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举办的国际工程力学竞赛前年似乎停了一年,因为疫情。去年再次举办。正好我在深圳。本来周五离开,后来需要到周二才能离开。安排周末为准备参加的学生辅导两次。或许因为那个竞赛没有计入保研加分等,形式也不算新颖,所以学生积极性不是很高。报名的只有十来位。现在的学生考虑事情比我们年轻时想得全面。那时候我们参加竞赛之类只是展示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不太想,至少我自己没有想。这也说明现在的学生机会更多,时间成本更高。
因为学生可能很少,我决定准备PPT讲,这样以后可以重复使用。我记得前年讲过一次。没有用PPT,好像是分析张过去的卷子。既然有两次课4个学时,我还是系统讲讲。
我个人理解,准备国际工程力学竞赛,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要读得懂题目;其二,要会解题目;其三,要能用英语表述求解过程。最关键也是最实质性的还是第二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也要稍加训练,尤其是题目其实译自俄文,在个别词汇用法和冠词用法等还是有些特点。
我的辅导包括静力学和运动学两讲。先用一页PPT概括涉及的知识点,再用一页PPT简述解题要点。接着讲三(静力学)、四(运动学)道例题。最后留两道练习题。每道例题先给出英文题目,说明若干典型词汇。接着是解题思路的阐述,试图探讨如何找到解法。最后是具体的求解。留的练习包括原题、汉语翻译和解题思路分析,但没有解法。除这两讲外,又准备个竞赛说明,有上次带学生到白俄罗斯参赛的照片,特别是学生与那些担任翻译的漂亮的白俄罗斯女生的合影。也有获奖证书。当然,重要的是当年的个人赛和团体赛试卷。
参加辅导的人真是少。只有6位。不过竞赛本来也不需要人多,6人可以组两队了。有人听得很认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鉴于他们的认真态度,除了练习题外,我也让他们把作为样题的试卷拍照用于练习。
经过选拔有6人参赛,不知道是不是参加辅导的6人。结果是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获团体二等奖。只有特等奖获得者是我前年理论力学班上的学生。成绩比哈工大本部要差些。推测他们也是6人参赛,都获了奖。深圳的前两名,在本部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间,后两名在第四和第五名之间。得特等奖的学生说主要是宣传不够,知道学生不多,参赛学生太少。顺便一提,上海大学12人参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获团体一等奖。团体成绩以最高的三位考生成绩记。我前年的理论力学班上有特等奖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运气挺好,两校两位特等奖都在我班上。上大是力学专业学生,80学时的理论力学课,哈工大深圳是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64学时课。上大的竞赛辅导我没有参与。如果明年可以国际旅行,我或许尝试在上大辅导一下。现在这个理论力学班,如果学生认真对待,还是有可能争取团体特等奖,并出国比赛。
总的来说,我对辅导竞赛本身不太热心。归根结底是解题训练,不算是我的强项,而且也有些不登大雅之堂。更主要的是学生似乎也不太热心,或者说热心的学生很少。还有个不太重要的因素,多数学生的理论力学课不是我教,接口不是特别清楚,针对性方面不容易掌握。更何况,疫情期间,就是出线了也去不了白俄罗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