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is an in-mail from TYUST.
新入の者--> What is going on ? (redirected) new
本期开始分组发送邮件,搭载数学类学院等链接。
今日学院:理学院数学系(南京理工大学)。|| 符号大全、上下标.|| 常用:↑↓ ← → π ΓΔΛμφΣ∈ ∪ ∩ ⊆ ⊇ ⊂ ⊃ ≤ ≥ ≠ ⁻⁰ 1 2 3ᵈ ₀ ₁ ₂ ₃ ᵢ .
“...将自己从对权威的敬畏中解放出来。”
(接上回 ❖) 证明的温习:第七段.
---- 此段是玩 “投影公式”.
---- 假定两个量等价,则可引入第三个量:
---- π*(A·E) = π*(G·E) = H·π*E.
(星号是下标)
---- 上述公式中,A 和 G 等价,E 是第三个量.
---- 把 H 看做(投影的)“垂足”.
.
之前画了一个图解*:
A G
|\ /|
| \/ |
H' E H
修订:H 和 H' 较之前交换了位置.
---- 顶点的乘积看做边长.
---- 显然,A·E = G·E.
---- π*扮演投影算子.
---- 假设 π*E = E. 则 H·π*E = H·E.
---- H·E 刚好是 G·E 的投影.
---- E 是对称中心,在乘积中出现在右边.
评论:以上的解释是“好”的(因此该是“对”的).
.
原作提到 “...the equalities are in the Chow group of d-2-cycles...”
---- “群” 无非是一组 “完整的” 可逆变换.
---- A → E → G → H 可以看做一个循环(?)
---- 从后文看,循环数+A的指数 = d -1.
---- 图中循环数为 d -2,A 的指数为 1.
---- 假定 d = 1, 则循环数为 -1.
.
原作似乎做了个推进:
---- 上述公式 “抓两头”,添加指数得:
---- π*(Ai·E) = Hi·π*E.
---- 原作说,此时循环数为 d - i - 1.
评论:添加指数后,前述图解似乎失效了.
---- 原作在归纳中用到 π*(Ai+1·E)= π*(G·Ai·E).
---- 这意味着把 Ai·E 看做对称中心.
---- 但似乎很难把 Ai·E 想象为点.
(这倒体现出代数的优势:超越直观)
.
小结:尚不能说理解了投影公式.
---- 这里存在若干巧合,如果注意到 G 的来由(G = π*H) ,上一段的诱导映射σ,以及A、G、H、E 出现在同一个公式中.
---- 能够添加指数这件事,也算是个巧合.
*
到这里已经能够看出,原作构造出态射 π 后,围绕 π⁻1、π*、π* 展开了通向“尽头”的发掘. 也许可以将整个证明浓缩为一个图:
π
|
π*
/ \
π* π⁻1
前两段构造 π,涉及基本性质.
接着三段是发掘 π⁻1的性质,但由 π* 来启动.
最后三段是发掘 π* 的性质, 也由 π* 来启动.
* *
数学命题的形成
---- 从主观愿望(主目标)出发,探索导出它的终极条件.
---- 达成愿望后,进一步挖掘相关性质,直到终极结果.
---- 陈述命题时,展示三个“尽头”:主目标的外化形态、逻辑链的根、逻辑链的叶子.
(以上三点均秉持“彻底”精神)
---- 于是,命题呈现为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外壳(“纯形式”、“封装”).
---- 而证明的呈现,则是按逻辑顺序整理成文(而不是按认知顺序).
(这就是为什么说数学表现形式具有“假象性”*)
.
数学命题及证明的理解
---- 为了理解命题,必须找出作者构造它的思想路线(或认知路线),并从主目标的外化形态找出其实际意图.
---- 这些要到证明的陈述里去寻找.
---- 为了理解证明,还要找出其中的方法,特别是起到驱动作用的“轴心”.
---- 总之,数学命题及其证明的表现形式类似于电路板或程序清单,为了理解它,还得写个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 除了就命题理解命题外,还要从调用关系中去理解(比如主目标的来由).
---- 另外,还要从高观点、方法论等角度加以审视.
*
第一轮读写链接(按目录顺序)
Abstract 8/4
Introduction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1) 8/5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2) 8/6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3) 8/7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4) 8/8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5) 8/9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6) 8/9
Jordan property of Cremona groups 8/10
Lc thresholds of lR-linear systems 8/11
Lc thresholds of anti-log canonical systems of Fano pairs (1) 8/12
Lc thresholds of anti-log canonical systems of Fano pairs (2) 8/13
Lc thresholds of R-linear systems with bounded degree 8/14
Complements near a divisor 8/15
....
....
.Proposition 5.2 11/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