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学时,我读“文革”前大学生活的小说如《大学时代》和《大学春秋》,就觉得有些压抑。我现在终于想清楚其中的原因,不欣赏甚至反感其中宣扬的那种理想主义。
表面上看,《大学春秋》等是理想主义的小说,与《未央歌》的性质相近。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大学校园生活,也都以理想主义为号召。但仔细体会,理想主义其实也不止一种。
一种理想主义是带有强制力的理想主义。除了该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外,并没有其他理想。或者说,其他的理想,即使不是错误,也只是该主义所推崇理想的比较低级或初等的形式。信奉这种理想主义的人,遇到别人有不同的理想,首先想到的就是争高低对错,低的错的自然应该服从高的对的。所以,大家只能竞相夸耀自己的理想,调门会越来越高,行动终于无力跟上。于是社会上假话流行、处处虚伪。时过境迁之后回首,看到的就是《勇往直前》中所谓,“硬生生的进步姿态,干巴巴的政治语言,空洞洞的天真幻想,疯颠颠的火热干劲”。这是种独断的强制的理想主义,往往伴随着伪善甚至欺诈。
另一种理想主义相对温柔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些理想不尽相同。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互通有无,所谓“兼相爱,交相利”。每个人在成就自己理想的同时,也可以(但非必须)帮助他人成就他们自己的理想。大家通过践行自己的理想,而吸引、感召那些有不同理想的人。这是种多元的宽容的理想主义,往往更具有建设性。
《大学时代》《大学春秋》等无疑是前种理想主义。所以书中人物如果在现实中要么碰壁要么堕落。当然,《未央歌》也不能完全达到后种理想主义,但至少离前面一种更远些。我在读大学时,就本能地反感《大学春秋》。那时候如果能读到《未央歌》,也许会喜欢。
此外,《大学时代》《大学春秋》等的理想主义,其实是排斥个人。《大学春秋》很核心的教训就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个人主义是没有出路的!(p. 627)”这话当然很有道理。公开的、正直的个人主义在五十年代确实没有出路,虽然有黄美云那样的异数让我读起来略感安慰。有出路的或许是打着共产主义等旗号的利己主义。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还证明另一个事实。个人主义没有出路的社会没有发展,甚至也可以说没有出路。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