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牛津欧洲史系列中的一部,由牛津大学冠名教授Cyril Mango主编。该书时间上属于中世纪欧洲史,但该系列还专门有一部中世纪欧洲史,只能从空间上看,该书侧重地中海东岸的东罗马帝国。还是用1.25倍速听,播讲的错误很少,平淡但流畅,推测是机器播音。
该书引言声称要改变吉本等著作给人的拜占庭奢靡堕落的印象,但这种努力未必很成功。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篇幅巨大,有许多细节,能给非专业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牛津拜占庭史》提纲携领不蔓不枝,逻辑脉络清晰但画面感比较弱。该书确实更强调拜占庭帝国积极的一面,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不同于吉本写的就是衰亡史。
所谓拜占庭帝国,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该书开始于公元306年,君士坦丁被拥立为奥古斯都。消灭对手统一罗马帝国后,330年迁都在古城拜占庭原址上建立的君士坦丁堡。随后100多年,西罗马帝国式微,410年阿拉里克率领的西哥特人包围并且洗劫了罗马,而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神话传说中的罗马建城者罗慕路斯,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奥古斯都)被雇佣军废黜,通常认为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中世纪史的开端。该书结束于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与建城者同名)十一世阵亡。事实上,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被第四次拉丁十字军攻占,直到1261年才收复。该书名称为拜占庭史而不是东罗马帝国史,或许是作者认为拜占庭帝国本质上不是罗马那种拉丁帝国,而是希腊帝国,其实也就是吉本所谓的“东方化”。
该书内容较为平衡。与传统历史书相比,政治史和军事史的比重比较小,也缺乏细节。最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就是一小段文字就交待了。有一定比例的宗教史,既有基督教内部纷争特别是破坏圣像运动和与拉丁教会教义分歧,也有向蛮族传教的努力和成效。生活史占有一定比例,但细节还是比较少。信息量最大的是拜占庭帝国对于文化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古希腊文献的保存和整理。作者认为,没有拜占庭一代代文化人孜孜不倦留下的手抄本,后人无法得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索福克勒斯等的经典。后来还有经典文献的翻译。这个过去倒是闻所未闻。吉本的《罗马史》说到十字军东征,带回希腊罗马的经典,促进了文艺复兴。
该书较为独特的观点是不强调文明的冲突而强调文化的融合,这符合“政治正确”。这样,拜占庭帝国特别是君士坦丁堡就从文明冲突的前线而变成了文化交流的都市。两种说法其实都有道理,是同一事实的不同侧面或不同描述。只是如果文化交流的结果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与拜占庭帝国的颠覆,未免有些细思恐极。当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还是拜占庭帝国腐朽没落了。过去曾为“白左”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而担心欧洲的命运,现在看还是事实胜于雄辩。面对落下的铁幕,在新欧洲的刺激下,老欧洲或许还有新活力,至少暂时能垂而不死腐而不朽。
或许有吉本先入为主的影响,我听起来拜占庭帝国确实不像中世纪的欧洲,更像东方帝国。有专制帝王,分封的因素比较弱。伴随着的是皇权的竞争极其惨烈,父子爷孙都争得你死我活,而且纷纷寻找外援。本质上是内陆国家,虽然君士坦丁堡在海滨,但帝国没有强大的水师。政治权力较少受到宗教的制约,皇帝实际上也是东正教的领袖。
总体上我觉得该书还是不错的欧洲中世纪史入门书,简明扼要。接着准备听同系列的《牛津中世纪欧洲史》。
听书系列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