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重读了《弥盖朗琪罗传》,是三联版《傅译传记五种》中的一种。我在八十年代中期读过《傅译传记五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书属于那种改变了我的行为的书。后来几乎没有重读过。毕竟那种书只适合年轻人读,有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热情。
该书除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巨人传”外,还有《夏洛外传》和伏尔泰传。《夏洛外传》的作者不太了解,夏洛是虚构人物,卓别林在电影中的角色,因此也不妨说是卓别林电影的外传或本事。该书对夏洛的行头也有解释,手杖象征尊严,礼帽象征骄傲,皮鞋则是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伏尔泰传》的作者莫罗阿,法国文人,傅雷先生还翻译过他的《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等,书我似乎都有,也读过,但内容现在完全想不起来了。
该书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傅雷先生《贝多芬传》的《译者序》开头几句话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逐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那是傅雷先生说贝多芬对他的启示,对我也如同当头棒喝。只是后来我才明白,这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至阳至刚的境界,既非人人能企及,更非在任何时候都能企及。那其实是成熟人生的中点,而非起点。当然,年轻时追求这种精神力量也非坏事,只要不过于自大之恋,产生道德优越感并以此论断他人。
或许也是平衡该书所强调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杨绛先生的全书的《代序》结尾段画龙点睛,写得更世故也更深刻。
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褊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力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
虽然序文大部分篇幅都是对过去与傅雷先生一家交往的生动回忆。
杨绛先生没有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出于自己有限的历史知识,也足以知道难以给出肯定的回答。不过,在当时看来,即使不能,也不妨追求智慧和爱等理想。那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早岁不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几十年后,我才知道世事艰难。凡夫俗子,能坚守或只是基本坚守“不作恶”的底线,已经筋疲力尽,算得上难能可贵了。
不管怎样,《傅译传记五种》特别是其中“三巨人传”,很值得一读,尤其在年轻的时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