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liusd07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iusd07017

博文

按现代的教育标准,牛顿是不称职的教师,必须下岗

已有 695 次阅读 2024-6-18 07:21 |个人分类:微波吸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牛顿是人类的大师,启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精英。

但是牛顿的课堂里,没有几个学生,

用现代的教育标准,

仅仅凭这一点,牛顿就是不称职的教师,

已经被学生否定,必须下岗。

现代教育,教师必须遵守少数几个权威事先制定、已经被批准的教学大纲;

牛顿授课,显然不会遵守那种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旗号下,实行学生一票否决。

牛顿的课堂里没有几个学生,就是学生对牛顿的否决。

教学名师不是优美的教态、不是工整的板书、不是美观教案,教学名师更是对教材逻辑内容的理解

=================

有人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严谨、错误多,不建议现代人阅读。

现代的表述更严谨,没有错误,应该用现代教材取代牛顿的著作。

然而教育并非越严谨越好、越没有错误越好,

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思维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错误不是毒蛇猛兽

【每周科普】【13】牛顿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qq.com)

科学不见得越来越好,历史车轮经常倒转。

历史的车轮经常倒转

现代科学的创新能力远不如牛顿时代,

所以读书一定要读经典。

我们读书并不是完全为了吸收知识,更是为了学习前人的创新思维。

Liu YLiu Y, Drew MGB.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capacities derived by different but connected approaches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2020 , 88(1) 51-59.

现代科学更像学术游戏,牛顿时代的科学才是真科学。

这是为什么牛顿时代科学理论井喷式地出现,

现代科学鲜有站得住脚的新理论出现。

现代科学的问题是:

过分重视了实验发现过程而忽视了背后的理论基础的作用,

从而过分强调依靠高精尖仪器的表面光亮的实验研究,

而将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贬低为教课书水平的研究。

在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上的深入理论研究是骑驴看唱本式的研究,

科学创新是不能计划的。

不重视基础理论的实验研究一定是肤浅的瞎猫碰死耗子式的研究

碰到了新的实验结果也认识不到

当代学界

当代的教育体制已经背离了科学的本源

为什么很多科研很厉害的老师却不擅长教课?

微波吸收材料领域困惑?

为啥目前国内材料领域做微波吸收材料的论文,90%连基本概念都不懂,例输入阻抗和特征阻抗都不懂,还发了那么多文章?

--------------------

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的重点是他的理论模型,

卢瑟福的理论洞见能力。

没有卢瑟福的理论认知,

他的学生做的实验结果只能是一些无法理解的实验现象,

重点是卢瑟福用数学理论方法从这些实验现象中抽象出了最为重要的本质。

是理论使这个世界变得简单了、更容易把握了

学术精英和普通凡人的精神世界的差别

------------------

在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上的深入理论研究,才可能从大家都能看到的实验现象中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复杂,并不高深,

但是大多数对基础理论理解肤浅的人就是看不到,只有极少数对基础理论有真正理解的人才能看到

不重视基础理论的瞎猫碰死耗子式的实验研究注定是肤浅的研究,无论结果多么轰动,因为其中的理论奥秘往往很简单。

不重视基础理论的瞎猫碰死耗子式的实验研究注定看不到实验现象蕴含的真正本质。

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是理论研究,而不是实验研究

有能力取得正确的理论认知,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科学界能搞出大量实验数据支持错误理论

现代学术研究已经沦陷为做学术游戏

化学不是实验科学、物理不是实验科学、正确的理论才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

一个鼓吹创新、蔑视继承的时代是标新立异、不承认他人工作的时代

做学问更是为了继承人类最优秀的成果,其次才是创新

坚持基础研究,做有科学意义的工作

“只有实验验证了的理论才能被认可”的意思是不认可理论研究

不尊重民间科学是现代科学圈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篇有关民科的文章

民科

现代科学研究欠缺的是对理论研究的重视

不能用文章发表期刊的等级来判断论文的学术质量 

如果没有动力,你很难坐下来推导公式做理论研究 

伟大的科学常常因为需要超越主流公认的科学而被嘲笑

在索然无味和热火朝天的有趣工作之间,前者更值得投入毕生精力

高被引的文章并不代表是好文章 

科学界是一个保守的体系,科学家并不愿意接受新思想

排行凸显的高他引论文鲜有原创 

颠覆性成果很难发表在顶刊 

垃圾文章的大量产出导致的问题不仅仅是虚假繁荣 

为什么当代出版实践扭曲了科学 

科学就是质疑;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不会有科学 

抛弃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同行评审使专业阶层将信息把关过程变成了保护他们自身地位的保障 

同行评审就是你的同行有能力阻止世界了解你的工作

实验的目的是取得理论认知

教材和期刊文献,前者更值得下大功夫研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38613.html

上一篇:当代学界
下一篇:现代学术界,已经退化到怎样做学术批评都不会了
收藏 IP: 39.152.24.*| 热度|

14 高宏 郑永军 宁利中 孙颉 王涛 檀成龙 尤明庆 杨正瓴 崔锦华 孙南屏 张忆文 姚小鸥 朱林 曹俊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