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忆往昔之少年“军迷”

已有 4380 次阅读 2018-5-11 20:12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国际, 军事, 会议

外交上有风吹草动的时候,舆论往往格外关注。推测这时候国际事件比较吸引眼球。其实,小时候,我自己的眼球也被吸引过,对国际问题特别是战争曾十分上心,不仅只是造了“反标”“为世界革命出刀”(忆往昔之“反标”事件)。那时勉强也能算是“军迷”吧!

 

读小学的时候,没有什么功课压力,能玩到一起的小朋友也很有限。所以自己在家里读父亲订的《参考消息》,就成了很享受的消遣。最关心的是国际军事问题。如果当时有网络,没准我也能指点江山一番。可惜,感兴趣时还没有网络,有了网络已经不感兴趣。几近于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尽管苏联当年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现在想不起中国陈兵多少),两国有领土争端而且发生过边界冲突,中国官方看法仍然是,世界主要矛盾是美苏争霸,焦点在欧洲,热点在中东。我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欧洲是美国领衔的北约和苏联掌控的华约对峙。对双方的航母、导弹、飞机、坦克、大炮的数量型号我都了如指掌,当然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对潜艇、洲际导弹的分级等比较专门的知识也有些了解。总体上,华约人力和武器在数量上有巨大的优势,但北约在质量上有优势,但我多少有些怀疑这种质量优势,毕竟没有实战检验。质量不能量化,就难以检验。双方相安无事,多少是由于“核威慑”。美国声称会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如核炮弹、核地雷。苏联似乎很少战术核武器,以战略核武器为主。

 

欧洲对峙,但并没有战争,如雷·马克经典小说标题所谓《西线无战事》。中东是真正在打仗。正好赶上第四次中东战争。每天看报,简直如读小说连载。埃及、叙利亚军队从两路发动突袭,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然后以色列苦苦支撑,慢慢夺回主动。特别是做个穿插,围歼埃及的坦克军团,奠定胜局。真是当时最精彩的读物。我支持以色列,因为是美国的盟国,而苏联是中国的主要威胁。我自觉与国家站在一起,这大概是军迷的共同特点。

 

焦点和热点之外,也有其他战事。比较完整的有安哥拉内战。美国支持的解阵、中国支持的安盟,最后都被苏联支持的人运击败。这多少让我沮丧。主要是古巴直接出兵了。非洲本土军队的战斗力似乎不强。古巴军队出马,简直是神兵天降势如破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后来美国出兵格林纳达,古巴驻军根本不是美军对手。还有扎伊尔出什么乱子,比利时出一营伞兵,马上扭转战局。

 

当年旁观头尾完整的战争还有印巴战争,导致了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具体的战争过程记不清了,但印度得到苏联支持,巴基斯坦是美国和中国的朋友。印象特别深的是,时任外长的布托在联合国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回国后总理辞职把位置让给他,但布托很快就停火承认孟加拉国独立了。还不到十岁的我,真是莫名惊诧,其感受用后来知道的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与中国有关的是印度支*的战争。美军已经节节败退。有印象的只是西贡大撤离的报导。南越的反派大boss好像叫阮文进。正面领袖就是胡志明爷爷呀!越南领导人知道一大串,长征、黎笋、范文同、武元甲等等。柬埔寨的反派是朗诺-施里玛达叛徒集团,名义上正面人物就是西哈努克亲王,住在中国,我们学校还组织沿途欢迎过他。老挝是什么反派不记得了,名义上正面人物是头动停不住的宾努亲王,也长住在中国。“名义上”是说他们好像并不管事。柬埔寨实际领导人是乔森潘,后来大名鼎鼎的波尔布特,我当时真没有什么印象。老挝的实际领导是谁想不起来了。

 

军迷当然也有盲点,对中国的武器装备了解比较少。毕竟我的消息来源是《参考消息》,上面关于中国军备的消息有限,而且不可尽信。例如西沙海战时,外电说中国是某某级(四个字的外国名字,我现在想是马尔科夫,显然与随机过程大师弄混了。如果谁知道,希望能告诉我。)驱逐舰发射冥河式导弹,后来看宣传作品,说西沙海战是舢板扔手榴弹。我当时相信,就是舢板扔手榴弹。

 

多数军迷的智商都比较有限(这话其实是说,高智商的是少数,任何行当都如此),我虽然觉得自己智商正常甚至不低,但当时刚过十岁,智商再高,顶多也就相当于十三、四岁的智力,所以对许多愿意相信的说法坚信不疑。当然,我现在不看军迷的任何大作,因为不能断定作者是否只是如我当年十来岁的少年。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忆往昔之放鞭炮

 

忆往昔之穷游吃住

 

忆往昔之故友

 

忆往昔之初入幼儿园

 

忆往昔之母亲的工作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及对老师失望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续兼说家长老师

 

忆往昔之幼儿园小朋友

 

忆往昔之首次乘海轮上海往返

 

忆往昔之童年乘火车启示

 

忆往昔之生病看医生吃药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忆往昔之手术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2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后记

 

忆往昔之手术补记今昔护理

 

忆往昔之门诊部医生闹的笑话

 

忆往昔之挠痒捶背

 

忆往昔之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外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家教讲理篇

 

忆往昔之父母的忧虑

 

忆往昔之家教惜福篇

 

忆往昔之家教独立篇

 

忆往昔之母亲在祖父家

 

忆往昔之挨父母打

 

忆往昔之背主席诗

 

忆往昔之出师傅坑

 

忆往昔之小学试读

 

忆往昔之插班入学

 

忆往昔之抗大小学

 

忆往昔之无电视时的除夕夜

 

忆往昔之“反标”事件

 

忆往昔之小学时的“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13512.html

上一篇:上大菊文化节2017
下一篇:柳州夜景之楼光
收藏 IP: 116.232.199.*| 热度|

2 张晓良 袁天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