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四季》。199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新儒林长篇系列”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蓝眼睛·黑眼睛》和《天眼》。我很早之前已经看过,感觉尚可。这本过去没有读过,最近才看。故事发生在北方的国家重点大学泗海大学。场面更宏大。第一部《蓝眼睛·黑眼睛》主要写系一级活动,第二部《天眼》写到了学院但是刚升格的学院,第三部写学校。表面看起来小说似乎很正能量,仔细读来颇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这种无奈或许要甚于前两部。小说共分四部分,是不是就是需要感受的“四季”?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校长邹南翔和历史历史系主任葛菀葭接待省委书记视察和富商和海外华裔名作家的到访,同时主要人物陆续登场。时间推测在96年前后。接待很成功,领导和富商答应给了钱,作家接受了客座教授的聘书。这部分显得繁花似锦,很像夏天。
第二部分是倒叙,回顾老书记铁磊78年走马上任。凭着资历、经验和手腕取得学校的绝对领导权,成为“铁腕人物”。然后拨乱反正,为老教授平反,送年轻教师出国,创造条件让学生读书。调离前把自己信任的人推上领导岗位。这部分有些生机勃勃,很像春天。不过,人治终究有局限。他一离开,有些矛盾马上出来。
第三部分比较微观,主要围绕着青年教师语言学者穆瑶的晋级展开,同时也涉及她家人的生活。由于她的老师辈的直接上司暗中作梗,她两年晋升副高未成。后来他在丈夫的导师葛菀葭指点下,也得到重视学术的前辈支持,克服种种阻碍,最终通过学校的“跨世纪工程”,成功破格晋升教授。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了种种人性的阴暗。还有穆瑶父母痛苦的婚姻以及父亲的故世,让人感觉阵阵寒意。这可以算是秋天。
最后一部,当年铁磊的队伍也在分化。真正继承其精神致力做事的人慢慢边缘化,校长邹南翔卸任,有望当副校长的葛菀葭也没有上任,倒是无知少女穆瑶当了副校长。最后,早已卸任的老书记铁磊、历史学权威诸葛白帆先生和从保卫处长岗位离休后自愿无薪看大门的退伍战士胡传经几乎同时逝世,似乎是象征着强势领导力量、长年形成的学术威权以及基于朴素感情的传统意识形态都要退场。一个新的时代呼之欲出。原则上,高校还是有可能成为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的机构,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那样。实际上,按照小说的描写,善于当官、长于权争的党委书记成方明掌控了局面,迎来了官场化和行政化的时代。很不幸,18年过去,现实证明了小说的预见性。冬天到了。
作者毕竟是文科博导,对理科的情况有些不甚了然。例如,那位校长取得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母校还有美国康奈尔大学竞相延聘作教授,这当然是不可能。且不说第一批留学生水平高低,这不是欧美大学的运作方式。又例如,称颂霍金为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这个或许还勉强,把《时间简史》称为划时代的科学名著,这无疑有些过分了。当然,这些都无关宏旨。尽管作者对大学的内部运作机制应该熟悉,但在校级领导这个层面上的描述似乎不能尽信。当然,我只是存疑,毕竟自己也不了解。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作者写出了两类学者。一类以葛菀葭的丈夫鱼翔为代表。“他主张做人要随遇而安,随缘守分,随大流儿。不主张太拼,更不主张精力预支或透支,也不主张提职称、评奖、写书……凡事必争上游。他认为做人应该经常放自己一马,做事应该给别人留点余地,不要把所有的成功都揽到自己名下。留点好事给同事,留点机遇给同行,留点后路给后人。……人要想开一点儿,看开一点儿,消停一点儿,潇洒一点儿嘛。(p. 208)”另一类就是邹南翔、葛菀葭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白任何天才对科学研究都不能起决定因素,任何成就只能是拼出来的。下决心永远大硬仗,长期苦战,吧自己变成胜利型人物。……越是有压力越是拼命干,越是有困难越是迎着上(p. 225)”
在我看来,这两种态度都有中国文化渊源,前者是老庄一派,后者是孔墨之徒。健全的人生应该是在上述两极之间,走到哪个极端可能都不明智。小说中葛菀葭对学者成败的看法很有意思。“一个学者的价值并不在于总能一蹴而就,而在于能锲而不舍;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一时成功,而在于遇到失败时的表现。所谓成功的人,不是永远成功,而是不仅能避免失败,还能充分利用失败,暂时的失败正是把自己推向更大成功的时刻,受点挫折是好事,说不定你会前进的更快。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p. 384)”我个人的偏好,在宏观上、全局上、战略上,采取老庄的放任;在微观上、局部上、战术上,坚持孔墨的进取。
小说中自然也有些情感纠缠。铁磊与葛菀葭的相互吸引,发乎于情,止乎于礼。鱼翔与穆瑶母亲年轻时被迫分手,彼此长期思恋的其实都仅是幻象,后来了解真相都大失所望。这些都着墨不多,点到为止,反而耐人寻味。
顺便一提,小说还提到了我所谓的《人生的敏感性》。“人的一生非常漫长,但关键之处可能只一念之差。就像……登山,一步打滑,就可能变成坠向谷底的自由落体(p. 315)”。
总之,虽然小说出版在近20年前,现在读起来多少还算是有趣。对大学的描写也比较客观到位,至少局限于文科时如此。
“新儒林长篇系列”三部曲都已经谈过了。现在看来,第一部《蓝眼睛·黑眼睛》相对薄弱。第二部最有启发性。第三部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展示更广阔的图景,但似乎并不如第二部成功。
附:有关大校小说的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