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英国史》是牛津大学历史课的指定阅读书之一,由十位专家合作完成。据说“既是入门级,又是专业级。”因为不是很难,原来准备只听一遍。听过感觉很好,就又听了第二遍,但不准备听第三遍了。
该书最吸引我之处是对历史的全面理解。除了以往所读英国史侧重的政治史包括战争史,还有经济史、文化史和科学史等。全方位再现了英国人包括普通人过去的生活。政治史只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专门的部分,平民其实没有必要过于痴迷。这与华夏史学传统不同,“二十四史不过是‘相斫书’,是‘独夫的家谱’(《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是不是可以说,读传统的华夏历史让人聪明,而读现代的外国历史让人有智慧,至少是有更开阔的视野。该书内容丰富,即使在相对最熟悉英国文学史方面,也有些作家我完全没有听说过。
英国无疑是现代民族国家之一,但其实未必有种族意义上的英国人。英国人只是在联合王国即华夏文献所称的英伦三岛上生活的人。最初的原住民不列颠人是凯尔特人,一度被罗马的拉丁人征服,随后的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是日耳曼人。中世纪诺曼与金雀花王朝的开创者威廉一世按照现在的地理应该算法国人,当时也是讲法语。美国的文化熔炉和加拿大的文化色拉,根源还是在他们过去的宗主国英国。迄今为止,不得不承认,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的是英语国家。
最让我觉得意外的事实是英国的常备军建立非常晚,人数也很少。在斯图亚特王朝的17世纪前40年,国王既没有常备军,也没有武装警察,紧急情况下能征召的战斗人员只是两位数。1660年后,长期服役的武装人员仍不到三千人。当然,内战期间的武装人员会有十几万人。1793年,法国向英国宣战时,英国陆军只有区区4.5万人。
总体上,英国人崇尚美德、竞争、体面、效率和目标感,尊重成就、金钱和成功。这正是我始终对英国文化有亲切感的原因。听该书温习英国历史,更能理解,为什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英国往往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即使现在风雨飘摇中的联合王国,自身两易其相,在东欧战争冲突中仍是中流砥柱,堪称“欧洲的脊梁”,远非法国德国等旧欧洲国家可比。
顺便一提,我怀疑该书是机器播音,因为英语比汉语更好。注释说明性的英语准确流利,但汉语的很简单的多音字如“行省”“少量”经常出错,还有些外国人民地名断句不准。
这本书以后还是要通读,最好能找到英文版读。暂时先不听了。初版打算再试试听有些烧脑的《柳如是别传》,过去听的不是全本,只有前面一小部分。
听书系列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