妥恰当的地方。李小姐和格洛瑞亚联手让老白在很有档次的上海美术馆开了画展。老乌积极参与准备,但展出时已经去世。用老乌建议的名称“白辛苦不辛苦”开画展后,主要人物齐聚老白家,看老乌留下的《爱情奇迹》影碟,从汉语片头看似乎是张盗版碟。众人没有说什么,但明显看出对影片不感兴趣。放映过程中,李小姐微信老白主动约喝咖啡。影片到此结束。虽然都是凡人小事平淡无奇,当对话隽永,总体上依然十分精彩。
这部电影多少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点,最突出的是高品位和低姿态。“品位”其实见仁见智难有定论,因此说“高”或“低”也许不合适。只能说,如果是小说的话,足以承接张爱玲所开创、《长恨歌》《繁花》《朝霞》所发扬的沪上小说传统。低姿态则是说小说接地气,反映着沪上里弄生活。那些高楼大厦,只是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若隐若现。各种小摊小店很有生活气息。特别是提到天钥桥路上的蝴蝶酥店,我也许在那里消费过。低姿态还表现为委婉和节制。
电影中主要人物除李小姐外似乎都不是上班族,因此没有充分体现上海的“白领”文化。李小姐倒是典型的白领职业精英。奋斗过,成功过,但一场为嫁给爱情而失败的婚姻几乎把过往的成绩归了零。当然,失败并非是要嫁给爱情,只是选错了爱人。所以在影片开头看话剧时,听到台词“我站在长长的队伍里,等着领我的那一小把糖,队很长,我没排到。”便潸然泪下。而家里有房出租的老白就难以理解这种努力与失落,打起了盹。人生的起伏成为阅历,李小姐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那平常一句“下坡路,走着能不顺吗?”让我也如受棒喝。电影中的几位女性角色比男性角色更有上海特性,更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容易被搞定。用老白的话说,都是造过反的女人。这可能不是上海特性,而是时代特性。
电影的特色还与基本用沪语有关。在上海快30年,而且是血统意义上的上海人,我还是不会说沪语。对沪语并不反感,只是口头语言天赋比较差,没有学会。但听力较强,所以基本上能听懂。沪语本质上是市井口头语音,不仅没有大词空话,而且也没有文艺腔。需要那些方面的表达,必须用汉语。因此影片中有些对白还是讲汉语。
影片中有位鞋匠与众不同,有coffee-break的时间,到时候就歇工。这也未必完全是虚构。我以前认识位鞋匠,像名医一样,多点执业。在家附近那个修鞋点,每周只过来一两次,大致也是名医出门诊的频度。言归正传,还是说电影里的鞋匠,言谈也比较知识分子化,动辄引经据典,口吐莲花,迭出金句。其好为人师指点江山的热情,其世间奥秘我皆知晓的自信,都特别像那些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人。不幸的是,这个世界的糟糕超出他们预料,以至于他们一事无成。我对他们特别了解,因为我年轻时就是那样。颇为有趣的游戏,脑补一下如果这位鞋匠看了电影,会有哪些议论。当然,不以人废言,他随口一句,“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喜欢不喜欢。”确实反映了某种时代潮流,客观性的消解,特别是价值的主观化。
还有个不太清楚的小问题,姑妄言之。老乌真与索菲亚·罗兰一夜销魂吗?我猜测他确实与有地位的洋人熟女偶遇后上了床,但是否真是索菲亚·罗兰不太好说,我倾向于认为不是。老乌出国在八十年代末,罗马相遇在九十年代初,那时候索菲亚·罗兰快六十岁了,老乌的判断是女方四十多岁。他之所以认定是索菲亚,是因为后来在电影院睡着了,醒来睁眼看到荧幕上的索菲亚,很像跟他共度良宵的女子。又据老白说,老乌年轻时就深度近视。加上我个人的经验,看白人都特别像,如果头发眼睛颜色一样,很难辨别。很可能是,老乌确实与某位白人富婆过夜,他自己认为该女子是索菲亚·罗兰。老乌有因此个总代理的虚衔,还得了终身免费居住套房子的实惠。任何有财力的女子都可能提供,未必一定是索菲亚·罗兰。
对于不是特别知识分子的人,《爱情神话》看起来非常“适意”。复杂但不沉重,艰难但不悲苦。我觉得至少值得上海的居民看看。虽然主要讲沪语,但并不难懂,何况还有汉语和英语字幕。当然,知识分子也可以看,因为可以吐槽的地方肯定很多,例如人物缺乏典型性,三女一男的关系缺乏现实依据等。影片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家国情怀,没有权谋机变,没有煽情热泪,没有甜言蜜语,简言之电视剧中最常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几乎都没有。因此推测不适合那些电视剧的爱好者。
观影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